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岁月情(1968—2018)纪念知青五十周年

月兰蓝

<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流年似梦,岁月如歌。</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nbsp;&nbsp;&nbsp;&nbsp;2018年6月22日,曾经于1968年下乡到图们市月晴公社白龙、榆基、笠峰三地的长春24名知青同学👩‍🎓👨‍🎓,还有于1970年下乡到白龙的三名图们市知青,分别从长春、吉林、延吉、图们汇聚到图们市月晴镇、(原图们市月晴公社、白龙大队)朝鲜族"百年部落"第二故乡,重温峥嵘岁月,感念再造之恩。</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nbsp;&nbsp;&nbsp;&nbsp;&nbsp;踏上阔别半个世纪梦绕魂牵的图门江畔的黑土地,老知青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回首当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来到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回首当年的知青岁月,我们不仅发出阵阵感叹:苦也罢,累也罢,火红的青春献给了年轻的共和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们的汗水、苦水。</span></h1><p><br></p> <h1><font color="#333333">坐在通往图们的🚄高铁上,感慨时代的发展进步,路还是那条路,50年前长春到图们的火车要跑十几个小时,如今高铁三个多小时就到了。</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中午在延吉的同学杨久顺、李桂兰开车赶到图们北站迎接第一批到来的12名同学。宁淑珍、李桂兰的儿子也开车前来接站,一同前往"百年部落"。</font></h1> <h1><br></h1><h1><font color="#333333"> 第一批到达的同学在站前留影</font></h1><h1> 图们北站是长珲城际铁路上的一个三等小站,位于吉林省图们市红光乡曲水村,与长图铁路线上的曲水火车站毗邻。长珲城际铁路于2015年8月20日正式运营,图们北站每天有数次高铁列车在此经停。</h1> <h1><font color="#333333">图们市是祖国边陲的一座小城,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东麓,图们江下游,与朝鲜咸境北道稳城郡隔江相望,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末,图们市总人口为126606人。是一个以朝鲜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下了🚄高铁👩‍🎓👨‍🎓们驱车前往百年部落,图们北站到白龙23公里路程,公路沿图们江而建,江的对面就是朝鲜。沿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50年前这条路还是条沙土路,如今修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沿途还建立了几个旅游景点,初夏时节,山清水秀沿途这条路曾经留下过我们的脚印,当年交通工具匮乏经常沿路步行,今天重新踏上这条路,感慨万千,禁不住下车拍照留念。</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这是去年国庆节期间,我在去白龙途中拍到的对岸朝鲜火车站。</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百年部落到了,进了大门口不远处有一块醒目的石碑,刻有"中国朝鲜族—百年部落"。</font></h1> <h1>为聚会有个仪式感,经组委会几个同学商定特地制作了一幅红底白字的横幅,挂在了部落的小广场的屋檐下。来自三个集体户的同学在此合影,同窗学友50年后再聚首,定格在这一瞬间—2018年6🈷️22日6点22分。</h1> <h1>白龙户"家庭照"👪</h1> <h1>榆基户"家庭照"🏠👪。</h1> <h1>笠峰户"家庭照"👪</h1> <h1><font color="#333333">  岁月无情,五十年的时间,当年的知青都已白发苍苍 ;岁月无情,时光已经把当年的稚嫩容颜雕琢成饱经沧桑的老人。</font></h1><h1><font color="#333333">👨‍🎓间的情谊,虽然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却依旧没有褪色。叫着当年的绰号……分外亲切。时间静止在那一年、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再现真实的笑容。</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同学们三三两两,聊着当年的往事和这些年的经历,感叹人生岁月。</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一生兄弟缘,一世姐妹情,愁肠旧欢如梦。难忘的青春,苦涩的回忆,一生一世的不了情。</font></h1> <h1>这是白龙的男女户长,想当年不到二十岁就撑起一个十多个人的大家口,是多么的不容易。曾经一个屋檐下生活,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陆续招工回城后便各奔东西,一别就是四十多年,久别相逢……</h1> <h3>美女们的倩影</h3> <h1>部落的朝族阿子妈依(妇女)、阿子爸依(妇男)为我们用朝族乐器演奏了富于民族风情的曲目,能歌善舞的崔国青同学伴随着乐曲,情不自禁的翩翩起舞,同学们兴奋地鼓掌欢呼 ,形成了一片雀跃欢乐的场面。</h1> <h1>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蒋志珊同学带着录像机,不失时机的录像,留下了这生动难忘的画面。</h1> <h1>朝鲜族打糕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它是将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棰砸打制成,故名"打糕"。打糕的制作方法是: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极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于是,一份香粘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来到"百年部落同学们争先恐后,亲自动手制作打糕。</h1> <h1>在露天的院子里摆上了两桌。部落酋长金京南是我们的同龄人,当年经常到集体户玩耍,今天见到老朋友来了格外高兴,让食堂杀狗、宰鸡,做了糯米饺子、米肠、酱汤……忙得不亦乐乎,餐桌上还有同学们自己动手做的打糕,丰富的朝鲜族风味的晚餐开始了。</h1> <h1>  原吉林动画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崔国青同学主持,班长张志成讲话,阐明了这次聚会的意义和目的。</h1> <h1>男同学举杯畅饮开怀</h1> <h1>特制的"百年部落"米酒酸甜口味,很讨女同学的喜爱。</h1> <h1>听说知青来了,原白龙队的社员很高兴,尽管沧桑巨变,物是人非,许多老人都不在了,当年带领我们知青劳动的年轻的队长金成禄,和前任白龙村党支部书记金京禄如今也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我们特意邀请来到我们中间,同大家共进晚餐,叙说友情。</h1> <h1>酒逢知己千杯少,相逢是首歌,一口老酒,一首老歌,让心底溢出的这股浓浓的情谊,在岁月中沉淀,尽情地去品味着永久的芬芳。</h1> <h1>和老队长金京禄合影留念</h1> <h3>晚餐持续到夜幕降临,酒助人兴,爱唱歌的同学拿起了话筒,引吭高歌,一声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br></h3> <h1><br></h1> <h1>次日清晨,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早早的起来了,三五成群的走进村子、走到江边的泥土小路上,想再看一看当年为之付出汗水的这片土地,再嗅一嗅那难忘的气息,浓情索绕心头久久不散。</h1> <h1><font color="#1564fa">百年部落的瞭望台。</font></h1><h1><font color="#1564fa">站在瞭望台上,美丽的山村尽收眼底,绿意盎然。绿色接天连地,遍布山野大地。静静的山村犹如t睡梦中的美人。</font></h1><h3><br></h3><h3><br></h3><h1><br></h1> <h1>瞭望台合影</h1> <h1><font color="#b04fbb">本人在瞭望台留念。</font></h1> <h1>从百年部落的瞭望台向图门江对岸的朝鲜境内望去的这座山像个朝鲜族木盆倒扣在那里,经向金京南询问这山叫"木槽山"。</h1> <h3>五十年前的村庄的真实照片</h3> <h1>时代在发展,山村在巨变。昔日的贫穷偏僻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百年部落",全国最美乡村。它是由当地村民金京南一手创办,把十三座形态、用途各异的老房子集中在部落,保留下来,又建立了朝鲜族博物馆,收集了大量民族特色的物品等,为传承保留民族文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h1> <h3>这是百年部落最具代表性的老宅。</h3> <h1>百年部落博物馆</h1> <h1>春英同学在百年部落博物馆前留影</h1> <h1>百年部落新盖起的朝鲜族特色的新房供游客住宿。</h1> <h1>与百年部落的酋长金京南合影</h1> <h1>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同学们穿上绚丽多彩的的朝鲜族服装,千姿百态、风姿绰约。虽然已不再年轻但芳华依旧。大家格外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三五成群,争相拍照留影,给这寂静的小山村带来了生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1><h1><br></h1> <h1>早餐后宣告这次活动结束。临行前,崔国青同学挥毫泼墨,为“百年部落”留下墨宝。</h1> <h1>  岁月无情,同窗有情。用美篇记录这珍贵的场面,用影像把重逢的一幕幕定格在这一刻间,它记录的不只是相聚的画面,更是铅华洗尽的岁月静好,和同学那份永远都在的深厚情谊。</h1><h1> 曾经的青春岁月,希望的憧憬,欢乐和眼泪,苦难和艰辛,铸成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h1><h1> 踏过的足迹,祭奠逝去的青春,感怀与老乡们的友情,内心深处总有那抹不去的情节。感叹青春已不再,两鬓亦斑白,且珍惜且快乐地前行。 </h1><h1> 编后附言:仅以此美篇作为本人对这次活动的记载留念。由于本人掌握的资料不尽全面,拍摄、编辑制作水平有限,有好多不尽人意之处,尽管如此,也愿意分享给同学们。</h1><h3> </h3><h1><font color="#1564fa"> 后附部分老照片,供同学们欣赏回顾。</font></h1> <h3><br></h3><h1>50年前—1968年11月</h1><h1>下乡前夕在长春东风照相馆留念。</h1><h1>自左向右前排:崔月兰、牟秀兰</h1><h1> 后排:王石玲、陈志红、张砚举</h1><h3><br></h3> <h1>49年前—1969年</h1><h1>这是唯一一张存有当年集体户房屋的照片,十分珍贵。</h1><h1>自左向右:孙世元、黎青海、李文生、袁祥</h1><h1>在此🙏感谢珍藏这张照片的孙世元同学。</h1> <h1>47年前—1971年</h1><h1>春节期间贫下中农户长田在搞(第二排正中)来长春知青家寻访,长春东风照相馆留影。</h1> <h1>47年前—1971年</h1><h1>集体户同学在图们与白龙三队年轻社员合影。</h1> <h1>47年前—1971年</h1><h1>黎青海、孙世元于图们</h1> <h1>47年前—1971年</h1><h1>王石玲、刘春英于图们</h1> <h1>20年前—1998年</h1><h1>1998年在长春全班同学聚会留影,第一排正中是班主任张兰英老师。</h1> <h1>17年前—2001年</h1><h1>回图们白龙集体户。</h1> <h1>17年前—2001年</h1><h1>这是离开白龙后,第一次同学自愿组织回到第二故乡。</h1> <h1>17年前—2001年</h1><h1>在图们白龙</h1> <h1>17年前—2001年</h1><h1>在白龙社员金京善家</h1> <h1>17年前—2001年</h1><h1>在图们白龙老安队长家。</h1> <h1>17年前—2001年</h1><h1>在延吉市刘春英同学家。</h1> <h1>13年前—2005年</h1><h1>张砚举同学从日本回国去图们白龙留影</h1> <h1>13年前2005年</h1><h1>张砚举同学从日本回国去图们白龙留影</h1> <h1>13年前—2005年</h1><h1>张砚举从日本回国在延吉拍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