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平遥,走进日昇昌。</h3><h3> 日昇昌,正是这个票号业务折射出了清朝时期山西商业盛衰的历史与一段群体命运的晴雨变迁。</h3><h3> 让历史忧患感与民族使命感赫然在目…</h3> <h3> 日昇昌座落于山西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又称"大清金融第一街"。</h3><h3> 山西的平遥,自然条件并不突出,也没有太多的资源与物产,晋商的洪流却从这里卷起。</h3> <h3> 几次近游平遥古城,对日昇昌疏疏落落的追溯与了解(听导游介绍,查阅史料),让我不禁对过去山西商人深深地敬仰。 </h3><h3> 他们摒弃不劳而获,又不甘愿将一生的汗水灌溉在一块狭小的泥土上。 他们走出了拥挤与倾轧的乡土。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大地,用男子汉的强韧筋骨走出了另外一条摆脱贫困的大道。</h3><h3> 他们多数文化程度并不高,却在商业领域里展现了自己的风采。</h3><h3> 商事往来的出现,呼唤出了大量的旅舍、客店、饭庄等…。</h3><h3> 据介绍,"自明代"承包军需"和"茶马互市",很多先驱者做出了出关远行的榜样。 "</h3><h3> 他们继承先人的遗志,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走出来,闯荡在中国大地,把青壮年交付给了朔北大漠,颠簸在漫漫长途中的"走西口"。当时交通落后、邮递不便,其间的辛劳和酸楚可想而知。在成功与失败的砝码上,在宏大的财富积累后面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人生代价…。</h3><h3> 他们弃家抛亲,被恋人凄楚的歌声拖牵着,却越走越远。有的走出去再也没机会回来…,他们迈出的步伐既悲怆又沉静。</h3> <h3> 他们背井离乡,把整个中国版图都缩放在了视野之内,谈论天南海北就像谈论街坊邻里一样,他们把强项和弱项、把潜力和障碍都念得很通,然后像下围棋一样把它们一一走通。 </h3> <h3> 正由于视野的开阔、目光的敏锐。</h3><h3> "遍布全国的分号渐渐形成了庞大的金融网络业务,"汇通天下",而且打通了官府的密道,一些较大票号,多有清廷高级官员作后台,平遥票号承担了清政府财政和银行的部分职能,由前期以商业放款、汇兑为主大量转向揽办军饷、协饷、账款、税银汇解等官款业务,汇兑数量和票号盈利达到了顶峰…。"</h3><h3> 他们走出了一条经济血脉的大道…。</h3><h3> 从此结束了中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h3><h3> 尽管日昇昌小小的院落无法与现代银行的摩天大楼相比,日昇昌仅有的分号也无法与当代覆盖全国的金融网点相比,但我们可以从日昇昌看到当代银行的影子…。</h3> <h3> 现在的平遥古城,基本的建筑都还保存完好,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它由完整的城墙、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只要透过现代的涂抹,便会看出一条充满历史厚度的老街,也就看出山西商人上几个世纪的自豪。 它成为了中国明清时代中小型县城的一个标本。</h3><h3><br /></h3><h3> </h3><h3> 只要对平遥西大街每一个门庭仔细打量,小作坊,小生意比比皆是。竟然没有太多的破败和潦倒。 商业模式的小氛围与小气势还在…。一条神奇的街把屋宇接连成一片精雅的天地,再有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尽管已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显示出一些苍老,但风骨犹在…</h3> <h3> 我站在悬挂着百川汇海牌匾的门廊下凝神遥想,抬头仰望:就是这儿,在几个聪明的山西人的指挥下,古老的中国终于有了一种大范围的异地货币汇兑机制,卸下了实银运送重担的商业流通,激活了商业经济的命脉…。构成一种商业大气候。</h3><h3>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现代银行的雏形,平遥是一座值得精读的古城…。</h3><h3>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商业与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晋商的特色…。</h3> <h3> 走进老街,浓浓的气息让视觉、听觉与嗅觉都活跃了起来,直戳人的感觉与思考。</h3><h3>商人们走向成功的秘钥我想应该不外乎以下几点:</h3><h3> 敏锐的洞察力。</h3><h3> 海纳百川的"大商人心态"。</h3><h3> 可行的大目标与有序的管理模式。</h3><h3> 他们拥有的气概和谋略。</h3><h3> 才使得当年"走西口"的小伙子们也就像模像样地拍一拍身上的尘土,堂堂正正地走进了一代中国富豪的行列。 </h3><h3> 才使得走西口"的小伙子们体现出了十分强健的人格水平。 </h3><h3><br /></h3><h3> 商人们由盛变衰的起由也不外乎以下几点:</h3><h3> 他们奋斗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能够代表他们说话的思想家。他们的行为缺少高层理性力量的支撑,也就没有被赋予雄辩的历史理由。于是渐渐地把他们冷落在一边。</h3><h3> 钱财在当时又缺少道义的力量。因此他们只能是一群缺少皈依的强人,精神贫乏的富豪与掌柜。</h3><h3> 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代表性人物之间的恶性冲突。在商界不可避免的竞争较量下,又缺少有力的调和。使的商人渐渐脱离了业务轨道,在人生的层面上相互把对手逼上绝路。在四目相对下,当年《走西口》的旋律便走了调。 商业的船舶也就成了无处靠岸的孤舟,时时可能陷入沼泽,甚至沉没。日昇昌的窗口也渐渐地趋于关闭…。</h3> <h3> 我站在古城墙上多时地环视与凝望着商业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