<h1> 中北镇紧邻天津市区,所辖23个自然村落除侯台村之外,余均依南运河两岸而建,村落形成时间和天津设卫筑城的时间大致相同,村民也是响应朝廷号令为护卫京都从山西等地移民而来。历史上,中北地区的人民,依托运河繁衍生息,屯田戍边,参与漕运,护卫京都,和运河有不解之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运河作为漕运的重要通道已经走入历史,这些依托运河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村落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此处的大量的农业用地也转化成了工商及公用事业用地,甚至用于房地产开发。为历史作出贡献和为现实做出牺牲的中北地区的人民,已经找到了三个产业一起发展的金钥匙,会继续书写大运河在中北地区的历史新篇章。</h1> <h1> 中国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的总称。</h1><h1> 2014年6月22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四十六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h1><h1> 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486年(邗沟),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十多个纬度,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八个省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曹娥江等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延续已2500余年。</h1><h1>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南起山东省临清市,到天津市经西青区入红桥区,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汇合后入海河。全长509公里。据《天津通志•水利志》:南运河乃人工运河,东汉建安11年(206年)曹操开凿平虏渠,南迄参户(青县境内)北行入水,与东汉建安9年(204年)开凿的"引淇水入白沟"共入清河,为后来开凿南运河奠定了基础。隋大业4年(608年)重修永济渠,基本上利用了曹魏时期的旧渠。因沁、淇两河合于卫又得名卫河。因隋炀帝乘龙舟沿永济渠抵涿郡,故又名御河。</h1><h1> 隋运河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使南北运河成为连接经济富庶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她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为人先的自信和决心,同时,也凝聚着运河设计者和千百万河工的智慧和血汗。</h1><h1>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曾这样评价隋运河的开凿:</h1><h1> 尽道隋亡为此河,</h1><h1> 至今千里赖通波。</h1><h1> 若无水殿龙舟事,</h1><h1> 共禹论功不较多。</h1><h1><br /></h1> <h1>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与整修。唐时浚河培堤筑岸,以利漕运纤挽,将自晋以来在运河上兴建的通航堰埭,相继改建为既能调节运河通航水深,又能使漕船往返通过的单插板门船闸。宋时将运河土岸改建为石驳岸纤道,并改单插板门船闸为有上下闸门的复式插板门船闸(现代船闸的雏形),使船舶能安全过闸。运河的通过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为解决汴河(通济渠)引黄河水致河道淤积问题,进行了清汴工程,开渠50里,直接引伊洛河水入汴河,不在与黄河相连。</h1><h1> 这一工程兼有引水、蓄水、排泄、治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在运输组织方面,唐、宋都专设有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11.62亿公斤)。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许多名城,如:苏州、杭州、镇江、无锡、扬州等。</h1> <h1>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北宋朝廷两次讨伐辽国失败,引发辽的大规模频繁入侵。在失去了北方的屏障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辽兵铁骑肆意纵横于华北平原地区,宋代朝廷于端拱元年(988年),采纳河北东路沧州节度副使何承矩的上疏,在界河(海河)以南,因地制宜,将河北缘边的河流、湖泊、沟渠、陂泽、方田等地形互相串联沟通,从而形成一面"水网"防线,史称"塘泺防线"。在"唐泺防线"沿线设有军砦,以发挥军事防御功能。</h1><h1>北宋沿用汉制实行"屯田以兵,营田以民"的制度,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由生产者的身份决定的,即军人从事的农业活动称为屯田,而百姓从事的农业活动称之为营田。《文献通考》亦载"屯田因兵屯得名,则固以兵耕;营田募民耕之,而分里筑室,以居其人。"寨铺的军士与招募的佃农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军士需要佃农帮忙打理庄稼、传授技能,而佃农需要军士的保护。故此,所有的农业开垦大多围绕在寨铺周围。而此时西青境内除了守卫的将士、雇佣的佃户及打渔的渔民外,鲜有城镇及聚落的形成。</h1> <h1> 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历代帝王都以南运河为生命线。南运河是漕河,南方的大米、丝绸、竹木及其他物资都要经过南运河运进北京,因此,当时漕运非常发达。当时天津西青地区运河沿岸有很多人从事漕船运输业。据《津门保甲图说》载,仅杨柳青在清道光年间养船户就有500多家,今属中北镇的很多村庄当年很多人从事此业。</h1><h1> 南运河是水上交通要道,清代康、乾二帝曾多次经由运河南巡。《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帝巡视河工,三次泊舟杨柳青。《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乾隆皇帝五次驻跸杨柳青胡洋庄。此外,史书还记载了与杨柳青一代有关的很多关于运河地方、河道乃至雨情的谕旨。因此,至今西青地区运河沿岸仍流传着很多关于清朝皇帝的历史故事,例如乾隆皇帝收义女并在其死后在大稍直口村筑"皇姑坟"的传说。其实,据清同治版《续修天津县志•卷四•附冢墓》载:"皇姑墓,在城西稍直口。顺治间,天津总兵李克德尚公主合葬于此。乾隆三十八年,高宗纯皇帝驾幸天津,垂讯及之,重加修理。"坟确为皇姑坟,只不过主人不是乾隆的义女,而是他的长辈。</h1><h1> 此外,清时在南运河沿岸中北镇段还曾发生过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存有很多古迹。太平天国李开芳曾在东姜井村坐镇指挥,还有村民能指出他栓马的树;淮安才子杨鼎来和江南才女查婉香在马庄西堤头被杀手追杀,后在杨柳青被救;义和团曹福田、张徳成部曾在疙瘩村扎营,留有杜辑五假扮石元士拜访的故事;姜井村曾有康熙皇帝"谕祭宁维国文"碑,保留有青中期的南运河夯土河堤;汪庄曾有清国子监学正丁琪墓碑;靠近邢庄子曾有三教堂;大卞庄村曾有同善堂……</h1> <h1> 解放天津是平津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攻坚战,由时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h1><h1> 1949年1月3日至12日,仅用了10天时间,解放军作战部队扫清了天津外围的十八个据点,完成了功城的准备工作。1月14日上午10时,大军发起总攻,五百多门大炮经40分钟火力急袭,在国民党守军防御体系上打开缺口;工兵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随后,各步兵纵队由天津东西两侧发起对攻,仅一个小时即突入市区,与城内守军展开巷战,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至次日(1月15日)15时,战斗结束,歼敌13万多人,活捉天津警备区司令陈长捷,天津宣告解放。</h1><h1> 中北镇曹庄村位于解放天津战役西路突破口附近。战役打响后,解放军第三十九军115师以曹庄村为基地,向城内守军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惨烈,曹庄支前村民冒着枪林弹雨从前线运回99具解放军烈士遗体。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部队和村民一起将这些烈士遗体安葬于曹庄村西简易的专属陵园内。1971年4月,作为中北镇政府前身的九一九人民公社,将曹庄烈士陵园迁址重建。2012年,中北镇政府为大力弘扬革命先烈精神,便于各界人士凭吊、祭扫和拜谒,将烈士陵园扩建为开放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基地。</h1><p class="ql-block"><br></p> <h1> 古运河畔的中北镇,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不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有着百年花乡的美誉。1959年9月19日,毛主席曾来此地视察。为纪念毛主席视察,此地曾改为九一九人民公社。</h1><h1> 视察过程中,主席沿着稻田一边走一边看水稻的生长情况。这时的稻子正是发墩的时候,每墩都在十几颗以上,加上土好、肥大、水好,长势喜人。主席说:"这片稻田不小啊?"村干部告诉主席,这里以前是有名的蛤蟆洼。主席问:"为什么叫蛤蟆洼?"村干部说,这一地段西从杨柳青东到天津市区最低洼的地方,下点雨就长期积水,不长庄稼,只收蛤蟆,所以群众就管它叫蛤蟆洼。过去种点旱庄稼十年九不收,最近这两年,因地制宜,改种稻子了。主席听后高兴地说:"好啊!洼地种稻子能增产。"</h1><h1> 毛主席视察中北镇至今已经快60年了。如今,中北镇制定了全新的工业建设计划,从2001年开始,向昔日的蛤蟆洼要效益,在这里建设起高标准的中北工业园,到2006年已经累计投资十三亿元,开发面积三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一百余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了道路、供电气、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13年,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六百八十家,其中外资企业百余家,规模企业八十五家。昔日的蛤蟆洼,如今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一块宝地。</h1> <h1> 明代立都北京后,京津地区地广人稀,景象凄凉。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元年(1403年),实行了"天子戍边"政策,为护卫京都,在天津设卫筑城。同时,朝廷自山西等地向京都附近移民,今天津中北镇依南运河而建的23个村落即于此时形成。这里土地肥沃,水量充沛,适宜种植水稻、蔬菜、花卉等。清朝初年,成为津西粮仓。清朝中期,曹庄村和临近多村广植晚香玉、菊花、霸王鞭等花卉,至清末,已成为名噪京津地区的花卉之乡。</h1><h1> 而今,昔日的花卉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精心打造的曹庄花卉市场已经成为集种植、加工、经营、培训、信息服务为一体的花卉产业基地。目前,全镇花卉品种达到三百多个,花卉销售年产值近三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晚香玉切花生产基地,曾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晚香玉之乡"。</h1><h1> 中北镇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位优势,引导农业积极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都市型精品农业。2003年,依托花卉市场、花鸟鱼虫市场,靠近南运河河畔,投巨资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热带植物观光园—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其室内建筑面积达到四万平方米,有花卉厅、科普教育厅、热带雨林厅和综合服务厅,云集了国内外上千种名贵乔灌木品种,成为中外游客领略南国风情、欣赏热带风光、亲近奇花异卉的好去处,也成为津门运河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