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旅行,是为了放空,更好的感受这个世界,在行走中获得力量! </b></h3><h3><b> </b></h3><h3><b> 到达伊斯坦布尔,这里横跨欧亚两大洲,是多种文化的冲撞和交融的地方,让你走在街头有一种异国神秘之感。</b></h3> <h3><b> 一代枭雄拿破仑曾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İstanbul)是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b></h3><h3><b> 2010年伊斯坦布尔当选为欧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该市的历史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b><br></h3> <h3><b> 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h3> <h3><b> 看着风吹云动中的蓝色清真寺,炫动的喷泉随着音乐起舞,时而还有海鸥相伴飞过,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b></h3> <h3><b> 蓝色清真寺属阿拉伯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b></h3> <h3><b> 正门上方横额,绿底金色阿拉伯文字。高大的围墙,两端各有一座宣礼塔高耸入云。</b></h3> <h3><b> 蓝色清真寺由一个大圆顶和4个较小圆顶组成,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而且比一般清真寺多出一根;相传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艾哈迈德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b></h3> <h3><b> 想要进入蓝色清真寺,也需要脱鞋、女士还要戴头巾,然后用工作人员发的塑料袋将鞋子装起来,随手拎着。一进入清真寺内部,我就立刻被眼前巨大、高挑、华丽的穹顶所吸引。</b></h3><h3><b> 各个圆形穹顶画满精美的郁金香、康乃馨等花卉枝叶图案。柱头和柱身上都有蓝底金字或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简直就是一件件精致罕见的艺术品。</b></h3> <h3><b> 殿内地面铺满精美的紫红色的土耳其地毯,踩在上面柔软无比。这也是"蓝色清真寺"名字的来源。</b></h3> <h3><b> 蓝色清真寺的净身池 ,进去之前可以在这里洗脸/洗脚,把自己弄干净了再进去,也是对宗教的信仰的虔诚。</b></h3> <h3><b> 六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尖塔位于大寺的周围,均有纤细的圆锥形塔顶,还各有三节伸出墙外的环腰小阳台,既可供唤拜员宣礼,也可让游人凭览全城美景。</b></h3> <h3><b> 出了门走到蓝色清真寺和"圣索非亚教堂"之间的广场上。从这里是拍照"蓝色清真寺"全景的最佳位置。这里有好多排坐凳,游人或闲坐或拍照。 </b></h3> <h3><b> 伊斯坦布尔最有名的西奥多休斯方尖碑又名"埃及方尖碑"屹立在蓝色清真寺一旁的跑马场旧址中央,公元前1600年,由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建造,原来竖立在埃及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是15世纪罗马人从埃及劫获运到土耳其来装饰竞马场的方尖碑,方尖碑上仍遗留着象形文字,碑体安放在高约3米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方尖碑基座与碑体之间,由四块厚厚的黄铜块支撑。基座四周有浮雕,虽经岁月的侵蚀依然生动可辨。 </b></h3> <h3><b> 青铜蛇柱(Spiral Column) :又名蛇柱。其顶端原有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军征战期间,金碗被盗。蛇头现也不复存在。</b></h3> <h3><b> 又名"德皇威廉喷泉",位于赛马广场区域的北部入口,蓝色清真寺前,它是一个新拜占庭式风格的八角形拱顶喷泉,由德国政府兴建于1900年,纪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伊斯坦布尔。</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令人叹为观止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土耳其索菲亚大教堂 </b></h3><h3><b>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史,一种宗教代替另一种宗教,一般而言,这个过程都伴随着新宗教对此前宗教彻底破坏,很多灿烂的古代文明,就是这样,遗憾地不见了踪影。而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博物馆,却有着从基督教堂到清真寺的变身历史,这样的经历,在世界上的教堂中独一无二。</b></h3> <h3><b> 公元326年,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在博斯布鲁斯海峡岸边,建设这座基督教教堂。最初是木质的,在经历了两次火灾损毁后,朱斯提尼安大帝决心用石头重建,他集帝国之力,邀请了最有名的建筑师,从各地运来了大理石,甚至还有数百公里外的以弗所的狄安娜神庙的8根红斑石柱。1万多名工人夜以继日,用近6年时间,完成了这座伟大的建筑。</b></h3> <h3><b> 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这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在1600年的历史中,它也一直是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信仰中心。它也历经沧桑,经历多少次火灾和地震,经历了基督教早期反偶像崇拜运动的冲击,见证了罗马公教与东正教的分裂和冲突,遭受过十字军的疯狂劫掠,最后奥斯曼人用大炮攻破了君士坦丁堡。</b></h3> <h3><b> 也许是觉得这座教堂太漂亮太宏伟了,没有忍心毁灭它,而是改建了它,把它改造为阿雅索菲亚清真寺,与蓝色清真寺一道,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伊斯兰教最高圣殿。土耳其革命后,国父凯末尔推行世俗主义,尊重历史,结束宗教冲突,他决定这座建筑既不恢复为东正教教堂,也不继续是清真寺,而是改为博物馆。如今,这里作为基督教和东正教徒心中的圣地,游客络绎不绝。</b></h3> <h3><b> 进入大教堂,这个走廊中,有许多展板,介绍了这座教堂的历史。</b></h3> <h3><b> 在中央大厅,我们就站在高达55.6米,直径33米的巨大穹窿下。</b></h3> <h3><b> 在圣坛左右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6个直径约10米、黑底阿拉伯金字的大圆盘,左侧是"阿拉",右侧是"穆罕默德"。阿拉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看着天使般的阿拉伯书法大圆盘和圣母圣子的马赛克拼贴,二者同处一堂,我感觉到那种来自宗教的虔诚,远比教堂内东西方文化融合建筑更让人触动。</b></h3> <h3><b> 从正厅长廊尽头的狭窄、碎石铺就的通道蜿蜒而上,就可以到达环绕教堂内三面的二楼回廊,让你从不同的空间角度欣赏这座辉煌的大教堂。 </b></h3> <h3><b> 在二层回廊中可以看到许多基督教的精美马赛克画。原来,当年奥斯曼人将教堂改为清真寺时,并没有把原来墙壁上的马赛克画铲除,而只是抹上了一层石膏,然后再画上伊斯兰教的装饰图案。当这里改为博物馆时,剥离部分石膏层,就显示出原来的马赛克画,如今这些马赛克画,都是绝世珍品了。 </b></h3><h3><b> 这副耶稣像,被称成为世上最早的最精美的耶稣像,耶稣的一侧是他的大弟子彼得,一边是耶稣的施洗者约翰。</b></h3> <h3><b> 马赛克镶嵌画《基督与佐伊女皇帝夫妇》,出自11世纪,佐伊是拜占庭帝国权利最大的女皇帝,基督以右手祝颂的同时左手拿着圣经,身穿礼服的君士坦丁九世和佐伊女皇分别在耶稣的左右侧。皇帝拿着钱袋,表示把所有的财富都献给耶稣,皇后拿着地图,表示把所有的土地也献给耶稣。有趣的是,女皇伊佐一生曾结了三次婚,所以左边她丈夫的头像也跟着更改了三次。</b></h3> <h3><b><i> 《约翰二世·科穆宁皇帝夫妇与圣母子》为马赛克镶嵌画。画中的圣母身穿蓝色的长袍,怀中抱着身穿金色袍服的幼年耶稣,儿童时期的耶稣坐在母亲的膝上,虽小却面露威严。约翰二世站在圣母右侧,呈上钱包,表示皇室对教堂的奉献。满头金发的皇后伊林娜站在圣母左侧,身穿缀满宝石的礼服呈上卷宗,一脸虔诚。由于采用的马赛克镶嵌技术,在光线的反复折射中,二人的皇冠与服装显得珠光宝气,色彩斑斓,异常精美。</i></b></h3> <h3><b> 圣索菲亚博物馆,四周有无数的玻璃窗,给大堂带了了充足的阳光。</b></h3> <h3><b> 我们的团友在这里合影留念,团友们也都加了微信群,大家分享一路的美景,科技发达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微信拉近陌生人的距离,相信有机会可能还会有缘同行的,古语说:百年修得同船渡,看来我们的修行不止百年哦。</b></h3> <h3><b> 伊斯坦布尔海峡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且排名第二。</b></h3><h3><b>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一条狭窄水道,与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一起组成土耳其海峡(又叫黑海海峡),并将土耳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隔开的海峡。</b></h3> <h3><b>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又名欧亚大桥,兴建于1968年,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1973年10月正式通车。从远处眺望,雄踞海面的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蔚为壮观。</b></h3> <h3><b> 在这座三面环水奇妙的伊斯坦布尔里,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一大乐事,观光客一般由希尔凯基码头上船,在栱渡海峡时,可以尽情欣赏西岸风光,细心品味这座名城的奇妙之处。</b></h3> <h3><b> 乘游船沿海峡航行,穿过欧亚大桥,领略欧亚两岸风光。草地、树丛,片片翠绿;高楼、小屋,点点朱红。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巍峨王宫,傍水耸立,古堡残垣,矗立岸边。</b></h3> <h3><b> 置身于邮轮之上,前一刻还在亚洲,转身就来到了欧洲。没有哪个城市能像伊斯坦布尔一样容纳一个海峡……</b></h3> <h3><b> 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秀美的风光也成为了拍摄影视取景地。</b></h3> <h3><b> 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船上看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巍峨王宫。</b></h3> <h3><b> "大扎巴" 意为"有顶棚的市场",东西方的商品都集中在这里,其规模在中东是最大的,共有5个这样古旧的出入口。里面实在是太大了,店铺栉比,据说有4400多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b><br></h3> <h3><b> 耶雷巴坦地下水宫殿: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另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直至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人无意发现了它,才使其重见天日。好莱坞的《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b></h3> <h3><b><i> 地下水宫的神秘之处还在于这里囚禁着邪恶的蛇发美女美杜莎。在宫殿的尽头的两根石柱下压着一正一斜的两个美杜莎石头头像,至于为什么要如此摆放女妖的头像,到现在也没有人能破解。</i></b></h3> <h3><b> 多玛巴切新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皇宫内极尽奢华,内部宝藏令人惊叹不已,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据说为了装饰整个宫殿,一共用了十四吨黄金和四十吨白银。还有当时世界第一的4.5吨重的水晶吊灯。皇宫内部的装饰和照明等创意全部是当时意大利和法国最知名的设计师进行设计的。</b></h3><h3><b><br></b></h3><h3><b> 新皇宫外的钟塔,很有特色。离的很远就能够看到,像是新皇宫的标志和守护者一样。 </b></h3> <h3><b> 多玛巴切新皇宫建成之后,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以及伊斯兰教领袖阿布都麦吉德都曾经先后住在这座宫殿里。</b></h3><h3><b> 多玛巴切新皇宫的第一道大门,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有着明显的、对称的巴洛克式建筑的繁复和奥斯曼式的花纹装饰。</b></h3> <h3><b> 进入第二道大门,迎面是一座美丽的欧式花园。一条大理石铺就的大道形成了花园的中轴线,左右两侧花团锦簇;大道之中一池泓水托出了一座美丽的天鹅雕塑。</b></h3> <h3><b> 在这天鹅雕塑后面是西式风格的皇宫宫殿,保存的非常的完好,从外面还看不出来,进去后就会被它的奢华所震撼。</b></h3><h3><b>参观皇宫宫殿内部,大家都会领到由皇宫人员发的一个耳机,当你每到一个房间或客厅耳机会自动讲解各个的装饰厅的布置情况和历史背景,分土耳其语和英语及中文。</b></h3> <h3><b>皇宫的另一座大门</b></h3> <h3><b>参观皇宫宫殿内部是严禁拍照的,导游说如果你偷拍后果会比较严重!(下面这张图来源自网络)</b></h3> <h3><b> 新皇宫面对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从这道门出来,外面是洁白通透的欧式宫墙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立在皇宫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中间。</b></h3><h3><br></h3> <h3><b> 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船上看多玛巴切新皇宫。</b></h3> <h3><b> 我们此次土耳其之旅的最后一个行程塔克西姆广场(Taksim Square),相当于伊斯坦布尔的天安门广场。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市中心,制高点之一。这里有伊斯坦布尔最热闹的商业街,也有世界上最短的地铁。</b></h3> <h3><b> 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b><b>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b><b>缘深缘浅,缘聚缘散。 </b><b>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是重逢。</b><b>惜缘即可,不必攀缘。</b><b>随缘即可,无需强求。</b><b>若有缘再聚,给我微笑就好。</b><b>若无缘重逢,别忘了我就行。</b><b>我从不奢望我们的关系比水更淡薄,比酒更香浓。</b><b>人生微凉时,有一段共同的回忆可以取暖,已是</b><b>足矣。</b><b>谢谢你曾当我是朋友。</b><b>来时路上,谢谢曾有你同行!</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