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 <h3>写在前面——</h3><h3> 此文历时半年之久,反复修改,反复琢磨,一是本人水平有限,总觉得词乏语匮,不能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意,但字字句句确实发自肺腑。二是中国人的通病,羞于表达,一直让它躺在自己的库里,不敢见人。今日终于出来见人,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指点,做人和学习一直在路上......</h3> * <h3> “窗外细雨淅淅沥沥,敲打玻璃勾起回忆……”一首《天在下雨我在想你》让我想起的不是别人却是我的母亲。闲来无事,望着窗外被雨水冲刷一新的欣欣向荣的小草,心里有千言万语想对妈妈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如何表达,只好写在这里,聊表心意。</h3><h3> </h3> <h3> 翻开相册却找不到一张妈妈单独的照片,才发现我对妈妈的关心少到何种地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牵牵妈妈的手都是一种奢望,每每看到妈妈日渐苍老的容颜,日渐笨拙的动作和日渐苍白的青丝,感觉小时候妈妈教导我的话语犹在耳边,妈妈风风火火的行走在田间地头的身影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了呢?时光时光慢些吧……</h3> <h3><font color="#010101"> 妈妈在我眼里是一个倔强,不服输,但却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命运让她出生在那个红色的年代,一切以成份论,外婆的早逝更是让一个活泼可爱,爱唱爱跳的小姑娘一夜之间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有福别人享,有苦自己吃,更学会了察言观色,讨人欢心。就是这样也换不来更多的关爱,婚姻大事草草解决,用妈妈的话说就是“讨吃有个打狗的就行”。在这种心态下的结合能有什么幸福可言,婚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一个强一个倔,打架是常有的事,我们姐弟三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降生并长大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虽说家庭生活不怎么和睦,但爸爸妈妈都是能吃苦的庄稼人,没白天没晚上的在地里刨,希望一家人的日子能过得轻松一些,所以十来岁的我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做饭,喂猪,浇菜园都是我的事,当然还有照顾弟弟妹妹,顺便学习文化课。也许正是因为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才会加倍珍惜吧,有空我就会去看书,见到书比见到好吃的眼睛还亮。到现在妈妈还拿我小时候的事来当笑话讲给孩子们听:一次我在爸爸的高中课本堆里翻出来一本关于红卫兵的“闲书”,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到了饭点儿,爸妈都劳动回家了我还没开始生火呢,妈妈无奈的自己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做饭,其间叫我帮她打下手,叫了几次都没叫答应,本来就生气的妈妈这时怒火中烧,一下子冲过来把书“拦腰”撕成两半……想知道后来怎样了吗?后来少不了一顿打,但我愣是把书一页一页拼起来看完了。对于成绩,就算我考的再好都不会从妈妈嘴里听到一句夸奖的话,任何时候她都能找到我的缺点和毛病并用特别“尖酸”的语言来打击我,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打击教育,虽说当时挺受不了的,但其实对于我后来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应该感谢母亲。</font></h3> <h3> 最苦的日子并不是小时候。而是我们姐弟渐渐长大,父母不得已背井离乡,出门打工,以便供养我们的那种身心俱疲才叫苦,才叫累。初到志丹,父母就是凭着一身庄稼人的好苦水从最基本的登三轮,卖擀面皮,卖水果为生的。后来听妈妈说起才知道,当时是多么不愿意离开家,离开农民赖以生存的黄土地,想着不种地何来粮食,何来蔬菜,甚至何来做饭用的柴火?哪一样不要钱?一家五口天天都得吃饭,踏出这一步到底是对是错?</h3> <h3> 好在“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人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尤其是母亲的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日子终于慢慢好起来了,而母亲不光是皱纹爬上了脸庞,还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常常疼痛难忍,夜不能寐。</h3> <h3> 俗话说: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当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我才真正了解了我的母亲,才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因为母爱是最无私的,更是世界上最博大的爱,所以我要感恩母亲。我想这是我的心声,也是我们所有为人子女的心声。</h3> <h3> 从没有为母亲写过什么,也没有给母亲说过什么感谢的话,但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意,点点滴滴都在心头。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h3><h3></h3><h3><br></h3><h3><br></h3> <h3>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我觉得不对,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是永恒的,也是无私的!,从小到大,我都没对父母说过一句感谢的话,今天就让我借此平台,衷心感谢双亲多年的艰辛哺育,使我长大,使我成才!也愿双亲永远身体健康!因为妈在家就在,你们是我们永远温暖的港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