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六月同学聚会留念

万里学艺

<h3>兰州西湖公园位于七里河东侧,西津东路与滨河中路之间,原系明肃王府园林,名曰“西园”,几经战火,一八八零年,总督杨昌俊由浙调甘,再次重建,为寓不忘乡土之意,改名为“小西湖”,号称兰州古八景之一,又名“莲池夜月”。由于历史变迁,原“小西湖”园林已无法恢复。 一九八二年,兰州市委、市政府为恢复古文化遗址,均衡城市绿地,修建具有地方传统风格的综合性游憩公园——小西湖公园。<br></h3> <h3>陈海峰、邢子林兰州小西湖公园留念</h3> <h3>马学义、邢子林兰州小西湖公园留念</h3> <h3>邢子林兰州小西湖公园留念</h3> <h3>邢子林、张建胜兰州小西湖公园留念</h3> <h3>邢子林兰州小西湖公园留念</h3> <h3>兰州黄河母亲像前留念(2018年6月21日)</h3>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母亲像前合影留念</p> <h3>邢子林及其夫人兰州黄河母亲像前留念</h3> <h3>历史故事 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br></h3> <h3>兰州水车园留念</h3> <h3>兰州水车园留念</h3> <h3>兰州水车园留念</h3> <h3>兰州羊皮筏子:俗称排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年在兰州黄河用于运输,现在已成兰州黄河上乘坐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也是兰州民俗文化的遗产。<br></h3> <h3>兰州水车园羊皮筏子前留念</h3> <h3>邢子林兰州水车园码头前留念</h3> <p class="ql-block">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于1907年由德国人修建,桥梁所有的建材都为德国原产,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兰州中山桥合影留念</p> <h3>郭素霞、王秀凤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桥前留念</h3> <h3>邢子林兰大校园留念</h3> <h3>邢子林夫妇兰大图书馆前留念</h3> <p class="ql-block">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1913年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1946年以后修建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曰“积石堂”,面积1616平米,1962年建成7800平米图书馆楼。1998年5月,邵氏捐款,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图书馆,现面积达21000平米,加之2004年11月并入的原兰州医学院6100平米图书馆、2005年9月启用的榆中校区38000平米图书馆及2000平米一分部馆,总建筑面积可达67000平米,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兰大图书馆合影留念</p> <h3>兰大图书馆前留念</h3> <h3>兰大图书馆前留念</h3> <h3>兰大图书馆前留念</h3> <h3>兰大拐角楼前留念</h3> <h3>兰大拐角楼前留念</h3> <h3>邢子林夫妇兰大校门前留念</h3> <h3>兰大校门前留念</h3> <h3>郭素霞兰大校园留念</h3> <h3>兰州西站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