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黑山入境波黑,经过的第一座较大城市,是特雷比涅(Trebinje)市。经过市区一路上司机不停车,径直就来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原来山上有一座漂亮的教堂。</h3> <h3>尽管塞尔维亚本地导游不厌其烦地介绍这座教堂的来历和故事,再由我们的导游断断续续的翻成中文,我也糊糊涂涂的剪不断理还乱。老实说,这一路走来,参观的教堂也太多了。除了带你看教堂,还是带你看教堂。</h3><h3>这座教堂名字好像是Gracanica.</h3> <h3>教堂大门口</h3> <h3>教堂内穹顶装饰画</h3> <h3>教堂内壁画</h3> <h3>教堂旁边的柏树,挺严肃的伫立着。</h3> <h3>从山下往上看教堂,在蓝天白云衬托下,似乎有一种来自道德的庄严。</h3> <h3>从教堂所在位置,可以俯瞰整座特雷比涅市。有条河流从城市中穿过,有意思的是,这条河流流着流着,就会失踪不见了。这在古代,被当地人看起来是很神奇的事情。而如今,他们知道,这河流流着流着,原来流进了地下,成了地下河。</h3> <h3>来一张全景照。</h3> <h3>从山上教堂回到了市区。</h3> <h3>一个小公园树林下,是个小农贸市场,主要产品是水果蔬菜。团友们纷纷解囊买樱桃。樱桃价格大约每公斤2欧元(约15元人民币)。</h3> <h3>公园里有座塑像。问了一下导游,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反正不是铁托,可能是本地出产的一位名人或科学家吧。</h3> <h3>公园一侧,还是一座教堂。这座应该是天主教教堂。</h3> <h3>教堂前这尊塑像,看去像传教士或牧师。反正不像孔子庄子老子。</h3> <h3>天主教堂侧面</h3> <h3>离开特雷比涅,来到一个叫做Blagat的小镇吃午饭。由于吃饭的地方不好放停车,所以车停在较远的停车场,走路去餐厅吃饭。</h3> <h3>塞尔维亚本地导游也不太熟悉周边环境,竟然把我们带到了一处无路可走的河水边,此时憨厚的她也傻笑了。此刻,我突然记起了《红楼梦》里的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h3> <h3>一直往前走,不要朝两边看,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哈哈,还记得日本电影《追捕》的经典台词吗!</h3> <h3>这条河十分古怪,竟然是从一处绝壁悬崖里钻出来的。</h3> <h3>过了这座小桥,在那小河边的树林下,就是吃午饭的地方了。</h3> <h3>喜出望外,居然有米饭吃,还有煎鱼。好吃,真香!</h3> <h3>这河水清澈清凉,水量也颇大。我想:会不会是特雷比涅那条流着流着就不见的河,又从这绝壁悬崖下冒出来啊。</h3> <h3>据说进入悬崖的洞里,可以看到非常壮观的喷泉。只不过挺贵的,不去也罢。大概每人要30还是50欧元,不记得了。</h3> <h3>既然来了,喝一口。像农夫山泉,有点甜。</h3> <h3>后来了解一下,这条河,叫做布纳河(Buna)。</h3> <h3>离开Blagat小镇,傍晚时分,来到了莫斯塔尔。这是今晚入住的酒店,在半山腰上。</h3> <h3>远远看到对面山顶上有个巨型十字架。</h3> <h3>波黑战争残存下来的残垣断壁,令人唏嘘。</h3><h3><br></h3> <h3>波黑战争是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在战争中塞、穆、克三族均动了血本,并付出了惨重代价,波黑85%的经济设施遭破坏。由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往往伴有大规模的种族屠杀。为了本民族取得更多领土,穆、克、塞三族进行了残酷的战斗,后经联合国调停才结束了这场为时三年多的战争。时至如今,波黑境内塞族、穆族分而治之(穆克两族也形同路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h3> <h3>据统计,波黑战争历时43个月,近10万名妇女被强奸、轮奸、凌辱,死亡25万人左右,270万平民沦为难民,人均收入从1900美元降到500美元,工业产值只剩5%,萨拉热窝供电只剩10%,供水瘫痪。</h3> <h3>只有经历了残酷战争后幸存下来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是那么脆弱!和平是那么珍贵!平安是那么幸福!花儿是那么美丽!</h3> <h3>这是一座美丽的桥!这是一座有故事的桥!</h3> <h3>莫斯塔尔古桥,是波黑莫斯塔尔的一座16世纪的桥梁,横跨内雷特瓦河。原桥由苏莱曼一世于1557年下令建造,由于工程技术难度大,耗时9年才得以建成。竣工后,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宽的人工建造拱桥。这座桥梁可以列入当时最伟大的作品。</h3><h3>主体的建筑和大河卵石铺砌的古街道相和谐、呼应,充分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老桥将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div>古桥矗立了427年后于1993年11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被摧毁。</div> <h3>1996年战后即开始筹备重建和恢复,2001年开始重建施工,2004年4月27日工程竣工。重建和恢复工程所用石料沿用了沉入河中的部分原始石料,不足石料和其它材料均从当地取材,其材质和效果基本与老桥原始状况相同。</h3> <h3>既然这么有来历,好吧!莫斯塔尔桥上留个影。</h3> <h3>内雷特瓦河两岸风光如画。</h3> <h3>战争硝烟虽然已经渐渐散去,然而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族人基本上是分河而居,隔岸相望。</h3> <h3>由圆形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库君斯鲁克古城,在老桥的两侧延伸开来。城中随处可见出售地毯、珠宝首饰、传统服装、领带和烟斗的小店。</h3> <h3>新的一天开始了。从莫斯塔尔向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进发。路遇一处景点,山下有一条河流,河流里有许多天鹅栖息。导游说了一个二战时期的故事。说:德国法西斯一个部队要从此过河,但是被铁托领导的游击队把桥炸掉了。德军只好泅水过河,为此双方激战,战况惨烈,铁托因此负伤,德军也损失惨重。</h3> <h3>萨拉热窝近郊的波斯尼亚之泉公园。</h3> <h3>一只白天鹅在尽情表演,迎接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h3> <h3>这只天鹅在水中尽情嬉戏,卖弄泳技,一会儿搏击激流,一会儿顺流而下,一会儿展翅欲飞~</h3> <h3>团友们合影。中间高个子壮汉,是我们一路游玩的开路司机,很和蔼!每到一处装卸行李,都费力用心。非常感谢他!</h3> <h3>拥抱大自然</h3> <h3>天鹅一家,亲亲爱爱,卿卿我我,其乐融融。</h3> <h3>萨拉热窝街头</h3> <h3>漂亮的波黑姑娘。</h3> <h3>萨拉热窝女孩热情向我们打招呼。</h3> <h3>今晚入住的酒店</h3> <h3>酒店附近的一家商场</h3> <h3>总不能空手而归吧,该买点手信了,什么巧克力啊橄榄油黑蜂蜜啊真便宜,只是担心怎么才能安全地带回家。</h3> <h3>在酒店窗口拍的外景</h3> <h3>酒店大厅很高大上的样子。</h3> <h3>清早起来,酒店周边转转拍拍。</h3> <h3>另一角度看入住的酒店</h3> <h3>酒店旁边的一处建筑,不知道是什么东东。</h3> <h3>萨拉热窝博物馆</h3> <h3>著名的拉丁桥</h3> <h3>拉丁桥边,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处。</h3><h3>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1914年6月28日视察时为奥匈帝国波黑省的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h3> <h3>铭文叙述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经过。</h3> <h3>塔斯利汉古客栈失火被烧毁后的遗迹。</h3> <h3>萨拉热窝当地导游说我会唱《啊朋友再见》,还会吹箫吹陶埙来拉二胡等乐器,人也蛮帅的,所以请求我给她照张相。我这表情还行吗?反正,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呵呵~</h3> <h3>这座钟楼气宇轩昂,必有来历!</h3> <h3>不错!它就是中国许多影迷所熟悉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中神出鬼没的瓦尔特与德国鬼子激烈枪战后又全身而退的那座钟楼。</h3> <h3>从另一个角度看钟楼。</h3> <h3>这是团友摄影师的作品,他镜头中的钟楼很有霸气!</h3> <h3>高,实在是高!</h3> <h3>萨拉热窝街头风光</h3> <h3>街头即景</h3> <h3>这老头的范,比马克思都差不点哪儿去。</h3> <h3>这小女孩,真可爱!</h3> <h3>感谢塞尔维亚导游玛拉,一路上兢兢业业,尽忠职守,做好服务!</h3> <h3>再来一张集体照。这一路结缘走来,团友们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互相帮助,气氛融洽,亲如兄弟姊妹,难得!如有机会,让我们再次集结,携手再出游!</h3><h3>在此,特别感谢导游阿冰!感谢您尽心尽责为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h3><h3>再见,波黑!再见,萨拉热窝!再见,亲爱的团友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