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题记:人只有苦难降临于我们头上时,方知苦难给我们带来的层层压力和恐惧。</font></b><br></h3><div> 陈柔,女,苗族,出生于2006年3月 ,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民族组。2006年时父母曾带着三个孩子辗转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各地,因外省的书学费较高,2014年迫不得己将三个孩子送回老家上学,父母在常年在外务工,陈柔的哥哥(陈健元)去年辍学去浙江诸暨袜子厂当童工,姐姐(陈健群)今年六年级春季学期,刚好上了一个月之后也到浙江找寻父母。陈柔现就读比德小学五年级(1)班,留下她一个人独守空荡荡的大房子,每一天夜里,一只老鼠跑动都能吓她一跳,一只蛐蛐的叫声让她整夜不眠,当第二天来上课的时候,身心疲惫,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2018年6月10日,浙江诸暨,父母因在生活上产生分歧,发生口角,双方没能较好的控制住情绪,母亲趁父亲酒昏时将其脖子勒住,窒息而死,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并将尸体背到当地河里,造成溺水的假象,第二天经人打捞上来,死者家属查看死者脖子上留有手指痕迹和头部有钝击伤痕,并要求法医的鉴定,在事实的面前,犯罪事实败露,被公安机关抓捕,也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因为一点小事,毁了一条命,一个家庭,更毁了孩子的前途。多大的事,都可以商量,实在无法生活下去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采用法律的手段,公正地把事情解决。也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将注定陈柔在未来的学历中断,与读书无缘,孩子的童年将蒙上一层巨大的阴影,作为孩子的她,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父亲和母亲,在爱的天秤上,没有谁重谁轻,都值得牵挂,都是心灵的依靠,都是孩子的避风港。这样突如其来的事实发生,是每一个人都不愿看到和想到的。</div> <h3> 对于很多孩子,因为天灾的原因无法避免。陈柔父母的情况真的不该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母亲因为一时冲动,控制不住自己感情,做出了令人发指头的事,害了自己丈夫的命,也注定将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人生,狭小的牢房将成为她20年的居所,悔恨已经来不及,唯一能让孩子挂念的,也只有在警察的允许下,和孩子见见面,说上几句话。一时的冲动给家庭带来无尽的伤害,给社会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我们希望,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难题,有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走极端,都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用事于生命都不顾。毁的不是个人的幸福,是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h3><h3> 从今以后,陈柔兄妹将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失去了最亲的人,失去了一生的依靠,失去阳光和绿叶。她的人生,何去何从?答案无法知晓。在和孩子交流时,希望她能到学校考试,老师们很希望她继续回学校上课,有困难大家会齐心协力帮助她的。她摇头了,她说自己最希望的还是看爸爸最后一面,也希望看妈妈一面,如果没人带去浙江的话,也只能看到爸爸的骨灰盒,妈妈的话也听不见了。是的,等到妈妈出牢时,陈柔也许是有孩子的母亲了,在三姊妹最需要父爱和母爱的时候,父亲在天堂,母亲在大牢。</h3><div> 但不管咋样,发起一场爱的行动,能挽救一点总是好的,我相信爱是需要传递的,把我们多一点爱分给她,并不会影响我们的人生。相反,因为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我们人生更加显现出完美。韩红在《天亮了》里写到:“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 他们笑了,天亮了。这首歌非常合适陈柔的实际情况。</div><div> </div> <h3> 听到这样的恶耗,不说小孩,作为大人都手足无措,都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更让人痛心疾首。陈柔的快乐的童年将成为历史,她的一生也将迎来黑色的天空。</h3><div> 真的,这样的情节,以前我们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可现实就发生在身边,发生这样的事件,源于对法律意识的淡泊,源于对人性思考的不周,在陈柔母亲看来,造成溺水的假象可以免究其责,但法律是无情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杀人害命是要受到严惩的。我们也希望从这样的事件中受到启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多一点人生思考,多一点法律常识,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造成特大的事故。我们呼吁: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没能力承受太多的压力!没能力承受过多的责任和义务!尽一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帮帮需要爱的孩子,帮帮无依无靠的孩子,我们付出的爱心,一定会收获到希望!一定会!!</div> <h3><font color="#010101"> 一个人,守着偌大的房子,孤单单的身影。能否安静下来,我们不可而知。能否完成以后的学历,也是未知数。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注(陈柔父亲陈老二,37岁;母亲杨进飞,34岁,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民族组)</font></h3> <b><font color="#ed2308">题记:人在病魔面前,有时不堪一击。但活着的人,更要有勇气活下去。 </font></b><div> </div><div> 陈照梅,出生于2005年4月8日;陈照贵,出生于2007年5月10日。现居于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民族组,二人属于姐弟关系。父母双亡,陈照贵父母死于肺结核,2012年春先陈照贵大姐(陈照飞)患肺结核死亡,其母2013年5月死亡,其父于同年十月跟随而去,一家人笼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令人谈虎色变的肝痨病的恐怖之中,陈照贵父母死前咳嗽出的血都是血块,眼睛发黄无光,皮包骨头。</div> <h3> 所幸的是三个孩子在六盘水市县级权威医院的检查中,没发现携带结核杆菌,也证明孩子没染上结核病。目前,陈照贵及陈照梅就读于沙塘小学三年级,陈照梅姐弟在学校较为听话,学习比较用功。</h3> <h3> 留下幼小的三姐弟和近八十岁的老母亲。虽说享受了国家低保和精准扶贫户的相关政策照顾。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失去了主心骨,更失去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但对于三位孩子及八十岁的老人而言,皆无任何劳动能力。</h3> <h3><font color="#010101"> 二姐为了减轻奶奶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2012年小学四年级时就辍学到浙江诸暨袜子厂当童工,一天几十元的工资。奶奶在家做饭供两姐弟吃。一家人居住在乌黑的屋子里,火炉里的泥煤,烟熏得整间屋子和黑洞子里差不多。</font></h3> <h3> 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还能对生活抱怨吗?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还在为爱发愁吗?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还能拒绝吗?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还心如磐石吗?面对这些孩子,我们为工作的目的无动于衷吗?</h3> <h3> 当我们立下远大理想时所说的豪言壮语,为伟大前程昂首前行时。我们曾想过,低下头,伸伸手,弯弯腰,为爱而出发,为爱而牵手! </h3> <h3><font color="#010101"> 问及最想谁时,姐弟留下滚烫的泪水,默默无言,低下头轻轻咬住下唇。答案谁都能知晓。他们最想的是父母,最爱的是父母,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可此时,父母在何方?在天堂的路上他们知道孩子有多需要爱吗?</font></h3> <h3> 看到他们孤独无助的眼神,我们该怎样救助孩子? </h3><div> 在强大的心理阴影下下,我们该怎样还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div><div> 在瞬间失去父爱母爱的情形下,我们怎样给孩子爱的施舍? </div><div> 爱是神,爱在那里?神在那里? </div><div> 爱在心上,神在身边。</div> <h3><b><font color="#ed2308">题记:在生活的重压下,幼小的心灵也会受到损伤。</font></b></h3><div><br></div><div> 陈星,2007年8月出生,汉族,男,居住于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湾子组。陈星在四、五岁时,由于父亲平时爱喝酒,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到陈星父亲如护不起的阿斗,一气之下母亲便改嫁到四川。</div> <h3> 陈星至今和唯一的父亲居住。陈星父亲严重的酒精中毒,可以说每时每刻都需要酒来维持生命,生命危危可及。国家发的低保钱,还不够用来打酒,哪有精力管孩子的生活起居。</h3> <h3> 陈星居住地,早在2005年,国家已经不允许在那里。所有人皆搬到寨子集中的地方。唯独留下他一家,没通电,没通路。用烧水壶抬水喝,买到不起煤,只好等晴天时在房前屋后收集草草、枯枝败叶,堆放在干燥的地方。临时煮饭,临时烧水。</h3> <h3> 因为屋子黑暗,到冬天的时候,陈星经常迟到。家里最亮的工具就是摆放于床上的手电筒,屋子阴暗潮湿,下雨时坛坛罐罐都用来接屋顶漏下来的滴水,家具和餐具发霉烂臭,苍蝇拉的粪便在碗沿上沾了厚厚的一层。睡的地方,一年难得洗一次,一股难闻的气味让人想呕吐。</h3> <h3> 很多时候,陈星放学回家都是空着肚子坚持到第二天,仅靠中午在学校里的中餐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只要寨子上有老人过世和接亲嫁女时,就不来上课了。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可以吃上很丰富的饭菜,也没有人敢说一句多余的话。</h3> <h3> 2018年的我们对于吃的东西,总认为把猪吃的理解为生活上差的,但你看陈星父子吃的饭菜后,我们能吃吗?</h3> <h3> 陈星在读书过程中也正因为此,每一学期便会有一段时间不来上课。都是经老师的劝说才勉强回校上课。出于自尊,每一次看到老师从小路上走时,陈星便跑到树林里躲起来,害怕和老师见面。</h3> <h3> 今年春季学期刚到比德小学读四年级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幸好多位老师的努力,劝回学校上课,经学校研究后让他入住宿舍,使得他在生活上得到保证,消除了辍学的念头,他也慢慢回到读书正轨上来,虽然说学习有点吃力,但他肯学习。不过终究逃不过命运的作弄,还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放弃了考试。我们真心希望他如果回到学校,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理解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的道理。不再重复父亲的悲剧,走东家找吃,东家闭门;走西家找喝,西家关门;也希望陈星能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好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h3> <h3> 陈星所在的寨子,洋楼砖房漂亮无比。但都是辛勤劳动换来的结果。一分耕耘一收获,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h3> <h3> 对于扶贫扶志,老师从心里最懂。可以说,学生的书包钱,学生的笔墨纸砚钱,每一位老师都可以解决。但牵涉到经济量大的,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孩子的成长,不是靠我们几句话的鼓励,不是靠我们一时的热心。这是一个长久的工程,是一项艰苦的任务,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我们的很多孩子,终究会在读书的路上戛然而止。他们的命运,我们猜想不到,也不可以猜想。只能说,即使对生活充满绝望,也要永不言弃地活下去!</h3><div> 《感恩的心 -》欧阳菲菲</div><div>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div><div>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div><div>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div><div>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div><div>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div><div>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div><div>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div><div> 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div><div>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div><div>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div><div>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div><div>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div> <h3><font color="#ed2308">题记:有个人深爱着你,要懂得珍惜。</font></h3><div><br></div><div> 陈慧,出生于2006年7月17日,汉族,住址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湾子组。精准扶贫户和低保户。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后便外出务工,从此后再也没有回过家。父亲外出打工,至今是死是活杳无音讯,更无从谈起给孩子半毛钱的生活费用。陈慧和奶奶居住,由于这孩子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性格上有些叛逆,使得陈慧倾向于男生化,个性上较为开朗,思想较为活跃。</div><div><br></div> <h3> 就读沙塘小学时,基本上每天都迟到,甚至有几次放学后悄悄离家出走。每一天放学时分,奶奶望着垭口,随着初中生陆续回家,天空昏暗的幕布笼罩着山头,仍没见孙女的踪影。她知道,孩子又不想回家。用她沙哑的嗓音,呼唤整个村子,给她的回音,也是同样的声音——小会。此时此刻,老人冰凉的心夹杂着迷茫,她知道孙女出事意味着身边的人一无所有。 为了孩子,她抛开颜面,挨家挨户去求人帮忙寻找,顺着孙女去的地方,几十盏手电筒向着不同的方向搜索,所有人都呼唤着三个字:陈小会——你在那里。</h3> <h3> 在所有人不抱希望的时候,听见水库的坎上的芭蕉林有异响,当寻找的人扒开芭蕉叶时,陈慧已经睡熟。也正因为这样,奶奶让其辍学在家,帮忙讨猪草喂鸡,跟着到地里除草,经历了半年的磨练。陈慧又强烈要求奶奶送自己回学校读书。</h3> <h3> 2018年来比德小学读四年级,奶奶为防止陈慧出走和不上课,便舍弃了山沟里那破旧的老房子,在学校大门外租了20多平米的民房,给孙女洗衣做饭,让孙女安心学习。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生活让陈慧懂事了很多。</h3><div> 2018年7月,祖孙两搬进了位于水城经开区的移民新房,住进了明亮宽敞的房间。下学期,陈慧会在那里上另外的学校,真心希望,陈慧能好好把书读好,报答奶奶的恩情。</div> <h3>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h3><div> 每一粒种子,都能生出一株充满阳光的植株。</div><div> 每一株植株,都可以开出一朵朵令人惊艳的花朵。</div><div> 是过早让种子发霉?是过早让植株枯萎?是过早让花朵凋谢?</div><div> 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具有良知的人深思。</div><div><br></div> <h3><b><font color="#ed2308">题记:山路再难,也阻挡不住求学的心路。</font></b></h3><div><br></div><div> 赵菊花,彝,出生于2005年6月,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黄家沟组,赵菊花是寨子里最往下的一家,车路不通,地势偏僻,距离黔中枢纽工程三岔河河面约500米。赵菊花三岁时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赵菊花和爷爷奶奶居住,父亲外出打工。目前就读于比德小学四年级(3)班。也属于精准扶贫户。</div> <h3> 赵菊花爷爷是养殖能手,鸡猪牛羊成群,为能让孙女安心读书,便把大部分牲口变卖。由于孩子每天五点钟就要来上学,爷爷每天天不亮都要早起护送赵菊花过完寨子路口。</h3> <h3> 黄家沟是比德镇重点移民搬迁点,整个寨子几乎搬迁至移民小区,仅有两三家人还滞留在那里,赵菊花家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唯独一个还需要上学走路的孩子。爷爷怕狗咬伤自己的孙女,每天都需要来回护送。赵菊花一天来回所走的毛毛山路,从河底爬到山顶,再从山顶走到学校,一天往返不低于13公里。</h3> <h3> 我们可能会提出疑问,相比七、八十年代,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这有什么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年代,国家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我们真能忍心一个孩子在漫长的山路孤身只影?当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都可以危及到孩子的生命。赵菊花所在的地方,属于山体滑坡严重地段(比德镇重点监测点),可能一场特大暴雨,整个寨子会被淹埋在山体中。</h3> <h3> 也可能在实施搬迁过程中,家长没有完全理解国家的政策和方针。真的希望,孩子不要走那么远的山路,不要一到雨天,孩子到学校时全身淋湿,鞋子沾满黄泥,更希望不要发生山体滑坡。</h3> <h3> 国家在移民搬迁工作中,是不是可以在政策上稍作倾斜,可以将那一两家人从危险中拉出来。他们,不是所谓的钉子户,更多的原因是离不开那两亩土地,留念那座老房子。</h3> <h3> 比德小学领导知道她的情况之后,考虑到路程遥远,于2018年5月答应给她入住宿舍的名额,使得赵菊花不再担心后怕。更希望如果真有一天在移民搬迁点小学,她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完成学历。</h3><div> 留守儿童,是前几年火热的词语。把留守儿童放在这类孩子的身上,有缺精准。他们更应该叫“缺失爱的孩子”,三字经写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孩子最初都是善良的,因为后天的环境不同,导致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失,真心希望这类孩子在心理上健康成长,对世界抱有憧憬,有一个好的梦想。</div> <h3><font color="#ed2308">题记:在父母眼里,每一位孩子都是上帝给的最好礼物。</font></h3><div> </div><div> 祝小磊,2010年7月,苗,男,出生于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民族组。患先天性心脏病,父母早年前为给其治病,一直在外打工,花去了所有的积蓄。所幸的是2016年来自武汉的专家在六盘水市医院免费为全市患心脏病孩子治疗。经过手术,使得孩子的病从根源上得到治疗,现在恢复得基本上和健康的孩子一样。祝小磊在没做手术前,走上几步之后便大气嘘嘘,累得只能坐在地上休息。哭或者生气,眼睛便充满血丝,嘴唇变得铁青。</div><div> </div><div> </div> <h3> 父母为能让五个孩子过上和别人一样的日子,刚过完年便奔赴上一年所干的工厂。白天黑夜,日晒雨淋,都在工厂里。每一年到年底,才从浙江回来一次,回来的目的为了能看上孩子一眼,能给孩子办点年货,给孩子带来几件漂亮的衣服,过上一个快乐的春节。再苦再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h3> <h3> 在思考农村留守儿童时,不能把原因单一的理解为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而不关心自己的子女,更多的原因在于在家靠种一点点粮食,根本上无从解决一个庞大家庭的生活起居。也使得父母出门在外,孩子在爱的需要中,无法得到满意,致使孩子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细心呵护,细心栽培,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他们,更需要太多的关怀和关注,更需要理解和沟通。</h3><div> 祝小磊姐姐在周末放学后,将所有弟弟妹妹所穿的衣物清洗干净,使得弟弟妹妹上学时不是一身的异味,不是同学挨进就跑开的孩子。</div><div> 每一片土地,不适合种水稻,可以改种玉米;不适合种玉米,可以改种土豆;种土豆不行,可以试种水果。总有一种植物适合土地。古人云: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对于教育这类孩子,孔子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掘出他们的能量,发展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扼制。不能因为孩子存在某一方面能力不足,我们实行一票否决权,断送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也断送了一个人的前程。好好利用总工程师的权利,助飞火箭!</div><div><br></div> <h3><b><font color="#ed2308">题记:神给人间带来爱,魔鬼也随之带来恶!</font></b></h3><div><br></div><div> 祝心洁,出生于2008年8月苗族,女。母亲2016年春失踪,至今未归。祝心洁姊妹多,她是家中的大姐。父亲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出苦力给别人浇灌混泥土背沙子之类的活。找来的钱只够柴米油盐等生活开销。因为祝心洁是家里的老大,每一天放学还要回来帮助带最小的弟弟。现就读于比德小学四年级(3)班。由于爸爸没有钱包面包车,鸡叫时分只能每一天和寨子中大一点的孩子一起走小路上学。</div><div> 很多孩子的母亲,不知思想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一生下来便弃而不顾,你们想过吗?那是你的骨肉,是你的来生,是你的希望。可你于什么都不顾,为了自己的生活,你宁愿销声匿迹。你想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道理吗?人生轮回有几次?几十年的光阴,我们还是回归大地,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做一点对孩子有意义的事好不好。</div><div> </div><div> </div> <h3> 家庭出现裂痕时,可以通过沟通,坐下来心平气和。既能解决家庭矛盾,也能兼顾孩子。孩子,更需要家的温暖。</h3><div> 台湾歌手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真的很舒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痛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是的,家不在于大,家在于温馨,豪宅千栋,没有人,没有爱,价值连城又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只要一家人能幸福的在一起生活着,有什么还比这更美丽的?有什么还比拥有真正的爱能够更有价值?温馨的家,父母的爱,才是所有孩子最需要的。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是希望的寄托。</div> <h3> 每一位贫困的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不是他们的错,是后天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发展中没能很好让身心健康发展。准确的说,是失去父爱及母爱,在爱上的天平上严重失衡。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已经输了一半,在读书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情况的孩子,从心里原本就有自卑感,在学习中根本无法安静下来学习。应该说,这不是他们该承受的,也不该他们承受,实际的情况是这部分的孩子过早地担当起家庭的重任,过早地加入到劳动实践中。中国有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说这句话已经成为历史。然而今天,我们仍然看到这句话再起到作用。</h3><div> 作为教师工作者,不能说把孩子培养上清华北大才是我们的目标,也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政治家和商人挂在嘴边。但至少在育人上教教孩子做人,传播正能量,于教育,于社会,于国家,就是我们所作的贡献了。</div><div> 一朵鲜艳的花</div><div> 带给我们认识一个春天</div><div> 而一颗爱心</div><div> 却让我们拥有整个世界</div> <h3><b><font color="#ed2308">题记:每一位孩子,都需要从心底关心他们的成长。</font></b></h3><div> </div><div> 杨星,2005年3月,苗,男,出生于贵州省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麻窝组。杨星姊妹较多,他是家庭中的长子,父母在其半岁时离婚,经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在读沙塘小学三年级。杨星在校思想活跃,善于提问。但杨星因为上学时年龄稍大一些,在同年级里显得比其他学生成熟,很多时候,杨星会通过小动作来吸引老师的关注,让老师随时注意到他的存在。</div> <h3> 孩子众多,使得杨星的父亲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里看管孩子。偶尔出出门找点活动钱,买点柴米油盐酱醋。买不起鞋,孩子打着赤脚,买不起衣,将大的改小给更小的穿。</h3> <h3> 杨星弟妹皆于后妈所生。杨星后妈2016年底和别人私奔,留下四个幼小的孩子,最小的弟弟只有一岁多。杨星的爷爷患有轻度精神病,患病时生活不能自理,还得有人随时看候,杨星放学回家时还得帮忙带弟弟,周末帮别人家看羊。家庭唯一的主力则是父亲。干的累,工钱少。</h3> <h3> 杨星给的启示是,当我们生下孩子时,是狠心扔下不管还是需要把孩子抚养长大。可能作为部分家长,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不管孩子是死是活,是苦是累,在他们的心里,没有什么比个人更为重要。他们的想法就是整个世界,他们的想法就是为了幸福,可以把世界忘掉。可这类人想过吗?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你们也有走不动的一天。你们能思考那一天到来时没人在你们身边的苦楚吗?我们一定要善待孩子,不要为了自己的幸福,让孩子在爱的世界里看得不完美,看得不真实,更不能让他们在走进新时代里把不完美的思想带进社会。</h3> <h3> 所以,我们拯救的不仅是人,更是灵魂!</h3><div> 苏格拉底带着学生到一块荒芜的土地旁,对所有弟子说: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杂草除掉。弟子们献言,用镰刀割,用火烧,把泥土翻过来压住……</div><div> 一年之后,学生们又集中到那块土地上,见到的是一片茂盛的庄稼,老师从庄稼地走出来。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你们走后,我一直在这里,其实,除草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土地上种上庄稼,辛勤的耕耘。 </div> <h3> </h3><div> 是的,有了梦想,我们最重要是要践行,要行动。敢闯才有机会!敢拼才有未来!人的一辈子没有一帆风顺!雨再大,也有停的时候!地里庄稼,也是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才获得丰收的。让我们用一点多余的阳光给予别人,让他们在大爱的路上能继续前行。</div><div> </div> <h3> <font color="#ed2308">题记:感谢具有大爱的人,因为有了大爱,这世界才体现真实!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祝丹卿,2008年10月,苗族,现居住贵州水城县比德镇水库村麻窝组。聊起这样的话题,想起了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有儿穷不久,无子富不长”。我们不去追究这句话的对与错,不去评价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但从祝丹卿身上,我们感觉到这句话的威力。说白了,祝丹卿是弃儿,她的亲生父母居住在美丽如画的贵州省水城县四a级景区百车河畔。因为孩子的父母希望有一个男孩,祝丹卿是父母的第六个孩子,只好把她送给别人。祝丹卿养父属于天生的听力残疾,带的媳妇高龄无法生育。听到有这样的好消息,在孩子一个月大之后便将抱养回来。</h3> <h3> 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的结晶。都是父母给予的生命。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不是父母心中的宠儿。很多孩子,从降临到世界的那一瞬间,他们与幸福的距离逐渐拉远。可能作为大人的想法和立场,都觉得这是人间常情。</h3><div> 根深蒂固的观念,一味的传宗接代封建思想。因为有人自愿收养,能够把孩子抚养成人,并健康快乐的成长。如果没人愿意,是不是扔在大街上,任凭风吹雨打,让一颗鲜活的生命停止跳动。</div><div> 是的,有能力生下来,迫于生活的压力,也肯将亲生的骨肉施舍给别人。当然,要把崇高的敬意送给具有大爱的人。因为有了无私的大爱,我们的世界永远多了一份彩色。</div><div>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里,描写了一对流浪的夫妻,带着四个孩子到处漂流,遇到一家没有孩子的富翁夫妻,富翁愿意支付一笔不小的财富,把其中的一个孩子让富翁夫妻抚养。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希望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把大儿子送出,送出孩子的第一天之后,流浪夫妻伤心了一场,很是舍不得骨肉分离,于是第二天又将二儿子把大儿子换回来,来来去去换了四次。终于在最后一次流浪夫妻提出不愿送了。一家人再苦再累,也要在一起,富翁夫妻深受感动,送给穷人夫妻一大笔钱。</div><div> 作家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孩子永远是自己的,生下来,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再苦再累,我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快乐,幸福。</div> <h3> 父母健在,孩子沉溺于网游,性格叛逆,聚众斗殴时,会让我们大伤脑筋,思考自己是乎欠孩子什么,但有一点要肯定的是:至少我们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反过来,这些孩子出现了反常,伤了,痛了,累了,哭了,谁会在心灵的深处给他们导航护驾?谁会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给他们撑伞加衣?没有。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承担,默默承受。好比一株玉米,施肥除草,总能结上硕大的棒子。杂草丛生的玉米,即使我们追肥,那也总是长不高大,更无法谈得上丰收。教育的功能,正是给禾苗施肥除草的关键时期。</h3><h3> 风雨来临之际,孩子最想的是家。生病时,更需要父母用温暖的背来承受。天冷了,需要父母烧着熊熊的烈火烤着冰冷的双手。饿了,最希望父母做一餐热乎乎的饭菜。</h3><div> 可我们的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很希望,我们再一次伸出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帮帮孩子!!</div> <h3>也借这首歌献给所有拥有爱的人</h3><div> <b><font color="#167efb">爱的奉献 - 韦唯</font></b></div><div> 这是心的呼唤</div><div> 这是爱的奉献</div><div> 这是人间的春风</div><div> 这是生命的源泉</div><div> 在没有心的沙漠</div><div> 在没有爱的荒原</div><div> 死神也望而却步</div><div>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div><div><br></div><div>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div><div>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div><div>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div><div>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