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瓦西里大教堂与克里姆林宫钟楼两者并列为俄罗斯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那多彩多姿暖色调建筑和多个不同颜色组合的“洋葱头”穹顶,以及那些高低错落,凸凹变换的建筑结构,以及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早已为世界上所以人们所倾慕。围绕大教堂反复欣赏,远观、近看,不一样的感觉,耐人寻味的细部,步移景异的变幻,随之而来的遐想,令思绪飘飘然~</p> <p class="ql-block">能够近距离浏览这座教堂,不易啊!我们行程中安排这个项目,可地导就是带着大家从侧边街道一过,根本没有带我们来参观的意思。此时,我们已经走出紅场很远,在一边等车。于是,我提出要去看这个莫斯科最主要的标志~瓦西里大教堂,地导毫不理会,我说,我们是相信“众信旅游”才来的,这是行程中安排项目,以后也再没有机会来这里参观,所以,我必须要去。一番口舌后,地导让国内带队的和我一起去了。其他朋友们去参观下一个项目。</p><p class="ql-block">我是非常急速地跑到那里,那个带队年轻人踢里踏拉的跟着。就这样,我们一起的朋友,只有我自己算粗浅的参观了这座圣殿,内部根本没有时间看了,只能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瓦西里升天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受沙皇伊凡大帝之命主持修建的东正教大教堂,于1560年建成。教堂的名字以当时伊凡大帝非常信赖的一位修道士瓦西里的名字而取。教堂中央的塔高65米,共有九个彩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这九个教堂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后来分别修建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瓦西里升天教堂于1553-1554年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由7个木制小教堂组成),并于公元1555年—公元1561年奉命改建为9个石制教堂,造型别致,多奇异雕刻,主台柱高57米,为当时莫斯科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战胜喀山汗国胜利日当天正值东正教圣母日。教堂1813年前被叫做“防御壕上的圣母大教堂”,此名称也与教堂的位置有关。当时坐落在红场内侧的克林姆林宫有防御壕防守。教堂8个塔楼中的4个以东正教节日命名,征服喀山汗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正是发生在这些东正教节日的时候。其中还有一个塔楼为纪念“圣三一”而命名,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这里曾建有一座圣三一教堂。</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说法是,圣母升天教堂象征着天上的耶路撒冷城,换言之被喻为神的国度,其墙壁装饰着珍宝。还有一种说法则称是建筑师试图恢复君士坦丁堡布雷契耐大教堂,传说在此教堂中发生过圣母庇护之奇迹,圣母显现于此并使用盖布将整个基督世界覆盖在自己的隐蔽下,祈祷保护人民免遭撒拉逊士兵(阿拉伯人的古称)的侵略。</p> <p class="ql-block">有关圣母升天大教堂故事很多。这里是另外个故事。圣瓦西里教堂这一名称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传说莫斯科圣愚瓦西里拥有预测能力,预知了1547年的莫斯科大火。这场火灾几乎将莫斯科的三分之一化为焦土。圣愚瓦西里几乎受了一辈子苦,不管什么天气,他从不穿衣服和鞋,也从没有过落脚之处。瓦西里去世时,米加利(Macarius)牧首亲自为其主持葬礼,由伊万雷帝和贵族大地主亲自扶灵。1588年瓦西里被尊为典范,在教堂已有的基础上加建了第九座教堂,并将其遗体搬入其中,同时整座教堂也重新以圣愚瓦西里命名。</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莫斯科心脏位置的大教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面临过不止一次来自外界的“生命威胁”。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准备离开莫斯科时,曾打算烧毁大教堂,但没能来得及。20世纪20年代末共产党人曾决定拆毁大教堂,原因是这座位于市中心“祭祀性”建筑妨碍到了新上任的苏联执政党。当时的建筑师、文物修复师彼得·巴拉诺夫斯基(PetrBaranovsky)积极参与保护大教堂不不拆毁的工作,甚至向斯大林发过电报。最终,圣母大教堂未被拆毁得以保存下来,但保护它的反苏维权者受到当局的惩治。</p> <p class="ql-block">从外观看,整个教堂由九个塔楼有机和谐地组合为一体,而奇妙的是,从红场上特定的角度看过去,九个圆拱顶尖都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16世纪教堂地下室曾经被用作国库。传说有两个贵族知道后,决定于1595年抢劫这里的财宝。他们密谋在城市周围放火,以调开警卫。但不幸的是他们的阴谋失败了,两人最终被处死。</p> <p class="ql-block">1912年教堂因其破旧不堪而被俄罗斯文物保护协会视为危旧房。十月革命后,政府开始修复工作。1918年始修复大圆顶和西塔大门,20年代末30年代初陆续修缮其他部分,保留下白色石基座,复原了门前台阶,内部在30年代中期被修复,1956~1965 年间中心教堂的壁画由艺术家仿16世纪原貌重新画过。</p> <p class="ql-block">1967~2012年,教堂圆顶表面的铁板由政府出资改为铜板,同时顶部十字架和镂花檐板重新镀金。这项工程繁复浩大,仅为覆盖几个圆顶就耗费一毫米厚的铜板约30吨。1980年正门和外部回廊得以复原。</p> <p class="ql-block">瓦西里升天教堂历史上仅有很少时间使用过,现为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分馆,作为建筑文物供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圣瓦西里大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堂,这座教堂因其外貌的独特和华美而举世闻名,它是红场上仅存的16世纪的建筑物,是古代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的丰碑。</p><p class="ql-block">该教堂的建造者是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据说他们是两个民间工匠。</p> <p class="ql-block">八个塔楼的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因此从任何一个门进去都可遍览教堂内全貌。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楼梯环绕。</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钟塔至今依旧可用,但塔内仅剩一只16世纪保留下来的、最初建造的钟。1929年,苏联当局将铜制的钟重熔。教堂敲钟人阿列克谢·康诺瓦洛夫(AlexeyKonovalov)认为能有一只钟保留下来已经是奇迹了。他说:“这仅剩的一只老钟真的是将16世纪的声音带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整个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饱满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p> <p class="ql-block">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层刻有壁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形的窗子。</p> <p class="ql-block">八个塔楼高低错落有致:东南西北各为较大的塔楼,八角棱柱体塔身;四个塔楼之间的斜对角线则是四个小塔楼,建筑装饰简洁紧凑,借助斗拱与大塔楼相连。</p> <p class="ql-block">其余八个塔的排列是:外圈东西南北方向各一个较大的塔楼,均为八角棱形柱体。</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个壁龛都有一个外伸出许多的雨搭。</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几乎在所有过道和各小教堂门窗边的空墙上都绘有16~17世纪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教堂一个入口大门,整个教堂宛如一件艺术品,教堂哪面是正门并不明显。</p> <p class="ql-block">殿堂分作上下两层。16世纪俄罗斯军队攻克当时最坚固的城堡之一喀山时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在这里展出。还有展出了喀山被围景况模型,一份攻占喀山计划,俄罗斯士兵阵容和行动地点,这份16世纪的作战计划中展示得非常详细和可信。</p> <p class="ql-block">传说这座教堂是为纪念16世纪中叶俄罗斯国家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征讨,战胜和兼并喀山汗国而建。</p> <p class="ql-block">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面四周有回廊和阶梯环绕,这种设计使人在宗教上有投身上帝怀抱,从世俗上讲有回归俄罗斯大家庭之感,同时,站在回廊和塔楼之间,不由使人产生置身于童话世界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看去,这些绚丽多彩的圆顶,有人说它们像含苞欲放的花蕾,</p> <p class="ql-block">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8位圣人修建了这座教堂,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完,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教堂,伊凡大帝残酷地刺瞎了所有参与的建筑师双眼,伊凡大帝也因此背负了“恐怖沙皇”的罪名。</p> <p class="ql-block">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前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会在推行沙皇的政治主张方面不遗余力,沙皇在抵御周边国家例如立陶宛、波兰天主教国家,土耳其、伊朗伊斯兰教国家和蒙古等异教国家的侵扰,以及后来的对外扩张中也都是以东正教为旗帜,征服喀山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圣瓦西里大教堂前的这个雕塑,表现的是公民米宁和大公波热尔斯基(大公:诸侯国首领)是纪念这两位反抗波兰侵略者的民间义军领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世纪波兰人来到这里,直到17世纪,俄罗斯民族被波兰人统治了400年。17世纪初,波兰军队攻陷莫斯科。民族危亡之时,平民米宁挺身而出,捐款、募捐组织义军,邀请在莫斯科起义中负伤的波扎尔斯基大公担任指挥官。</p> <p class="ql-block">经过艰苦奋战,1612年10月义军光复莫斯科。这一胜利在俄罗斯全国性政权的建立中具有里程碑地位,米宁与波扎尔斯基的并肩作战具有的平民与贵族阶层团结的象征意义,使两人作为民族英雄受到全俄罗斯民众敬仰。</p> <p class="ql-block">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建立,标志着莫斯科成为俄国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它是俄罗斯民族摆脱外族统治、完成统一大业,继而逐渐走向强大、直至建立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教堂设计者非常注重教堂的观赏价值,而并非侧重于它的使用价值,她的建筑结构非同凡响,而且具有强烈的象征意蕴,我们看到,她的外观那些极具节日喜庆色彩的花纹,形式上新异,繁复,以及她的华美风格,已经成了俄罗斯后期教堂建筑颇有影响的审美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