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母亲今年已经80岁,可在外人眼里母亲只有六、七十岁。母亲具备了中国妇女所有的传统美德,她温柔、善良、贤惠、宽容,妈妈,我爱您!尽管您已渐渐老去。</h3> <h3> 父亲的突然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她一度变得很消沉,做儿女的疼在心里,兄妹几人商量决定让母亲轮流在各自家中小住一阵,母亲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我家离母亲家较近,我便时常回母亲家与她唠嗑,她便讲她年轻时候的事,讲我们兄妹几人小时候的事……</h3> <h3> 母亲小时候吃过很多苦,姥爷去世得早,姥姥一人把他们兄妹三人拉扯大。为了供她的小妹读书,母亲失去了上学机会。以至于母亲现在时常唠叨:那时要是能多读点书该多好呀!母亲与父亲结婚后不久,父亲便参军入伍,留下母亲独自在家操持家务。当时她与奶奶住在一起,生活过得依旧艰辛:白天在生产队挣工分,回家还要生火做饭;晚上在烛光下还要为我们兄妹几人做鞋、做衣服……</h3> <h3> 母亲年轻时非常优秀,她中等个头,留有两根乌黑发亮的长辫子。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但母亲的记忆力超好,通过当时的扫盲班就认识了上千个字,当时母亲还是村里的妇女大队长,经常代表县里去开会,家中至今还保留有她当时的黑白照片。</h3> <h3> 1964年,母亲带着两岁大的哥哥,肚里还怀着我的大姐,千里迢迢从安徽老家赶火车去大庆油田探望我的父亲,想想当时的条件是何等的艰苦,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现在的我是难以想象。到了父亲的所在地,由于妊娠反应,母亲吃啥吐啥,但她依然开心地面对生活。大哥小时候特别调皮,一次他钻进了菜窖,母亲到处寻他,别人也帮忙找,都不见大哥的踪影。当时居住地附近还有狼出没,母亲的心都要碎了,当大哥黑黢着脸从菜窖里忽闪着大眼睛钻出来,母亲已是泪流满面,一把把他搂在怀里,“我的儿,你可别再乱跑了,你吓死我了!” </h3> <h3> 1976年,母亲带着我们从老家迁至江汉油田,父亲一个月70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在家属队种田之余,自己开垦了一块菜地,养些鸡、鸭、鹅、兔改善生活。小时候的我特别盼望过新年,那时的新衣裳都是母亲亲手缝制,快到年前我总是央求母亲要试穿新衣服,那份满足,那份自豪,甭提多美了 。</h3> <h3> 母亲一生非常节俭,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让她丢弃不用的东西,可她总是不舍的。母亲家中有个红色的大木箱子,里面装着她的宝贝,“你看这是你哥小时候的衣服,这是我结婚时的被面,这是你姐小时候的棉袄……”母亲脸上流露出喜悦,这是她老人家的一种念想吧。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