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位于犹他州西南部,名为峡谷,实际上有点像云南的石林,但她不是石灰岩风化形成,而是由中-新生代的砂页岩沿垂直节理浸蚀风化形成。</h1><h1>这是在进入布莱斯之前在公路两侧见到的石柱,石塔地形。</h1> <h1>当你来到公园的時候,眼前的一切不能不使你感到震憾。这是天堂,还是人间;这是蓬莱,还是瑶池。也许只有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才知道。大自然的能工巧匠,使你膛目结舌。</h1><h1><br></h1> <h1>这一切是怎样形成的呢?回答起来有点困难。形成岩柱的岩石形成于大陆孤后的盆地中。后来,大约在7000万年前后,北美洲有一次大的造山运动,叫拉拉米造山运动,这次运动形成了北美的洛杉基山脉,也将山脉后的湖盆抬升,湖盆里沉积形成砂岩页也被抬升到地表。由于岩石抬升,会使其产生垂直节理,裂隙,雨水沿着岩石节理、裂缝下渗,热膨冷缩,不断风化浸蚀,就形成了現在见到的石柱群!</h1> <h1>那么什么叫拉拉米造山运动?这还得从板块构造学说说起,按板块构造理论,地壳不像鸡蛋壳一样完整,而是由很多地块拼接而成的,地质学将这些地块称之为板块( plate)。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这就是板块运动,也就是地壳运动。拉拉米造山运动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说得更明白一些,就东太平洋板块向北美大陆下俯冲引起的。</h1> <h1>按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中间有一条山脉,叫大洋中脊,中脊最中央有一条大裂缝,岩浆就从这条大裂缝中湧出。岩浆流出后固结成一道道岩墙,不断向中脊两侧推移,就使得洋壳不断生长,这就是海底阔张。</h1> <h1>生长的新的大洋壳会不断向中脊两侧运移。古地磁学和同位素年龄学表明,中脊附近岩石同位素年龄接近零,而西太平洋近欧亚大陆边缘洋壳的岩石年龄是两亿多年,表明新的洋壳在不断生长,旧的洋壳被挤向两侧大陆边缘。</h1> <h1>太平洋板块被推到两侧大陆边缘,遇到大陆,再也推不动了,怎么办?得找个去处。由于此時的岩石冷却了,比重加大,有下沉的重力,再加上前方遇到阻力,只能往下倾,这就是板块的俯冲运动。西太平洋板块往欧亚大陆下俯冲,东太平洋板块往美洲大陆下俯冲。这一俯冲不要紧,就造成了环太平洋的地震带,火山带,造山带以及大洋中形成的深海沟(俯冲将洋壳拖拽到深处)。</h1> <h1>东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大陆下,形成了北美洲的落杉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与西太平洋板块不同,这里没有島孤,板块直接扦在大陆下,所以南北美洲的山脉都与海岸线基本平行。</h1><h1>上文说的拉拉米造山运动就是东太平板块向北美大陆下俯冲形成。布莱斯峡谷形成与拉米米造山运动有关,也就是说与板块运动有关。</h1> <h1>西太平洋板往欧亚大陆下俯冲就形成中国东部大量的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相伴形成了大量多金属矿床,包括胶东地区的金矿床。由于俯冲不是直接扦在大陆下,而是扦在离大陆一定距离的島孤下,所以在曰本,流球等地形成了火山和地震,也形成了马利亚纳深海沟。这一切都归功板块俯冲运动!</h1> <h1>话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布莱斯峡谷来。布莱斯峡谷地带是1850年代首先由摩门教徒发现并开发,1875年,一个叫埃本尼泽 布莱斯(Ebenizer Bryce)的摩门教徒与其妻玛丽到此定居,因而得名。</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h1> <h1>布莱斯岩柱岩塔多姿多彩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得益于岩石含有铁、锰等多种金属元素,氧化后形成不同颜色;第二是阳光照射后折射,反射使其色彩更加丰富;第三攝影者技巧,不同的時候,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就会有不同颜色効果,由此得出了五彩缤纷的画面。</h1> <h1>这里也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公园内劈有十几条徒步旅行络线,有长有短,一边旅行,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大赏受了!</h1> <h1>布莱斯公园复杂的地形环境,是多种哺乳动物牺息之处,包括红貓,美洲狮,美洲黑熊,骡鹿,马鹿,叉角羚羊等。超过160种以上的鸟类造访公园,包括雨燕、燕子、松鸦、渡鸦、鹰,猫头鹰等。</h1> <h1>以上所用图片大部分是本人此次旅游拍摄,水平差点。部分是手机截图,摄影水平高,拍出的照片更美,更震撼人。如原作者不允许,本人可立即撤下。</h1> <h1>这是离峡谷不太远的小镇,有香港风味的中式自助歺,价浅不贵,一人15美元,味道不错!</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