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所有家长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想对孩子好,但却在表现形式上感到迷茫,不懂得把控爱的分寸感,结果却会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产生伤害。爱得有分寸感,不过度,孩子才会有分寸感,会自我控制,反而最自觉。</h3> <h3>🌴淘气的高歌吃饭之前还得先来戏戏水😝😝😝</h3> <h3>🌴阿雷也来喽!</h3> <h3>🌸老师,我要准备做冰激凌喽!你想好要什么口味的了没?😝😝</h3> <h3>爱和溺爱不是一个事情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则是管制、包办和批评。</h3><div>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div><div>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失败就大加指责,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其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div><div>“溺爱”是一种“反爱”,它会剥夺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没主见、窝里横等。</div><div>爱则是给孩子自由,培养其独立性,基础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想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div> <h3>🌴奔跑的小阿雷</h3> <h3>🌴我是葫芦娃🌴</h3><h3>我要喷火喽!哈哈😄豆丁太阔爱了🌹</h3> <h3>😍😍简直被元宝儿一笑起来的两个自带小酒窝迷的不要不要的!</h3> <h3>🌴补充能量时间到喽!</h3> <h3>🌴⊙∀⊙?哇好好吃!!!!</h3> <h3>🍀嗯嗯,味道好急喽!!!!</h3> <h3>🍃蒙氏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中……</h3> <h3>“放手”的原则就是,在每一件具体事务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导;不要太有痕迹,尽量无痕;不要怀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纳。</h3> <h3>🌴老师!老师!</h3><h3>快看,这是积高排列!</h3><h3>妥儿好棒👍👍👍👍👍</h3> <h3>阿雷在小房子里享受一份安静!!!</h3> <h3>🌾大诚在和米奇交流啦!猜猜他们聊的啥??⊙∀⊙?</h3> <h3>🌸我们一起给小娃娃洗澡🛀喽</h3><h3>好开森^_^</h3> <h3>😍🌴我们要把足球⚽涂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h3> <h3>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理的体贴。向孩子表达过度关心,造成孩子尴尬,继而会引发孩子的不愉快情绪。所以,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h3> <h3>🍁老师,我这姿势咋样?</h3><h3>妥儿!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无法比喻喽</h3><h3>🍀🍀</h3> <h3>🍂🍂老师,我在走独木桥!看我多棒,我一点都不害怕!!!</h3> <h3>🌴我那么酷´_>`你们有没有每天都爱我比昨天多一点🌴🌴</h3><h3>嗯嗯!肯定的奥!💦💦💦</h3> <h3>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一种关系。 现在大家已基本形成共识:给孩子好的教育就等于给孩子最可靠的财富。但到底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家长之间差别巨大。这个差别,主要不是理念、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别。</h3><div>其实每个父母也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div><div> 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杀血路。</div><div>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div><div> 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