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鱼涌情怀(七)——东江纵队北撤六十五周年纪念大会

老哥

<p class="ql-block">十五,东纵北撤65周年纪念大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几天的暴雨,这次纪念会预备了两个方案,一是在沙鱼涌开;如果大雨不停,会场就改到葵涌街道办大会堂召开。(如果实施第二方案的话,纪念会的气氛就会大打折扣,就没有那天在沙鱼涌的热烈场面和精彩镜头了)。当时,这个选择在早上八点还定不下来,刚好领队的交警打电话问我是否出发,我坚定地说:出发!车队出发了,缓缓地奔向沙鱼涌。负责组织会议的张副局长还提心吊胆生怕再继续下雨,打电话叫我再等一下,我告诉张副局长:车队已经出发了!</p><p class="ql-block">此时车队已经在前进的路上。这天天公很作美,连下了几天暴雨的天气居然停雨。沙鱼涌又迎来久别了65年的东纵老战士和后代们的到来,沿路到处是红旗招展,醒目的欢迎标语激动着每一个北撤老战士的心,会场呈现了一片红色海洋,完全呈现欢乐的气氛。广州、深圳和全国各地来参加纪念会的东纵后代近200多人的到来,更增添了纪念大会的热烈气氛,当年十七八岁的热血青年,为了国内的和平北撤山东,65年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再次回到了沙鱼涌,你说他们心中不激动吗?你说他们心情不感概吗?后代们争先恐后地在纪念墙上查找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争着在纪念公园合影留念,新老二代人的激动心情,感染了沙鱼涌,感动了在场的人们。东纵北撤65周年纪念大会开得隆重又热烈,开得圆满成功!</p> <h3>边防总队海警四大队的欢迎标语格外醒目。</h3> <h3>车队到达沙鱼涌。</h3> <h3>这是纪念大会主席台。</h3> <p>纪念大会会场。</p> <p>参加东纵北撤六十五周年纪念大会签到处。</p> <h3>参加这次东纵北撤65周年纪念大会的有深圳市委常委、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张骁儒;龙岗区政协副主席陈红;龙岗区委常委黄伟;龙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唐桂阳;龙岗区政府副区长黄海广和各部门有关领导。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珣章带着他93岁的岳母、北撤女战士张婉华和家人从佛山一早赶来了,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姚欣耀也来了。</h3> <p>龙岗区政协副主席陈红。</p> <p>参加东纵北撤六十五周年的东纵老战士。</p> <p>纪念大会主持宣布:纪念东纵北撤六十五周年大会开始!</p> <h3>深圳市东纵老战士联谊会会长何基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激情的讲话。</h3> <p>何基精彩简短的发言,得到了全场热烈的掌声。</p> <p>何基会长发言时的录相(陈海威提供)。</p> <h3>龙岗报社记者在现场采访。</h3> <h3>陈海威在不停拍照。</h3> <p>这是迟浩田题字石碑。</p> <h3>省政协副主席王㫬章和市政协副主席姚欣耀为迟浩田题字揭幕。</h3> <p>叶选平题字纪念石碑。</p> <h3>黄克和黄梅俩位老前辈为叶选平题字揭幕。</h3><div> </div> <h3>人们纷纷拿起手机,精彩一幕怎能错过!</h3> <p>精彩激动人心的一幕,怎能错过。</p> <p>纪念大会现场。</p> <p>十六,参加纪念大会的北撤老战士们</p> <p>何基会长以东道主身份迎接参加纪念大会的广州战友。</p> <h3>我和黄克叔叔,陈华叔叔,黄梅阿姨的合影。</h3> <h3>九十三岁的张婉华阿姨和她家人一大早从佛山赶来参加纪念大会。</h3> <h3>张锦标叔叔也一早从东莞赶来参加纪念大会。</h3> <h3>东纵北撤女战士陈炳娇,她是唯一坐着轮椅也来参加纪念大会。</h3> <h3><font color="#010101">跟梅英阿姨合影。</font></h3> <h3>袁乔阿姨和何值阿姨。</h3> <h3>姐妹花冼燕钊,冼杏清和何值合影。</h3> <h3>陈华,何基和黄克合影。</h3> <h3>东纵北撤里的“番仔”。</h3> <h3>东纵北撤女战士。</h3> <h3>东纵北撤女战士。</h3> <h3>东纵北撤老战士。</h3> <h3><font color="#010101">袁乔阿姨,她是东莞温塘人。这次她参加纪念会在电梯间不幸摔倒,当时把我们吓坏了,劝她在房间休息。她坚决不同意,坚持参加纪念会,这是我在会场上给她拍的照片。</font></h3> <h3>谭尧叔叔也来到纪念大会会场。</h3> <h3>卢当阿姨,张婉华阿姨和何小士阿姨都是九十岁以上的东纵寿星。</h3> <h3>东纵北撤老战士。</h3> <h3>东纵北撤老战士。</h3> <h3>当年北撤山东时还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65年后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时光见证一切。</h3> <h3>东纵北撤女战士。</h3> <h3>北撤女战士合影。</h3> <h3>东纵北撤老战士。</h3> <h3>赖有娣和刘英合影。</h3> <h3>宋惠林和曾彦媚夫妇。</h3> <h3>会场上的东纵老前辈。</h3> <h3>参加纪念大会的东纵后代们。</h3> <h3>不少北京东纵后代受父母亲委托,也赶来参加纪念大会。</h3> <h3>阮佩仪和老战友合影。</h3> <p>两位有牙买加血统的东纵“番仔”又见面了。</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容彬和黄月容一家人合影。</p> <h3>年纪九十岁的陈德和叔叔,克服了年纪大,腿脚行动不便的困难,坚持参加纪念大会。</h3> <h3>参加纪念大会的东纵北撤老战士合影。</h3> <h3>黄克叔叔和后代们,在登船北撤山东的地点合影留念,</h3> <h3>十七,纪念大会的东纵后代们</h3> <h3>廖晓玲</h3> <p>东纵后代的两位军中女豪杰。</p> <h3>黄小冰和她的俩个妹妹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曾德平与北京东后的来宾合影留念。</font></h3> <h3>黄石坚与宋惠林夫妻合影。</h3> <h3>东纵后代合影。</h3> <p class="ql-block">东纵后代合影。</p> <h3>我和马少洪在纪念大会主席台前合影</h3> <h3>我和李韧夫妻合影。</h3> <h3>马家兄弟姐妹和曾家的合影。</h3> <p>黄石坚和宋惠林夫妇合影。</p> <p>祁震和宋惠林夫妇合影。</p> <p>我是东纵后代!</p> <h3>东纵后代。</h3> <h3>东纵后代大合影。</h3> <p>受父母亲的委托,专程从杭州和南宁赶来参加东纵北撤六十五周年纪念大会的东纵后代。</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十八,我是参加北撤的老战士!</span></p> <h3>陈新才</h3> <h3>刘英</h3> <h3>邹佩莲</h3> <h3>邱伟球</h3> <h3>何值</h3> <p class="ql-block">黄月容</p> <h3>陈永生</h3> <p>东纵北撤老同志许志坚兴奋地用拐杖指着刻在纪念墙上自己的名字。</p> <h3>寻找自己的名字。</h3> <p class="ql-block">刘湘和刘晖是两兄妹,先后参加了东江纵队,同时参加北撤山东。刘湘是乘坐美军第585登陆舰,刘晖乘坐1026号登陆舰去山东烟台的。</p> <h3>十九,纪念墙有我父母亲的名字。</h3> <h3>鲜花送给敬爱的父母亲。</h3> <h3>东纵北撤65周年纪念大会的成功举办,应该感谢龙岗区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感谢龙岗区民政局和城管局,是他们的努力才将纪念大会举办得有声有色,举办得隆重而热烈。</h3><h3>我和民政局张副局长及城管局小徐的合影。</h3> <h3>应该这样说:东纵北撤纪念公园的建成也是全体东江纵队老战士送给深圳市人民的一份厚礼,为深圳人民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东纵精神”!</h3><div>会议结束后,我望着满载着激动和满意心情的老同志和后代们的车队缓缓地离开沙鱼涌,看着重新修建的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看着竖立在北撤纪念公园的东纵北撤纪念墙,我紧绷了500个日夜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了,心里默默地说:东纵老前辈交给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div> <p class="ql-block">文章写于2011年中秋前夕</p><p class="ql-block">文章于2018年6月15日重新编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重说明:</p><p class="ql-block">为了尊重历史事实,文章涉及的领导姓名,其个人所发生的问题,不影响本文的真实记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曾镜光今年100岁,是广东淡水镇人,早期和弟弟曾志光参加东江纵队,一起北撤山东。</p><p class="ql-block">当他知悉沙鱼涌建立东纵北撤纪念公园和竖立东纵北撤纪念墙后,一定要家人带他到沙鱼涌去走一趟。</p><p class="ql-block">据家里人介绍,曾镜光年纪大思维己糊涂了,但一听说沙鱼涌,听说曾生司令员,马上精神清晰,而且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可見老前辈的东纵情怀是多么深厚啊!</p> <p class="ql-block">这是来自湖北不知名的东纵北撤老战士,他来到沙鱼涌东纵纪念馆,仰望着袁庚俏像,久久不能离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北撤名单征集小组写的《征集认定东江纵队北撤指战员名单的汇报》资料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征集认定东江纵队北撤指战员名单的汇报</p> <h3>为修建《东江纵队北撤指战员纪念墙》征集北撤名单,广州地区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成立了北撤指战员名单征集小组(简称:征集组),在众多东纵老战士的热情支持下,特别是得到了全国各地东纵老战士联谊会和广东各地、市、县党史办的支持与协助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征集任务。现将有关过程和情况汇报如下:</h3> <div>一、征集北撤指战员名单的初衷与经过 </div><div><br></div><div> 2007年春,广州东纵老战士及“后代”曾搞了一份北撤名单,起初只是想存留一份东纵的历史资料,约一千人,很不完整。2010年3月,深圳及广州老战士联谊会商议:在2011年6月30日东纵北撤65周年之际,建议在龙岗区沙鱼涌东纵北撤登船处增建一座《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墙》,纳入原“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内,与原有的“东纵北撤纪念亭”组成一个主题公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此建议得到了深圳市委的重视与支持,并批示由龙岗区委、区政府经办,征集北撤名单由广州地区老战士联谊会负责。征集组在前期征集到一千多北撤人员名单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开展征集工作。根据领导指示“实事求是,宁少毋错”的原则,认真细致地调查核实,尽量减少错漏。经过各方努力,到目前为止,已经认定北撤指战员名单2120人。<br></div> <h3>二、认定参加北撤指战员的四点要求</h3><div> </div><div>由于北撤事隔半个多世纪,又因当时战争环境险恶,保留档案资料极少,加上许多参加北撤的同志已经离世,现在要重新征集北撤名单的难度极大,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严肃而艰巨的工作。为力求征集北撤指战员名单尽量准确,我们为此提出四点要求,须符合要求的人才认定为北撤。</div><div>1.姓名、性别必须尽量做到准确。</div><div>2.必须要有证明。</div><div>(1)要有参加过北撤人员的证明,或有相关单位加盖公章的证明方可入名册。</div><div> (2)没有以上证明,但有各江纵队正式记载参加北撤人员也可入名册。</div><div> (3)北撤山东后要明确在何部任何职、在何处参加过学习或入调华东野战工作或到军大、党校学习等,简称为“定位”。</div><div> (4)有的同志“定位”难以追忆,也需有参加过北撤的二至三人证明,方可认定为北撤。</div><div> </div><div>三、征集认定北撤人员名单的几种方法</div><div> </div><div>1.首先将2007年征集一千多的名单印发给省内外参加过北撤的同志及各地区东纵老战士联谊会,请他们核实所知北撤人员名单。先后发出平信、快递、挂号信约六百多封,得到了老战士们的热情支持,提供了大量参加北撤人员的名单(有三千多人),但多数只是提姓名,没有注明在山东期间的“定位”。于是,我们又在2010年4月,重新发出要求有“定位”的表格给提供者填写,很快就得到复信,提供了有注明在山东的“定位”名单。</div><div>2.如何将两千多人认定为北撤指战员的工作非常复杂。广东人口音是王、黄不分,容易混淆,如:有人提供王和与黄洪(确另有一个王和),另有一人提供黄和与黄洪,到底那个对?经过到处查询,结果查明黄和与黄洪是对的。还有谐音特多,如:吴岗、吴刚、吴江、吴光,提名者各持已见,后经查询与吴岗一个营的袁康(袁康是营长,吴岗是教导员),才确认吴岗是准确的。特别是北撤时,很多人改了名,个别老战士先后用了四个名,经过反复核查,只用了他一个名字,否则就会变成四个人。其中用两个名字的就更多,花了不少途径才给予查明。</div><div>3.广泛翻阅找寻北撤人员的资料。如各级领导同志及老战士的回忆录《东江纵队北撤斗争纪实》、《东江纵队史》、《两广纵队史》、《南北征战录》及各江部队出版的队史和各地党史等资料,从中找寻到不少北撤人员名单。同时也发现少数没有参加北撤的人员,误为北撤。1991年编制的广州地区东江纵队老战士参加北撤名单中,有500多人经重新进行查核,也发现有错误。</div><div>4.发现同名同姓较多的就分别查证。北撤指战员名单中发现有五个陈英,四个林英,有男有女,分别不清,而同名同姓的两个人的就更多。我们逐一查明了每个人在何地区以及在山东时“定位”和性别等等,向有关联谊会查询,并及时询问其本人或亲属,结果一一分别都得到落实。</div><div>5.存在不同意见就一查到底。深圳东纵老战士阮佩仪证明邓长珠(女)参加北撤,征集组认为是搞错名字,应是邓掌珠。后来阮佩仪打电话到南京,直接询问邓长珠,她答复说:我是长女,故叫邓长珠。又如定居香港的叶维里,是否参加北撤?征集组曾询问一些老同志都说“有北撤”。但征集组仍有疑问,后来在2010年底广州东纵联谊会会长李覃桂亲自问叶维里,叶维里回答:我没有北撤。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div><div>6.只要有线索征集组与“东后”分别联合查档案。何小林提出有一位参加济南战役受伤的同志,双目失明,解放后知其在广东荣军学校工作,“文革”中被迫自杀,但何小林怎么也记不起他的名字。何小林说:“这样一个为革命流过血的同志若不能刻上《纪念墙》,我一生不安!”征集组就亲自到荣校查历史档案,查明这位同志叫邱强,何小林认定说:“他就是当过排长的邱强。”又如“东后”虞耀华提供:康燕芬在南京美院工作,北撤时曾把孩子交给骆越康家母抚养。我们对康燕芬的名字比较陌生,就立即打电话问骆越康的妻子曾坤城,她说:确有其事。康燕芬的儿子按档案记载,把母亲北撤的经过及时送转给征集组。由于时间太长,对有些很熟悉的老同志明知其参加过北撤,但是不知其在山东的“定位”。如东莞张英,连他儿子也不知道父亲北撤后的详细情况,张英的大儿子张世光即到外交部查档案,结果在他父亲去世的讣告及生平中查明张英在山东的特殊经历。令人可喜的是有些“东后”希望已故的父母名字能登上《纪念墙》,自动到父母的单位查档案,取证并报征集组。</div><div> 7.及时打电话核实情况。征集组为了又快又准确地查明一些同志在山东的“定位”,不断打电话问其本人、战友或家属。其中:曾为帮一位老战士找证明人,征集组与“东后”向外省打了三个多小时电话,结果找到了三个证明人。电话打到外省的有:北京、南京、武汉、甘肃、福建、广西、香港、山西、浙江......本省各市、县、广州市,电话打了多少次已无法统计。</div><div>8.为了较快认定两千多北撤指战员名单,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东纵后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带来手提电脑到“办公室”(注:何瑛家),三代人一起上阵,边打字,边校对,边复印。整整搞了两天,中午也不休息,结果打出两千多人的北撤指战员名单初稿。这个初稿不是简单打一个人的名字,最复杂繁重的工作就是要打上每一个北撤指战员在山东的一小段经历,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任务。</div> <h3>9.请上门,走出去。有的老战士非常认真,提供100多人北撤名单,有的甚至提了几百人,但很多只有名字而没有“定位”。我们除了主动打电话询问外,还请一些住在广州市区或附近的、身体健康、记忆力好的老战士到“办公室”来校对。如东纵的朱坤及珠纵的李文伟,提了100多人名单,五次到“办公室”来校对。李文伟说:“我绞尽脑汁设法找寻战友的名字,睡前放一张纸一支笔在床头,想起一个就立即写上,生怕漏掉。”这样认真负责的老战士还有不少,征集组和有的老同志还亲自上门征集和核对北撤名单。还有老战士如:冼燕钊主动去访问海军的老同志,翻阅各种史料,征集了不少北撤名单。</h3><div> 10.本着对历史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决定做最后一次核对名单。本拟2011年初将修订稿送给深圳史志办,但离《纪念墙》动工还有一段时间。征集组决定2011年2月中再发出50封快递、平信给各地东纵联谊会及一些老战士,要求对本地区的名单做一次最后复查,看有无错漏。各地区东纵联谊会及老战士非常支持和重视,有的组织北撤人员座谈,有的家访,有的打电话寻查........,迅速把复查的情况用书面或电话报知征集组,大家提出不少补充修改意见,还补报了一些新名单。这次的广泛复查,对征集组进一步认定北撤名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div><div> 征集组在深圳和广州地区东纵联谊会的领导下,得到各地东纵联谊会老战士的热情支持。如佛山的易焕兰(兰姐今年已一百岁高龄)还参加座谈会,回忆北撤名单。东莞的袁方同志年过八旬,千方百计找寻北撤老战士名单达到200多人。有的老战士为了找寻北撤名单,大量翻阅资料,经常搞到三更半夜,老战士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是激励我们尽全力完成任务的动力。</div> <h3>四、东纵后代在征集名单所起的重要作用</h3><div> </div><div>在名单的征集中,东纵后代起了不少重要作用。首先,在2007年春夏期间,陈朝然是第一个参与征集北撤名单者,她和老战士合作两年多,积极负责打印出第一次征集北撤名单的信发给老战士,她辛勤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果,征集到了一千多名北撤名单,虽然还有不少错漏,很多也无注明在山东的“定位”,但她为2010年3月的继续征集到的两千多名北撤名单打下了基础。</div><div>林志勇是深圳的“东后”,他不仅提供了《纪念墙》初步的设计方案,还积极收集不少北撤照片,所有设计制作及照片扫描冲印均全部自费。他经常参加查对名单,特别是为《纪念墙》的建设工作一年多频繁来往深圳和广州以及龙岗地区,三次到福建联系影雕的制作事宜,他花了很多时间和财力,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很难得的。</div><div> 陈海威为了完成名单初稿的打印,先后到“办公室”工作十多天时间,从早上八点半到晚饭一直工作,中午也不休息,积极完成任务。</div><div> 李小玲专门负责分类打印整理每个提名者的档案,这项工作是非常繁琐细致的,她整理了一大箱资料,有时为了提供资料给征集组讨论,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div><div>王勇前负责打印各种资料及图纸表格,为了省钱,让打印及时又方便,自费购买了一台打印机,随时在“办公室”使用。</div><div>祁震是佛山地区的东纵联络员,一年多来他经常从佛山来往广州核对名单,为了征集佛山老同志北撤名单,他经常主动调查北撤老同志情况及打长途电话向征集组汇报。</div><div>王玉珍为港九大队共收集20多名北撤名单送征集组,其特点是有港九大队老战士联谊会会员登记表,有照片和简历,多数写有在山东的“定位”。如五个东纵翻译官的照片,有姓名并明确北撤后在烟台东行署外事办工作,她送来的资料比较好认定。</div><div>韩江纵队后代林少章在其父亲林川(韩江老领导)的指导下,完成了48个北撤名单的收集,报送征集组。</div><div>为了请德高望重的老领导题词题字,“东后”的张保成、张小中、陈朝然等人,通过各种办法频繁奔走拜访老领导,近在广州,远到深圳及从化等地,用了不少时间,取得了林若、杨应彬、方苞、欧初、郑群等领导的题词,完成了任务。</div><div>总之,能够完成认定两千多名北撤指战员名单,实属不易。征集组有几位同志住得较远,年龄已超过八十岁,经常都是搭公共汽车来“办公室”工作,来回要三个小时。在家里就不停地向外打电话,核查疑难名单。可以说,征集组的同志抱着为了和平的信念北撤山东的,今天为了弘扬东江纵队的光荣历史而尽心尽力。特别是为了让后代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促进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div><div> 征集组的成员(全部参加北撤):</div><div> 何瑛 女 86岁; 容彬 男 85岁; 何值 女 84岁; </div><div> 陈华 男 83岁; 刘晖 女 80岁</div><div> </div><div> 北撤名单因年代久远,不免有错漏之处,以上汇报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div><div> </div><div> </div><div> 广州地区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 征集组</div><div> </div><div> 2011年4月23日</div><div> </div> <h3><br></h3><h3><br></h3><h3>纪念墙上的北撤人员2220人名单(全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