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理性择校 ——古交十中欢迎你

宇文诸

<h3>2018年高考成绩于近日揭晓,古交教育捷报频传,古交两所高中在优质生源连年严重流失的情况下,达线人数却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作为这两所高中的生源地学校,从我们古交十中毕业的学子在今年高考中,同样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h3> <h3>我校作为古交地区两所高中的生源地,为两所高中输送了大批生源,在历届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比如2017年古交高考理科状元贾亚鹏同学就是我校2014届毕业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就读于古交一中的学生,有37位同学达2本b类以上分数线。</h3> <h3>据不完全统计,在古交二高就读的学生中,有8位同学达2本b类以上分数线,其中达到1本分数线5人,特别是邓梦涛和邓彬彬两位同学取得了600分以上的好成绩。</h3> <h3>另外,我校也为太原市的重点中学输送了许多优秀生源,目前我们已知的有三位同学达到了1本分数线。</h3><h3>综上可以看出,从我校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凭借优秀的素质不仅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同时也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在此,向这些同学表示祝贺!</h3><h3><br></h3><h3><br></h3><h3><br></h3> <h3>从近几年的中高考学生成绩来看,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现象:</h3><h3>第一、有父母陪伴和监督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本届高考中取得608分的学生邓梦涛为例,他升入初中时成绩并不突出,大概在30名左右,在我校就读三年,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毕业时已经前进到10名左右,最终以575分的成绩进入二高实验班。升入高中后,他的父母在二高附近租房陪伴了他三年,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在本次高考中取得了608分,全校第四名的好成绩,而他升入高中的成绩仅仅排在年级100名左右。与之相对照的是和他同届的选择去太原48中等重点高中的同学,虽然他们中考成绩都比邓梦涛高(甚至有620左右的同学),然而目前已知的在太原就读的同学中,最高分是580多,都远远不及邓梦涛同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监督是重要的一方面。</h3><h3>第二、家长上心,教师负责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强大的孩子会持续投入的学习,在学习中会更专注,对学习的认识会更深入,也因此更容易取得好成绩。然而孩子的学习动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和激发。以本届高考中取得607分的邓彬彬同学为例,他在小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成绩并不好,升入初中后他被分到刘哲波老师任教的班级,刘老师发现了这个孩子身上的一些特点,比如爱钻牛角尖、聪明、敏感等,刘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把他这些特点引导到学习上来,后来据刘哲波老师说,“老师只要欣赏他,鼓励他,他就非常投入的学习”,因此这个孩子在初中三年进步非常快,一年一个台阶,到初三毕业时已经进入到年级前10名之列,中考以590分的成绩进入二高实验班,高中三年,虽然是住校生,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斗志,一路高歌猛进,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10名以内,最终高考取得了607分的好成绩。从邓彬彬同学的经历我们能看到一位好老师对孩子是多么重要,然而老师对于学生是否重视,除了老师自身的素质,还取决于家长是否能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情况,以便于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正确引导。然而这一点,是我们身边学校最大的优势,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进行沟通。</h3> <h3>当下,择校热愈演愈烈,最近总有朋友问我孩子择校的问题,有的是小升初,有的是初升高,前几年时,每当有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犹豫,怕我的建议最终耽误了别人的孩子,我通常都会说:如果你家的孩子比较自觉可以考虑送出去,如果不够自觉,建议放在身边。但是通过这几年的观察,<b>我们发现了关于择校的几个误区:</b></h3><h3>一、<b>以为花钱能买到最好的教育资源。</b>乍一听非常有道理,花钱的确能买到最好的教育资源,问题是教育资源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花钱到底能买到的是什么?经过这些年我们的观察和反思,我们能买到的是比较好的学校硬件环境,比较好的师资力量,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点,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家长的重要作用。当我们花钱把孩子送出去的同时,基本上就等于放弃了家庭教育的绝大部分功能,把孩子的教育责任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于是我们只能通过考试分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通过一周甚至是更长时间才能接回来的一半天时间才能与孩子有简单的交流,然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这时候恰恰正是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的时候,于是我们发现孩子与我们越来越疏远,我们越来越难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当中,这时候有部分家长可能会意识到问题,将孩子再转回到身边来学习,可是往往为时已晚。还有部分家长甚至会觉得孩子这么难管,送去出就对了,眼不见心不烦,完全放手让学校和老师去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身心会出现各种问题,学习可能被耽误,然而这一切家长不一定真正了解。</h3><h3>二、<b>以为自觉性强的孩子可以送出去。</b>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往往基于这样的认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强,再有好的教育资源,一定会更好。似乎也很有道理。可是仔细推敲,自理能力强,到底是指什么呢?学习能力强?生活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强?是各方面能力都强吗?当我们把孩子送出去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孩子将会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他需要适应老师、同学、环境;他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生活自理;他需要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这一切他都能很好的处理吗?可能有家长认为,这不是正好锻炼了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了吗?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孩子无论身在何处,他的成长都是与家庭与家长渐行渐远的过程,随着他的长大,他总有一天要远离我们,初高中甚至是小学阶段,我们真的需要人为加快这一进程吗?情感的缺失拿什么来填补呢?同时,我们有没有高估孩子的自理能力呢?</h3><h3>三、<b>以为陪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b>对于又想把孩子送出去,又担心孩子无法自理的家长来说,陪读成为了最好的选择。选择这样做的家长无疑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也是非常具有牺牲精神的家长,他们为了孩子甘愿付出。然而,通过这几年我们接触到的许多陪读的家长来看,除了身心俱疲之外,几乎很少听到达到预期效果的,多多少少都有些遗憾。仔细想想,这样的做法是理性的吗?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付出了许多,因此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是超出了孩子能力的要求,因为付出就要有回报,父母会不断强调“我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谁?”当然不一定每个陪读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这么说,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无一例外的都会想:我做了作为父母该做的,我尽力了。但是,我们是不是要想一想:到底是要给孩子最贵的,还是要给孩子最正确的呢?花了钱,出了力就是最好的吗?真正适合孩子的你给他了吗?</h3><h3><br></h3> <h3>结合这几年的观察,最后我们真心的想给家长们几条建议:</h3><h3>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任何学校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请您务必相信这一点。</h3><h3>二、不是花了钱就等于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要理性。教育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它虽然确实需要人力财力的投入,但我们要追求性价比,不能以牺牲自我,牺牲家庭为代价。</h3><h3>三、当我们做出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青春期的孩子不适合离开父母,尽管他在你身边也不一定听话,但是想一想,他连你的话都不一定听,你能指望他会真正听别人的话吗?</h3><h3>四、家门口的学校是最适合的学校。因为我们是古交市优质学校,我们愿意和各位家长携手共同教育好您的孩子。</h3><h3><br></h3>

孩子

家长

古交

成绩

我们

同学

高考

老师

学习

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