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尼罗河谷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埃及人民称之为母亲河, 河水清澈, 两岸风景秀丽。 在这静静的河水上泛舟是多么邂意的事, 忽然想起那部喜欢的电影“尼罗河惨案”, 和这宁静安详的河面多么不搭调啊!</h3><h3><br></h3><h3> 在我们的埃及八日旅游里专门安排了尼罗河游轮的活动,近距离接触这条世界闻名之河。</h3> <h3><br></h3><h3> 12月20日傍晚我们从卢克索上游船,这晚的休息就在船上。12月21日将乘游船沿着尼罗河下游往上游阿斯旺挺进。</h3> <h3><br></h3><div> 游船码头一瞥。</div> <h3><br></h3><h3> 船上设施齐全,几乎都是国人在游览,这些年中国人民满世界的跑,我们感受特深。</h3> <h3><br></h3><h3> 这里也有不少仿制古物。</h3> <h3><br></h3><h3> 在游船上休息一晚,12月21日凌晨四点多,有队友去参加自费项目——乘热气球(埃及只需150美刀,合人民币1000元左右;据说在土耳其要多花500左右的人民币)。我虽不去,可早早就在船上等拍热气球升空的片子。</h3> <h3><br></h3><h3> 有点失望,升空的数量不多,气势如虹的感觉不佳。</h3> <h3><br></h3><h3> 尼罗河风光。</h3><h3><br></h3><h3> 沙漠中的绿洲。每年尼罗河水在埃及的周期性泛滥,为河谷堆积上一层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地区的土地极其肥沃,庄稼甚至可以一年三熟。据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在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古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古埃及的历史一直比较单纯。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之前,共经历了31个王朝。其间,虽然也经历过内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体来说政治状况还是比较稳定。</h3> <h3><br></h3><h3> 等到参加卢克索热气球自费项目回来的团员上船,我们的游轮出发了。</h3><h3><br></h3><h3> 根据行程,12月21日这一天游轮都将继续沿尼罗河航行前往阿斯旺。白天在游轮上的大部分时间,几乎没有待在客舱,而是在甲板上欣赏尼罗河两岸迷人的美丽风光。</h3> <h3><br></h3><h3> 尼罗河的河水非常平静,游轮上没有一点摇晃的感觉,甚至有时候分不清是在河里还是在岸上。河面上倒映着岸边沙丘和绿洲的影子,高高大大的椰枣树、风格各异的清真寺;一座座小镇、一栋栋农舍;捕鱼的小船、垂钓的老人、洗衣的妇女、田间地头的农民、嬉戏的儿童,吃草的牛羊……构成了一幅又一幅漂亮的水墨画卷。天空中,不时还会有几只叫不上名字的小鸟,飞来飞去。微微的河风吹在身上,很是享受。</h3> <h3><br></h3><h3> 其实,阿斯旺水坝,并不是尼罗河上的唯一水坝。在上个世纪初,英国人也修建过一道。现在我们就要通过这道伊斯纳水坝。</h3><h3><br></h3><h3> 我们都跑到甲板上,看这条大船如何翻过这道20多米高的水坝。我们的游轮缓缓驶入水闸,水闸封闭,开始放水,我们的游轮随之逐渐上升20多米,与上游河面持平了水闸打开了。我们的游轮从下埃及向上埃及行驶去。</h3><h3><br></h3><h3><br></h3><h3> 持枪的是坝上的守卫军。</h3> <h3><br></h3><h3> 这里的小商贩们非常活跃,划着小船,趁着游船过大坝闸门时,不顾危险,围着我们游轮兜售台布、围巾衣服之类,他们就直接把衣服抛向船的三层甲板上,我们不买,就给他们抛回;要买,就将要支付的埃镑裹在他们的商品里扔下去。我们打了一场特殊的买卖攻防战。</h3><h3><br></h3><h3> 埃及人,总说他们是法老的后代,但古代的埃及人是农夫,现在的埃及人,阿拉伯化了,更像是商人了。</h3> <h3><br></h3><h3> 贩卖自制土布窗帘、桌布等物品的当地人乘着小船与游船上的游客讨价还价,生意还不错。我用100埃镑也购得一张大台布。</h3> <div><br></div> 快到阿斯旺,景色不错。 <h3><br></h3><h3> 尼罗河文明,由此成为人类第一个农业文明。小时候,我读《十万个为什么》,就知道了,因为古埃及人为了观察天狼星的运动,创造了人类最早的且非常精准的日历;法老的税务官为了每年丈量洪水过后的土地,发展了人类最早的几何学和数学。因为尼罗河的垂爱,人类靠农业第一次做到了丰衣足食,有了多余的劳动力,从而发展出来辉煌的古埃及的文化和艺术。金字塔,就被认为是法老利用每年洪水泛滥期间的空余农业劳动力,修建而成的。</h3> <h3><br></h3><h3> 夕阳下山,尼罗河上太阳的谢幕表演,如此安详壮美。</h3> <h3><br></h3><h3> 小家伙在游轮的游泳池里玩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埃德福神庙</font></h1> <h3><br></h3><h3> 12月21日傍晚,地导阿莫带我们下船乘马车去看了一场埃德福神庙的灯光秀。灯光秀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中文解说,那外国语谁知道说些啥?</h3> <h3><br></h3><h3> 那灯光秀设计的不错,音乐响起,有感染力!可听不懂念白。</h3> <h3><br></h3><h3> 一查资料便知:埃德福神庙规模巨大,在埃及当属第二,它更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埃及神庙,它让我们得以一窥3000年前完整的埃及神庙全貌,一窥古人类文明的那个混沌年代。在那个年代,人类还普遍如何沉溺于泛神和自然神的偶像崇拜。人们将身边他们不理解的一切事物神化,奉为神灵。所以,埃及的神,大都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各管一方。在人间,人与人之间相互征战,在天庭,神与神同样也相互争斗。</h3><h3><br></h3><h3> 埃德福神庙供奉的是老鹰神,荷鲁斯,人身鹰首。巨大的石灰岩砌成的的石门,石门两侧上的浮雕是法老一手持武器,一手握着众多俘虏的头发,正将俘虏献给荷鲁斯,荷鲁斯则赠给法老象征胜利的武器。埃德福神庙是典型的埃及神庙样式,高耸的圆形石柱回廊,巨大方正的殿宇建筑,充满到神的威严,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朝拜者内心的恐惧和虔敬。</h3> <h3><br></h3><h3> 埃德福神庙其实是埃及最年轻的神庙,只有3000年历史,它建于最后一个法老王朝的托勒密王朝,最初由托勒密三世兴建,由埃及艳后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重加装饰。</h3><h3><br></h3><h3> 在200年前,考古学者发现这座神庙时,这里完全被风沙淹没,风沙直接堆积到天花板了,先前有人钻进来,在这里生火做饭,烟火熏黑了大殿的屋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