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七月,是荷花绽放的时节。荷塘亦呈现出诱人的美丽。</h1> <h1> 此刻,我再次来到了清华大学校园。</h1> <h1><font color="#010101">走近位于近春园一侧的‘荷塘月色’、‘古井堂’。</font></h1> <h1>再步入‘水木清华’、‘自清亭’,实地感受着荷塘的清纯美丽,欣赏着荷花的娇艳洁雅,沉浸在人生中一段幸福美好时光的往事回忆之中……</h1> <h1> 我对荷花的情有独钟,源于对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的赞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h1> <h1> 我对荷花的情有独钟,源于对南宋诗人杨万里《小池》和他的《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欣赏:‘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h1> <h1> 我对荷花的情有独钟,源于对现代作家朱自清1927年7月所作《荷塘月色》的深爱。文章中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h1> <h1> 当然,我对荷花的情有独钟,客观地说,主要还是源于女儿的名字:吕晓荷。1986年7月14日,女儿诞生于安徽淮南。当时爷爷、奶奶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老家。一次偶尔路过一处荷塘,望着婀娜多姿盛开的荷花,突发灵感,决定以荷为孙女取名。就这样,吕晓荷的名字被确定了下来,载入了户口簿中。</h1> <h1> 时光如梭,似水流年。转眼之间已是2004年。那一年,女儿高中毕业,如期参加高考。并以总分713分的优异成绩,荣获了淮南市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录取。终于不负众望,实至名归,入主‘荷塘’,步入了‘清华’。</h1> <h1>在以后的十二个春秋岁月里,女儿吕晓荷更是始终坚持以‘荷塘月色’和‘水木清华’相依相伴,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h1> <h1> 2016年,女儿吕晓荷终于学有所获,水到渠成,获得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h1> <h1> 那一年的7月2日,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仪式如期举行。</h1> <h1>家中已是八十多数高龄的爷爷、奶奶、姥姥,以及姑姑、姨夫等,还有女婿苏海星的父母、及兄弟姐妹等共计20人,分别从安徽、河南两省赴京,参加典礼,分享荣耀。庞大的亲友团队伍,创造了当时单个毕业生亲属出席庆典仪式人数最多的清华记录。</h1> <h1> 现如今女儿、女婿都早已步入社会,有了自己的工作与事业。不久前,还有了自己的女儿。新的生活正乘风破浪,扬帆启航。</h1> <h1> 这个七月,清华园内,荷塘依旧,荷花更美。</h1> <h3>清华园外,‘星’、‘荷’闪耀,‘海星’斑斓,‘晓荷’成莲。</h3><div><br></div><div> 2018.07.于北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