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莫斯科旅游,参观游览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应该是每一位游客都企盼的事情,不巧的是由于受世界杯足球赛有关筹备活动的影响,红场暂时关闭了。于是按照旅游团导游指引的路线和限定的时间,我们只能在怱怱忙忙的状态下将红场周边邻近的景色观看了解了一下。接下来是要参观克里姆林宫,可是这么热门的景点在旅游行程单里却被列为自费项目(个中缘由你懂得),每位游客需支付350元人民币,这在行程单众多的自费项目中还算是价格最低的,全团游客自然悉数参加。</h3> <h3>大家按照旅游团提前约定好的参观时间,与前后赶到的众多中外游客一起顶着骄阳,随着缓慢移动的长长的多路纵队依次经过安检,方才进入克里姆林宫指定的游览区域。</h3> <h3>这是被导游称为“桥"的一条人行通道,前面的尖顶建筑就是游人进入克里姆林宫的大门,两边有持枪卫兵站岗,但只是一道标志性的风景。</h3> <h3>进入大门后道路左侧是办公区域,不时有卫兵鸣笛,不充许游人走下道沿,更不允许越过道路上的白线,看来是挺森严的。</h3> <h3>道路右侧是国家杜马的办公大楼,但一楼的各道门都紧紧地关闭着。</h3> <h3>继续前行,左前方这座黄白相间的大楼为普京总统的办公区域,圆弧形的拱顶上飘扬着俄罗斯🇷🇺国旗。据说,普京总统在这里办公时,楼顶上的国旗就会升起;如果他外出或出国访问,这里就不会升旗。后来有细心人发现,即使普京不在国内,这里的国旗也仍然高高地飘着,看来这是一条不靠谱的假消息。不过有一点是真的,我们来克里姆林宫参观拜访时,楼顶上的白蓝红三色国旗高高飘扬,而普京总统却正在中国参加上合组织会议。</h3> <h3>在克里姆林宫里面又看到了红色的宫墙和钟楼,心中倍感亲切。</h3><h3>只是在普京总统所在的办公楼旁与红色宫墙前这一片区域,整齐排列的白色帐篷下不知覆盖着什么秘密。</h3> <h3>来到一个转弯处,高台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尊尊老式火炮,这大概是当年保护宫城的坚兵利器吧。</h3> <h3>这可真是一尊大炮,炮前摆放的炮弹一个足有一、二吨重,真不知道用什么法子才能将炮弹填装进大炮的炮膛里?</h3> <h3>这里摆放着一顶大钟,钟壁极厚,用手去拍它一点反应都没有。</h3> <h3>转到它的背后却发现原来是一顶残破的大钟,据说是遭雷劈所致,真是太可惜了。</h3> <h3>原想着参观克里姆林宫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的一些重要建筑和重要活动场所,看来事先没有做好功课,并不了解克宫的历史和整体建筑构成。当进入眼前这片区域,才发现真正要看的是这里的几栋教堂。</h3><h3>不过细想想也知足吧,克宫还可以进来看看,回到家也不过是能进个故宫瞧瞧罢了。</h3> <h3>进入这个参观区域,导游对每座教堂都逐个做了介绍。由于对俄罗斯旧时代的历史和俄国人信奉的东正教比较生疏,尽管导游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听后也就不甚了了,连教堂的名称也没有记清。故此,只能挑选了几幅图片存放在这里。</h3> <h3>只是周围这几座教堂外观设计简洁,色彩单一,看似相貌平平,其内部建筑构造、装饰却各具特色。教堂内粗壮高耸的石柱,支撑着数个圆形的穹顶(其外观就是屋顶上金色或其他颜色的“洋葱头”);四壁有神龛、圣像、宗教内容壁画,连石柱上也通体绘制着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图案;教堂四周或地面上还摆放陈列着各种圣物;教堂内弥漫着庄严肃穆和神秘的气氛,好似压抑的使人连大气都不敢出。</h3> <h3>这座教堂可以单独介绍一下,参观它是要排队的,里面提供有多种文字版本的介绍该教堂历史、重要功能、内部陈设等内容的说明书,足见这座教堂的重要性。经寻找有幸拿到了中文版的说明书,这才有条件写下后面的一段介绍文字。</h3> <h3>这座教堂称为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俄罗斯国家最重要的大教堂,也是莫斯科都主教和牧首的陵寝。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在这座大教堂里。在这里举行俄罗斯统治者的加冕礼,选举俄罗斯东正教教会领导人,重要战事前举行祈祷仪式,宣读国家法令,举行都主教和牧首的葬礼。</h3><h3>圣母升天大教堂于1326年奠基,1472年后曾2次重建,1612年和1812年曾2次在战争中遭到入侵者的破坏。1918年俄国革命成功后,停止在大教堂里举行祈祷仪式。1922年圣母大教堂成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群的一部分,1955年大教堂变成博物馆。1990年又重新开始在大教堂举行祈祷仪式。</h3> <h3>参观完几座教堂后,导游又带领大家顺路看看周边的风景。</h3> <h3>据介绍这是普京总统上下班所乘直升机的停机坪。</h3> <h3>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树木成林,游人畅享在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皇家园林里。</h3> <h3>再回到入口处的办公楼前时,已经没有卫兵来驱赶,游人可以在此处观景拍照。</h3><h3>楼前台阶上陈列的现代火炮(亦或是礼炮)和老式火炮,台阶下是修剪整齐漂亮的草坪。</h3> <h3>办公楼的大门和墙面上的装饰。</h3> <h3>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欲离开克宫时,忽闻身边传来整齐的步伐声,寻声看去三名身着礼宾服的卫兵已肃立于大门洞内,只见大门外已阻止游人走动。于是快步出宫门,在卫兵岗位对面寻得一位置,准备观看下面会有什么“好戏"表演。</h3><h3>只见迎大门不远处肃立着一位指挥官,不时注视着大门上方一圆形时钟,待指针指向5时整时一声口令,门内三位卫兵迈正步前进,然后领队者止步并后转身,后面两位持枪卫兵也各自侧转仍正步前行,再侧转并与岗位上的卫兵换岗。下岗卫兵离开岗位后持正步由领队者带离,并在门洞内等候。与此同时指挥官分别来到两个新上岗卫兵前,替他们整理军容并简单小声交待几句。随后指挥官离开现场走进门洞,一声口令后带领下岗卫兵返回住地。这就是引人注目的卫兵换岗仪式,前后用时两分钟,恰好巧遇并全程用手机纪录。</h3> <h3>新上岗的卫兵年轻英俊,军姿标准,正想夸奖目不斜视,却发现其目光偏向一侧。虽说对标志性的卫兵有严格要求,但不妨碍他利用眼睛余光去观察周围的动静。</h3> <h3>最终游人参观完毕后,从此处离开克里姆林宫。</h3> <h3>按照旅游行程来到了莫斯科郊外的卡洛明斯克庄园,这里曾是一处皇家园林,庄园的规模很大,但导游只在全景图板上划出了一个小小的区域,便带领大家从此门进园参观。</h3> <h3>这是园内的一座教堂,不时有当地人进进出出。</h3> <h3>据介绍,这是彼得大帝小时候住过的木屋,如果想入内参观需要另外购票。</h3> <h3>当地人的家长带着孩子仔细阅读设置在木屋旁边的文字介绍。</h3><h3>自己有个习惯,外出参观旅游时遇到有文字说明或导游图板之类的就随手拍下来,因为这些内容全凭脑子记是不现实的,过后可以作为整理图片、制作游记的第一手资料。可是面对俄文版的铭牌和文字说明把它拍下来,莫非还要去找人翻译?只能留作纪念了。</h3> <h3>这是矗立在木屋门前仿照彼得大帝年轻时模样制作的铜塑像,据介绍其本人身高2.04米,塑像显然高了许多。从塑像面容看,彼得是个英俊潇洒的大帅哥。</h3> <h3>园内的钟楼,大钟下的墙壁上镶嵌着一面随时可以观看的时钟。</h3> <h3>园内的建筑。</h3> <h3>年轻的学子们在写生作画。</h3> <h3>据介绍,卡洛明斯克庄园最为著名的景点是建于17世纪中叶,美丽绝伦的木结构宫殿。该宫殿拥有270个房间,3000扇窗户,是沙皇的郊外避暑官邸,也是这座庄园被称为“天下第八奇观”的由来。但是随团来到这里只是从行程单的文字介绍上了解到这一信息,而实际上连木结构宫殿的外观都没有看到。因此这样的旅游只能是处处留有遗憾的旅游,对于年纪偏大的游客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h3> <h3>旅游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旅游也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h3><h3>当旅游团头天晚上乘坐夜间火车从圣彼得堡回到莫斯科时,是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但天色已大亮。于是先乘大巴车来到一个地方吃早餐,然后再上车去参观莫斯科郊外的谢尔盖耶夫镇。当旅游大巴来到小镇时才早上7点刚过,旅游景区的停车场8点上班,于是大家只能坐在公路旁边的大巴车上边打瞌睡边耐心等待。</h3> <h3><font color="#010101">谢尔盖耶夫镇是莫斯科的卫星城市之一,位于市区东北71公里处,据介绍是一座风景如画,建筑独特的城市。这是几幅小镇的街景。</font></h3> <h3>在小镇主要是参观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它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修道院之一。修道院像一座城堡,这里是它的大门和边门。</h3><h3><br></h3> <h3>修道院围墙角上的建筑。</h3> <h3>这尊铜塑像是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的创始人谢尔盖 • 拉多涅日斯基,被誉为俄罗斯的“唐僧”式人物。</h3><h3>1337年一个名叫谢尔盖 • 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侣在莫斯科近郊谢尔盖耶夫的偏僻森林里建立了一座三圣小教堂和小道房,即现在的三圣大修道院的前身。后来凡愿意在此出家的人,必须自造小道房并自辟膳食用地,由此不断发展而成为俄罗斯最富有的大修道院。</h3><h3><br></h3> <h3>走进修道院大门,迎面这栋建筑的门洞里里外外绘制着一幅幅叙述着宗教故事的彩图。</h3> <h3>门洞顶上的绘画。</h3> <h3>门洞两边墙面上的绘画。</h3> <h3>修道院内教堂的外观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白色的墙体更凸显出大圆顶的光鲜夺目。</h3> <h3>这种华丽多彩的装饰,打破了教堂建筑沉重肃穆的气氛。</h3> <h3>这种浮雕装饰繁复而精美。</h3> <h3>院内这座钟楼上的大钟从早上一直在不停地响着,震撼人心!据说是修道院的一位神职人员去逝。</h3> <h3>就是在这座教堂为逝去者举行祈祷仪式。只是谢绝游人入内观看。</h3> <h3>这里是一座小教堂,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游人也可以入内。出于好奇进去一观究竟,原来是当地信众在屋内一角的一处神位前虔诚地祷告,一位祷告完毕离开,下一位再上前,一切都是井然有序静悄悄的进行。想拍照纪录下来,但在这种气氛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h3> <h3>在这座亭子里有“圣水",当地人装滿几个塑料桶谁备带走。</h3> <h3>来这里接"圣水"的几乎每人都是有备而来,看来这"圣水"也是名气不小。</h3> <h3>导游说,“圣水”可以喝,也可以洗洗手、洗洗脸,当地人称这是干净圣洁的水,游客来了也是入乡随俗。不过这水喝起来可真是冰凉冰凉的。</h3> <h3>埋葬在这里的都是受到信众景仰的人。</h3> <h3>金色的大圆顶总是格外显眼。</h3> <h3>这种绿色在俄罗斯的教堂和宫殿中屡屡出现,它柔和悦目并让人心情舒缓放松。</h3> <h3>广场鸽频频飞起,它宣示着俄罗斯人民宁静而幸福的生活。</h3> <h3>俄罗斯的旅游行程就要结束了,再次来到莫斯科河边,观赏这里的美景。</h3> <h3>在桥上观景拍照时,巧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报道小组也在这里,以莫斯科河和远处的红场为背景录制新闻报道。随手给他们拍了张工作照。</h3> <h3>岁月催老了容颜,但不老的是两颗热爱生活的心。</h3> <h3>与一路相伴的姐妹们合个影,祝大家舒心快乐,永远幸福年轻!</h3> <h3>与一路辛苦操劳的小杨导游留个影,感谢你的悉心照顾和专业讲解,愿你成为促进中俄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h3> <h3>再见了红场,再见了莫斯科!有缘来日再相逢。</h3> <h3>制作:华文看客</h3><h3>画面:手机随拍</h3><h3>音乐:贝加尔湖畔</h3><h3>时间:2018.7.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