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盛夏的滚滚热浪,将人们驱使到柳荫的树下,湖水的岸边。寻觅或等待着苍天赏赐些凉风,哪怕是一股风儿也好。可是,人们盼望着,盼望着……</h1> <h1> 最终,让人们忘却烦躁的炎热,不是苍天恩赐的凉风,而是那”骄而不惧,淤而不染”的莲花,它让人们心神怡爽。</h1><h1> 开阔的湖面,怡人的视野,但是人们的视线却不敢在湖面上停留,因为湖面上反射着灼热刺眼光芒。</h1> <h1> ”近旁莲叶无穷碧,何必对岸多望眼。”你看那挺拔而又娇媚的红颜,在圆润、碧绿的荷叶的簇拥下,婷婷玉立,不蔓不枝。她那正直而不谄媚,高傲而不低俗的品格,无不是融入图画中不可多得的一笔。</h1> <h1>天宫玉姬一侍女,<br></h1><h1>好奇人间有嫁娶。<br></h1><h1>偷出天宫嬉西子,<br></h1><h1>莲花宝座砸入泥。<br></h1><h1>——天宫的仙女玉姬好奇于人间的男女的婚姻嫁娶,动辄于下凡之心。她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之下,偷偷地跑出天庭之门,来到了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让她流连忘返,到了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落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br></h1><h1> 从此,天宫中失去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h1> <h1> 莲花由此成为了玉姬的娇美化身,她清灵透亮,姿态娇美,尽情的绽放,粉中带红的羞涩花萼,蒙受了残风的撕裂,但她依然不失其受损后而呈现出来的残缺美,也让善于联想的人们,豁然想起维纳斯女神的断臂雕像,是不能再做修复的完美!</h1> <h1> 莲花的唯美不仅是个性的鹤立,还在于姊妹间的遥相呼应,拔身比高的姿态,有的从水面“刚露尖尖角”,藏于莲叶之下,有的早已拔起腰身,环顾四周,相互的找寻,呼唤着同伴们的汇集,构成个性化的与群体性相拥的构图。</h1> <h1> 在古典文学《红楼梦》的巨著中,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在书写的殁词中写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是过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誉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br></h1> <h1>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br><h1> 如南朝乐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h1></h1> <h1> 无论是民间的神话传说,还是文学巨著赋予的高贵品质,乃至年青人的爱情故事,无不使莲花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的品质,成为至高无上的完美统一。因此佛家将其称之为圣洁的象征。</h1> <h1> 但是,最让人不能忘怀还应该是那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它不仅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莲花的外在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作者揭示了莲花的内外品质,而在这一点上,它不仅表明了作者品质的高洁、孤傲,更为可贵的是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h1> <h1> 凉风吹来,游船划来,心情畅快!</h1><h1> 好了,避暑成荫,见诸于“莲”,则执笔成文,仅此抒怀!</h1> <h1>图片/石老师<br>文字/林海<br>编辑/拾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