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6日下午。两节示范课,课后专家点评。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陈静执教《寒号鸟》一课。孩子通过观察媒体画面及主持人介绍提取关于老师的信息。结合自己班级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出示画面,让学生说含义。</h3> <h3>和"超人静"一起上一节"超能"课。课前互动结束。</h3> <h3>导入。指导读题。"号"的读音。两个主人公寒号鸟和喜鹊所处的位置,板画"崖缝""杨树枝"。</h3> <h3>词语检测。朗读。发现两行词语各有什么特点?把勤劳和懒惰分别板书在简笔画的相应位置。故事的结局怎样?"温暖"和"冻死"板书在简笔画下面的位置。</h3> <h3>读文。找画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h3> <h3>指名学生读第一次对话。"劝",遇到过劝的情景吗?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劝架,劝酒,劝学……像喜鹊这样讲道理给寒号鸟听就叫"劝告",不听别人说叫……生试读,指名读,齐读小喜鹊劝告寒号鸟的话。找三名学生读寒号鸟的话,学生评价喜欢哪个同学的朗读,为什么?</h3> <h3>图文结合,指导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寒号鸟躺在窝里懒洋洋的感觉。</h3> <h3>指导读好第二次对话。通过两次对话的比较,引导发现不同。齐读喜鹊第二次劝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说的话一样吗?发现了什么?送入体会再读。找学生谈不同的发现,读出更不耐烦的语气。分角色表演读,注意语气,加上表情,动作读。同桌两个练读。指名展读。</h3> <h3>学生展演。师生合作读两次对话。</h3> <h3>语用训练。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h3> <h3>观看微视频《喜鹊做窝》,猜喜鹊做窝会上哪儿找材料。理解"东寻西找"之意。这不只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在我们面前出现的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喜鹊?</h3> <h3>创设情境读寒号鸟的哀号。你认为这还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寒号鸟用自身的悲剧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h3> <h3>陈静老师教后反思。缘起:今日事今日毕,民族文化留给我们的民族印记。备课:语文要素,分角色朗读课文,冻得怎么样句型训练,联系生活说与喜鹊或寒号鸟相似人的故事。识字写字落实不够。</h3> <h3>安阳市曙光小学丁琰执教《饮湖上初晴后雨》。</h3> <h3>西峡柴校长做的听课记录呈上</h3> <h3>李学红老师评课。怎样使示范课成为例子?回顾,教学目标是什么?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效果应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h3> <h3>做课教师简略写教学目标。先看目标有无问题。第一个目标:分角色朗读适当适且;第二个目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没问题。哪些是关键词语?对理解内容有帮助的,对凸显中心有作用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有新鲜感的词语。第三个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道理也适当。关键看目标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达成情况。</h3> <h3>用教学流程诠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第一课时做什么?所有的生字必须认识,可能写部分全部生字或者没写生字。很显然,这一课至少得两个半或三个课时。</h3> <h3>分角色朗读指导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理解"劝告"之意学生的理解比教师的提炼更富生活体验,教师不必总结上升。以"陪"为例来阐释生活中看似简单学生未必理解的词意。如果再进一步该怎样引导?几句对话怎样才能读好?节奏感,自己的感觉。要想读得更有感觉,须以第一课时的读熟为前提。想读好这段话,还得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得过且过"比"东寻西找"重要的多,寒号鸟是主角。入情入境对这样的小短文来说不是问题。勤劳与懒惰不若得过且过,抓住当下。讲课中老师在哪儿浓墨重彩,学生就在哪儿留下深刻印象。喜鹊的未雨绸缪, 寒号鸟的得过且过是文章的主旨。</h3> <h3>李老师评课,没有高大上的理论建构,结合课例娓娓道来,对不足的点评一针见血,很有见地,有拔开云雾见天日之感。喜欢专业人士的专业精神,既充分肯定优点,也真诚指出不足,又给出合理建议,这应是最有成效的教研。我想,老师们应当是接受而且喜欢这样的教研的。接着评《饮湖上初晴后雨》,"潋滟"引导学生产生画面感很到位,"空蒙"怎样处理的?没处理!"晴方好"、"雨亦奇"是"淡妆浓抹"的基础。对西湖的描写没有人超越苏轼。作者什么时候出现有意义?是由学生说了算的。拎"诗骨"的过程,把诗一步步压缩(诗歌的美体现在三美:音韵美、意蕴美、人情美),由七字、五字、三字、一字(好奇湖宜),拎出"诗骨"。</h3> <h3>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