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續前</h3><h3><br></h3><h3>D7:大柴旦—270Km—阿克塞—98Km—玉門關 —89Km—敦煌。<br> 路費:72元。夜宿敦煌並上網預定明天“莫高窟”參觀門票。<br><br></h3><h3> 上午10點,離開大柴旦,向敦煌進發。<br></h3> <h3> 從大柴旦鎮出來後,就是在柴達木盆地的外側了,公路筆直的延伸在戈壁灘上,雅丹地貌排列在路的兩邊,連綿近200公里。</h3> <h3>翻越戈壁公路上的青山埡口。</h3> <h3>200公里後,見到的則是黃沙大漠。</h3> <h3> 為了治理沙漠,改善生態環境,人們大量的種植駱駝刺(又名駱駝草),用以固沙,也初見成效。</h3> <h3> 到達玉門關遺址。</h3> 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我們對這座古老關塞的嚮往。 <h3> 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玉門關也省稱“玉關”。</h3> <h3>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西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公里處戈壁灘中。</h3> <h3> 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h3> <h3> 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h3> <h3> 當年的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跡,只剩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h3> <h3>登上觀景臺,只見四周曠野茫茫。</h3> <h3> 舉目遠眺,只見沼澤遍佈,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令人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h3> <h3> “羌笛”雖然聽不到,《折楊柳》的曲調也不聞,倒是可以一嘗古人面對戈壁時的無限蒼涼。</h3> 唏噓一番後,離開玉門關。驅車前往敦煌,領略當今旅遊城市的繁華。 <h3>D8:敦煌客棧—18Km—莫高窟—18Km—敦煌客棧—10Km—鳴沙山月牙泉—客棧<br> 路費:0元。夜宿敦煌。<br><br></h3><h3> 早上8點離開客棧,前往敦煌莫高窟數字展覽中心取票(昨晚已在網上預訂)。<br><br></h3><h3>敦煌莫高窟數字展覽中心。<br></h3> <h3> 10點15分進入該中心,先看兩場介紹莫高窟的電影,其中一場是360度全景電影,非常震撼。</h3><div><br></div>觀看寬銀幕主題電影《千年莫高窟》。 <h3></h3><h3>然後搭乘擺渡車進入景區。<br></h3> <h3> 莫高窟開鑿於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南北全長1680米,現存歷代營建的洞窟共735個,分佈於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分佈1~4層不等,分為南、北兩區。</h3> <h3> 進入景區後,在洞窟週邊,可以拍照,但進入洞窟參觀,嚴禁拍照。</h3> <h3>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 據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h3> <h3> 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h3> <h3>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h3> <h3> 元代以後敦煌停止開窟,逐漸冷落荒廢。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閉嘉峪關,敦煌被棄於關外,成為邊塞遊牧之地。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敦煌經濟開始恢復。莫高窟開始重新被人們注意。</h3> <h3> 另有一說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h3> <h3> 莫高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h3> <h3> 其中編號為第96號的洞窟,開鑿於初唐(618~705),窟內的大佛高35.5米,兩膝間寬度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h3> 根據敦煌遺書《莫高窟記》記載,這尊大佛為唐代武周證聖元年(695年)由禪師靈隱和居士陰祖所建。是佛國三世中的“未來佛”彌勒佛,即釋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製作方法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體上鑿出佛像的大體形狀,再用草泥壘塑、用麻泥細塑,最後著色而成。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偉壯觀的氣勢。<h3> </h3> <h3> 窟前的建築為九層樓,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原為四層,晚唐(874~879)年間建成五層,宋初(966年)重修,九層樓是1935年建造,它攢尖高聳,簷牙錯落,鐵馬叮咚,已成為莫高窟的標誌之一。</h3> <h3>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不幸的是,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藏經洞文物發現後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於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h3> 陳寅恪先生對此悲憤的稱之為“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h3> 走在景區內洞窟前的道路上,雖然烈日當空,但樹影婆娑。全沒有大風起處,黃沙蔽日的景象。大大小小的洞窟,經過了不斷地修葺加固,洞窟內的壁畫、佛像也得到了搶救與按原貌重繪,使得莫高窟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逐漸恢復了她的輝煌。</h3><h3> </h3> <h3> 在此,謹向莫高窟的默默守護者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近70年來,他們在這裏克服了重重的艱難困苦,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h3> <h3> 參觀遊覽完畢,已是下午2點半了。</h3> 帶著既為中華民族擁有如此燦爛輝煌的瑰寶而感到驕傲自豪,又對帝國主義列強的無恥瘋狂掠奪感到憤慨的心情,坐上擺渡車,離開莫高窟景區,回到敦煌莫高窟數字展覽中心。<h3> </h3> <h3> 為了避開下午熾熱的陽光,先回到客棧睡了一覺,到5點半再驅車前往鳴沙山月牙泉景區。</h3>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榮譽稱號。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h3>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敦煌城南5公里,景區占地面積為3.12萬平方公里,包括月牙泉、鳴沙山兩大景區。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沙泉共處,妙造天成,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h3> <h3> 鳴沙山以沙動成響而得名。東漢稱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長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戀危峭,山脊如刃,經宿複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聲,輕若絲竹,重若雷鳴,此即“沙嶺晴鳴”。</h3> <h3> 敦煌鳴沙山沙峰起伏,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像綢緞一樣柔軟,少女一樣嫺靜。在陽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紋狀,黃濤翻滾,明暗相間,層次分明狂風起時,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h3> <h3> 進入景區後,租賃防沙鞋套,15元/雙。再穿上防曬衣,戴上遮陽帽、墨鏡,一樣也不能少。有人還戴上頭套。</h3> <h3></h3><h3> 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br></h3><h3> </h3><h3> 大漠裏,絲路上。</h3> <h3>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始稱月牙泉。水質甘冽,澄清如鏡,綿曆古今,沙不進泉,水不濁涸。鐵魚鼓浪,星草含芒,水靜印月,薈萃一方,故稱“月泉曉澈”。沙嶺晴鳴,月泉曉澈均為敦煌八景之一。</h3> <h3> 景區內有運營駱駝一千多峰,由兩百多戶戶共農戶四百多名專業牽駝人員從事駝運服務業。旅遊高峰期每峰駱駝每天限制最多5趟。</h3> <h3> 乘騎沙漠之舟登鳴沙山,沿途可觀賞絲路古道、大漠駝鈴和塞外壯美的景色,體驗沙漠探險激情,感受大漠孤煙沙漠之旅。騎著它登上鳴沙山丘之巔,如漫步青雲,別有一番韻味。</h3> <h3></h3><h3> 乘騎駱駝往返票價100元/人,線路:鳴月廣場西側——東山頂——小泉灣,我們也奉上200大元,騎上“沙漠之舟”體驗了一番。還另花20元,讓牽駝人給我們拍照。</h3><div><br></div><div>執子之手與子偕老。</div> <h3> 騎完駱駝,已是晚上8點半了,此時,太陽仍然高掛在天上。</h3> <h3> 為了以更好的視角觀賞月牙泉落日的恢弘景象,於是奮力爬上月牙泉對面最高的沙丘。</h3> <h3> 終於氣喘吁吁地爬上了沙丘的頂峰。舉目望去,多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也有少量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六十多歲以上的老頭,我是絕無僅有。此時,心跳在加速,血壓狂飆升,癱坐在柔軟的沙堆上。</h3> <h3></h3><h3> 正是:“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h3> 面對著落日餘暉下的月牙泉,無憾了。 <h3>從晚上9點19分到9點23分,短短的幾分鐘,太陽就下去了。</h3> <h3>不一會兒,月牙泉亮起了燈。</h3> <h3> 所有的人都靜靜的坐著,默默地欣賞著這美景,只有“咔嚓、咔嚓”的快門聲不斷響起。</h3> <h3> 晚上10點離開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在附近的大排檔吃了晚飯,回客棧歇息。</h3> <h3></h3><h3> D9:敦煌—8Km—敦煌古城—80Km—漢長城遺址—80Km—敦煌雅丹地質公園—170Km—敦煌</h3> 路費:0元,夜宿敦煌。<br> 由於敦煌在九月份要開“文博會”,所以城內城外都在修路,去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的路也在修得熱火朝天。除了靠近敦煌的幾十公里路已修好外,剩下還有一百公里的路還在修。而原來的舊路又被重型砂石運載車輛壓得面目全非。如果開自己的車去,耗時長還是次要的,主要是太傷車了。所以前天去玉門關遺址時,本想順道一併把雅丹地質公園也遊覽完的,但一看路爛成這樣,馬上取消了去雅丹地質公園。<div> 但雅丹地質公園的魅力、誘惑力卻又無法抵擋,如果不去,將會後悔一輩子。於是,決定在敦煌多住一天,然後參加當地的一個一天遊的團去遊覽,此團只負責來回的交通接送,景點門票自付。<br><h3> 當天早上6點半,旅遊中巴就來接人了,先帶去敦煌古城。</h3><div><br></div><h3>古城旭日</h3></div> <h3> 敦煌古城是為拍電影而搭建的,於此先後拍攝了《封神演義》、《新龍門客棧》等極具西北風格的影片。</h3> <h3>本人對此類人工景點並不感興趣,所以就沒買門票進去。</h3> <h3> 其他團友也大多都沒進去,只在門口照照相,權作已到此一遊的證據。</h3> <h3> 半個小時後,離開敦煌古城,前往“漢長城遺址”</h3> <h3> 這個門票售票點設在去玉門關遺址和敦煌雅丹的必經路上,這兩個景點是捆綁收費的,哪怕你只去一個經點,也得交兩處景點的門票錢。</h3> <h3>來到漢長城遺址。</h3> <h3> 漢外長城遺跡是指甘肅省金塔縣境內的漢長城遺址,位於西壩鄉北面北山南麓的北海子一帶。</h3> <h3></h3><h3> 長城牆體堆築於洪積扇軟戈壁及礫石丘陵之上,斷斷續續,蜿蜒而行,痕跡清晰可見。</h3> <h3>殘垣底寬3~8米不等,高3米以上,有達10米者。</h3> <h3> 因風雨侵蝕及山洪沖刷,有的牆體風化坍塌成丘狀土壟,兩側坍塌形成斜坡面,殘高0.2米—1米左右。</h3> <h3> 雖曆兩千年風沙雪雨,有些地段仍堅固如磐,屹立於戈壁沙漠之中,如矯龍蜿蜒,氣勢不凡。沿線遺存烽燧,遇大敵烽燧遞傳,日達千裏而至長安。</h3> 長城不僅為古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也是關內外各民族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h3> 漢長城的城牆雖然不是很高,但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裏把中原的農耕民族和草原的遊牧民族清楚地分隔開。為了生存和發展,雙方在這裏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其中也不乏掠奪與殺戮,這或許是人類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章。</h3> 昔日宏偉壯觀的長城,終究抵禦不了歲月的侵蝕,至今只剩下斷壁頹垣,孤零零地屹立在茫茫的戈壁荒野上,令人產生無限的唏噓。 <h3> 參觀流覽完漢長城遺址後,一路搖晃、一路顛簸了三個多小時,終於在中午12點來到了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h3>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是敦煌西線旅遊大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距離敦煌市區180公里,位於玉門關西北邊,景區分南北兩區,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3公里。 <h3> “雅丹”是維吾爾語言,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後泛指風蝕壟脊,土墩,風蝕溝槽及窪地的地貌組合。</h3> 敦煌雅丹地質公園又稱雅丹魔鬼城,其地貌面積之大,造型之奇特多樣,氣勢之淩厲,形成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大,藝術品位之高,堪稱世界絕無僅有的大漠地質博物館。這也是每個到西北旅遊的人士必選目的地。<br> <h3></h3><h3> 搭乘公園的觀光車(每車均配備一名導遊,說是導遊,其實是監視員,監視遊客不要亂跑),我們走進了這座“魔鬼城”。</h3> <h3>首先迎接遊客的第一個景點——金獅迎賓。</h3><h3> </h3> <h3> 這是塔狀雅丹,是雅丹地貌發育壯年期的產物。由於風吹、雨淋、水沖,大型雅丹體被侵蝕,沿裂隙不斷崩塌而逐漸變小,形成了如雄獅伏臥的景觀。</h3> <h3>它似乎在注視和迎接遠方而來的遊客。</h3> <h3> 獅身人面——屬於牆狀雅丹體向塔狀雅丹體的過渡類型。雅丹體由砂質和泥質沉積物組成,差異侵蝕風化作用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h3> <h3> 遠遠望去,酷似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h3> <h3>西海艦隊</h3> <h3>孔雀回眸</h3> <h3> 在此不得不吐槽一下這個地質公園的經營手法,為了多掏遊客的錢,景區的觀光車搭載遊客看完了這幾個景點就往回走了,說是其他的地方還沒開放,如果想要多看一些,就要另租那些私人承包的越野車進去,每車4百元,可坐四人。結果整個觀光車四十多人只有我夫婦倆和另外一對從張家口過來的小情人願坐,平均每人多花了100元。</h3><h3><br></h3><h3>就是這輛吉普車,載著我們四人向著雅丹魔鬼城的腹地開去。</h3> <h3>這就是雅丹地質國家公園還沒正式開放的部分,真的很蒼涼。</h3> <h3>人走進去很容易就迷路,發生危險。</h3> <h3> 不過話又說回來,多花這兩百塊錢也算值得吧,真的多看了魔鬼城另外的東西,由於人少,不用與其他遊客爭位置拍照,隨便拍,慢慢拍。</h3> <h3>這裏正做著固沙工程,做好了就可以向遊客開放了。</h3> <h3>有的地方就搞得差不多了。</h3> <h3>道路都劃好了標線,即將對遊客開放。</h3> <h3>外星人</h3> <h3>與外星人親密接觸。</h3> <h3> 司機的服務很好,全程介紹講解,隨叫隨停,幫忙拍照,還讓我駕駛著他的吉普車,在大漠的深處撒野了一把,使得我們兩個老人像兒童般的感受到了快樂。</h3> <h3>待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