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我第一次的油画(丙烯)体验是2015年春天参加iF零基础艺术工坊的周末沙龙。之前仅有的绘画基础是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了一个月的素描暑期班。或许还是有用的,因为我发现尽管那是第一次画,但我的起型能力好像还不错,也给了我继续画的信心。</div> <h3><br></h3><h3>在iF画满了一张卡之后,我也正好要辞职离开北京了。接下来的gap year(间隔年)我虽然住了两个国家三个城市,但不论在哪我都购置了画具,自己在家画画。期间曾在长沙一家美术工作室上了10节油画课,其余的时间都是自己在家练习,以临摹和自学为主。</h3> <div><br></div>间隔年结束后我准备前往新西兰深造。我本科专业是葡萄牙语,毕业后六年多的工作经验也是葡语翻译。但面对研究生专业选择时,我没有选对我而言更利于申请的语言类专业而决定要学视觉艺术。<div><br></div><div>我数了一下,两年内从第一次画到申请学校前,大大小小都加起来一共画了36幅,而已,这跟本科就学美术专业的学生相比,简直是笑话一样的数字。但我可能就是胆子肥,心一横决定要去试一次。我把其中非临摹的作品挑出来,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全心准备艺术作品集和其它所有申请材料。(下次有机会我也可以贴出来我的作品集跟大家分享)</div><div><br></div><div>没想到我真的成功了。而且我只申请了一所学校,因为我就只想去那里——但尼丁艺术学院(19世纪建校,全新西兰第一所艺术学院)。</div> <h3><br></h3><h3>这一年的学习非常充实,或者说我刻意让自己充实。因为研究生主要以自学为主,我一周只有一个下午的讲座外加导师固定指导的半小时,所以只要看到本科生有公开课我就去蹭,此外还积极参加各种workshop活动,也经常泡图书馆和去市内的各个画廊看画学习。两个半月的暑假我也没有出去旅游,仍然坚持一周至少五天都去学校画画。<br></h3><h3><br></h3><h3>总之,确实很拼就是了,可能是我心里多少都会因为自己不是艺术科班出身的而自卑焦虑,但这也促使我比别人更努力。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觉得是在勉强自己,在工作室听着摇滚画画那是我最幸福最享受的时间,经常一画就是七八个小时;听讲座听课我也求知若渴;除了导师推荐的书之外我还会主动找别的书看,会为学到新的知识欣喜若狂。或许,我是真的打心眼里觉得艺术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吧。</h3><div><br></div><div>这一年的学习一言难尽,我遇到了非常好的导师,吸收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加上勤奋地练习,绘画技术也有所精进。最后,我用毕业展览交了一份令我和导师都满意的答卷。</div> <h3>(展览海报。标题——《我没有一走了之:荒诞 & 反抗》)</h3><div><br></div><div>这是整个学校画廊都归我的个人展览,不是跟别人共享一个空间的群展。而且我读的课程毕业办展不是硬性要求,我完全可以像同级别的其他同学一样,用学校里任意一面墙展示毕业作品就可以了。但我不甘心,(前面已经说过我胆子肥啦)我还是想试一试。</div><div><br></div><div>因为我明白:只有想要的越多、目标越大,才能学到更多、进步越大。剩下的,就是努力而专注地实现它。</div><div><br></div><div>下面是展览现场的照片。</div> <h3><br></h3><h3>展期只有短短一周,而且毕竟是学生毕业展览,没有“人山人海”。但我的两个导师都对我关照有加,帮我大力宣传和邀请他们圈内的朋友,再加上我自己也积极去各个画廊跑动邀请,还是有不少人来看的,尤其难得的是但尼丁市立公共美术馆的策展人也来看了。</h3> <h3><br></h3><h3>这一年画了将近40张画,除去自己不满意的,同时为了展览主题的统一性,最后只挑选了10(13)幅作品展出。</h3><div><br></div><div>下面是展出作品的近拍照片:</div> <h3>《我们不需要自由,这是最好的年代 #1(愤怒对抗囚链)》30*40 cm, 帆布板面丙烯</h3> <h3>《我们不需要自由,这是最好的年代 #2(“剩女”芭比)》50*60 cm, 布面丙烯</h3> <h3>《从未一走了之》40*50 cm, 布面丙烯</h3> <h3>《我们不需要自由,这是最好的年代 #3(“老大哥”在看着你)》45*60 cm, 布面丙烯</h3> <h3>《反抗》45*45 cm, 布面丙烯</h3> <h3>《荒诞与徒劳》40*50 cm, 布面丙烯 + 25*30 cm, 帆布板面丙烯</h3> <h3>《对立》45*60 cm x 2, 布面丙烯</h3> <h3>《西西弗与希望》45*60 cm + 35*45 cm, 布面丙烯</h3> <h3>《何处是终途?》45*45 cm, 布面丙烯</h3> <h3>《上或下,开放或关闭?》40*50 cm, 布面丙烯。这是一幅倒置悬挂的作品,请把手机180度旋转就能看到原画——一个中式古建筑,倒过来,就变成了西式庭院别墅。</h3> <h3><br></h3><h3>我的所有作品都以我八九年来业余兴趣拍的LOMO(一种复古胶片摄影)照片为参照。但我并非完全照着相片画,我会通过剪裁、重新构图、删减细节、改变背景等形式来赋予它新的涵义,因为我希望通过我的画传达我想说的话。但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画画的人不是非要向人解释其创作的主题和动机,看画的人懂了就懂了,没懂的话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解读(这是非常珍贵的),过多的解释也许会破坏观众的想象。所以,如果不是对画者真正的动机特别感兴趣的话,可以跳过我上面的Artist's Statement和下面这段的阐释。</h3><h3><br></h3><h3>我的展览作品从内容上我把它们分成三部分:一类表达我的社会和政治评论,包括人身及言论监控、女性价值、资源过度攫取、环境污染、动物保护等;一类表达我的疑惑和反思,无论是对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是对目前发生的所有不可理喻的事态;最后是我在情感上对这一切作出的回应。即便我不在国内,但我仍然关注国内正在发生着什么,《我没有一走了之》;走过不少国家的经历和看过的书也让我明白,我指出的这些社会问题不只是发生在我自己的国家,从更高的层面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一走了之。面对种种令我费解和失望的荒诞,就像加缪说的那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反抗。我把我创作这些画,看作我的反抗。虽然我心里也清楚,个人的力量极其渺小,改变的希望微乎其微,就像西西弗永无止境地推动着巨石上山一般,但指出并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必须走出的第一步,因为“征服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h3><h3><br></h3><h3><br></h3><h3>(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