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在对待感情的方式上,我最欣赏两位女性,一是张爱玲,一是林徽因。</h3><div> 当年的张爱玲,少年成名,粉丝无数,但张稳坐云端,不动声色,冷眼看世情,妙笔写文章,性情孤傲,行事乖僻,寻常人皆难入她的法眼——直到遇到胡兰成,这个后来多被诟病的缺气节的男子。 </div><div> 说是不见,终归还是见了,也许冥冥中真有命运的手在推,要安排他们在某一个时刻相遇。第一次见,竟然说了五个小时的话——还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对于张爱玲这样眼高于顶的女子,这很不寻常。</div><div> 几天后,张爱玲送胡兰成一张照片,并在后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div><div><br></div> <h3> 张爱玲,这云端里的女子,为了爱,终于低下头来,只因为遇到了懂她的男子。“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不关心胡兰成为谁做事,不关心他有没有妻室,不问他的过往,也不担心他的将来,张爱玲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胡兰成担心将来时局变化,他处境危艰,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h3><div><br></div><div> 是真的爱了,爱到甘愿卑微。 只要和这个风度翩翩,气质温润,才情横溢的男人在一起,其他都无所谓,都不重要,世俗的非议都是微风——只要有爱。</div><div><br></div> <h3> 但胡兰成是滥情的。他的好不是只对张爱玲。先是周训德——一个17岁的小护士,然后是范秀美——胡兰成好友的庶母,不仅好,而且不避张爱玲,甚至于还带着得意在张爱玲面前讲。</h3><div> 张爱玲原不是世俗女子,小气到要闹的地步,只是沉默,也隐忍着——终究还是拔不掉心头恣意生长的的爱。一个弱女子,乱世中跑到温州去找胡兰成,却是尴尬的三人行。范秀美端坐着,让张爱玲画像,张爱玲一笔一笔画着,终于画不下去,“心里像有人拿了乱刀在砍,砍得人没了影儿。”</div><div> 张爱玲知道,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胡兰成在雨中送她,张爱玲转过身,说:“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div><div> 此后不久,胡兰成途径上海,到张爱玲处避居,两人分室而眠,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胡兰成向张爱玲告别,张爱玲紧拥胡兰成,哽咽着只叫出一句“兰成”。 </div><div> 这是最后一次拥抱,最后一次呼唤,此后,两人再不相见。</div><div><br></div> <h3> 几个月后,胡兰成接到张爱玲的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并随信寄去30万的稿费。</h3><div> 胡兰成再写信过来,张爱玲不看,亦不拆,原样退回。</div><div> 爱就爱了,和他人无关;不爱了,就转身,绝不再回头。</div><div> 这就是张爱玲。 </div><div><br></div> <h3> 美貌、智慧、家世,这三样,普通人无论得到哪一样,都已是足够的幸运,但有些人,天生是被生活垂青的,样样都具备,譬如林徽因。 </h3><div> 16岁的林徽因和父亲一起游历欧洲,并暂居英国,于是邂逅徐志摩。</div><div> 一个是貌美如花、娴雅灵秀的少女,一个是风流温文,诗情横溢的青年,像浪漫小说里的桥段搬到了现实里,所有的情节都顺利成章。徐志摩说,认识林徽因后,生活好像从黑白片变成了彩色片,五彩斑斓起来——只有恋爱中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div><div> 诗人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世界里的,世俗不值一提,徐志摩开始狂热地追求林徽因,不惜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也顾不得家里还有妻儿——这些都成了绊脚石。</div><div> 不知道林徽因当时是什么状况,因为当年的书信几乎都不为人所知。但按常理推测,林徽因至少也应该是动了心的,看她的《人间四月天》,情不至深是断然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div><div> 24岁的徐志摩为爱昏了头,林徽因也应该发了狂才对,16岁,正是不讲理性的年龄,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 </div><div> 偏偏不。林徽因从来没有失了理性,也许有过犹豫和挣扎,但还是从一团乱麻中抽了身,留下徐志摩收拾残局。</div><div> 也许是嗅着了危险的味道,感觉到了不安全?徐志摩这样的诗人,一生追求的是爱,是美,是自由,可是这世上美是追求不完的,爱也是绵绵不绝的,自由更是没有尽头的。这一阵子,正热恋着的时候,你就是爱,就是美,就是自由,不爱了,厌倦了,你就是恶,就是丑,就是束缚。</div><div><br></div> <h3> 与其日后陷入尴尬难堪境地,不如就此止步,去寻求长久。 </h3><div> 于是,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一样的好身家,好才华,好性情,只是更理性,更有安全感。</div><div> 果然,不久,徐志摩遇到陆小曼,又是一场电光石火,很快烧起熊熊大火,成就了上海滩一段佳话,但结局怎样? </div><div> 最初蜜里调油,但据说在徐志摩死之前,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显露危像,彼此间有了罅隙。</div><div> 林徽因到底是聪明的,选择了更稳妥可靠的幸福,做了徐志摩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与红玫瑰。</div><div> </div><div><br></div> <h3> 世间女子,糊涂的多。即使自诩聪明者,一陷情海,必意乱情迷,忘了感情上的事情,讲究的是愿赌服输,最怕的是一厢情愿的纠缠,结局要么是两败俱伤,要么是自伤,无论怎样,都是悲剧。</h3><div> 该放手的时候果断放手,该转身的时候决绝离开,该止步的时候戛然而止,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这样的智慧与果决。</div><div> 如张爱玲,如林徽因者,因为难得,所以不凡。</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