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里风光优美奇异,这里有插入云天的陡峭岩峰,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这里有蜿蜒流淌的玛可河,这里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这里基本上未经过人为的装饰,完整地保留着本来面目。它就是我的香巴拉——班玛县灯塔乡班前村。</h3><h3> 班前村坐落于玛可河林场厂部一公里处,村子在半山腰,对面是玛可河原始森林,中间隔着玛可河。村子对面是果洛州最大且唯一的噶麻尕举派寺院——吉徳寺。背面是古老的宁玛派寺院——班前寺。山上松林,寺前农田,山寨错落有致,寨前玛可河汹涌东去;寨前吉德寺依山傍水的清秀以及寨后班前寺幽静蓝天下的美景构成秘境仙踪班前。</h3><h3> 县上到班前是追随珂可河的脚步前行的,车程约五十公里,这条峡谷左边山上是高原灌木草甸,开扩处长着即将抽穗的青稞及稀疏的油菜花,右边山上是锦延的百年原始森林。路如珂可河般蜿蜒曲折,因这个季节路边植物茂盛,有的地方能见度不到100米。苍保先念经文我们才出发。将近20分钟的经文,苍保边开车边吟诵,熟练度不是一天而就的。</h3><h3><br></h3><div><br></div> <h3> 途径有着独特建筑的百年古刹白扎寺,历史久远、沧桑的觉囊派阿什羌寺院。</h3> <h3> 苍保家的碉楼是班前村最古老的,她父亲都不能清楚的记得这是第几代了,口口相传,至今该有700多年了。院落门口停着她们家的宝马,在牧区拥有一辆拖拉机比宝马还珍贵。内院落堆放着码的整整齐齐的柴火,和所有藏式碉楼一样,她家碉楼也是三层,一层曾经是圈养牛的,如今放着很多铁柜子储存青稞。推开碉楼厚重的门板,正对着上二楼的楼梯,旁边是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圆木,上面凿出脚踩的地方,那是曾经用过的原始楼梯,没有扶手。二楼是客厅,只有1平米左右的一扇窗户,刚进入眼睛不适应,感觉很昏暗,据苍保讲,窗户是改造过的,以前的也就30厘米左右。阿爸,阿妈有七个子女,两个儿子,五个姑娘,二姑娘出家为尼,小儿子出家为僧,家里人门因有两个归依佛门,都感到很骄傲。</h3><h3> 苍保的阿妈60多岁的老人,几乎没有白发。阿爸年青时开大车运木头,现己72岁的他,精神依然很好,在林厂有份夜间值班的工作。汉语说的相当好,和我聊班玛59年解放时的农奴生活,60年饿死人的饥荒年代。</h3><h3> 晚上吃饭时,小儿子因寺院放假来父母家,去过北京,上海,深圳很多大城市,做为僧人朝拜过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20多岁时和村子里其他五个小伙子,骑了两辆三轮摩托车,历经一年4个月,跋涉2700公里去拉萨朝拜。今年有想再去拉萨朝拜的意向,但还没取得家里人的同意。<br></h3> <h3>岁月的沉淀,体现在被烟火薰成黑色的门板及薰黑了的墙体上。喝酒的牦牛犄角酒具,皮制的酒瓶,木制的酥油桶,各种木制的容器,随便一摆放,就是一副静物素描,有着不同于现代家具的温暖感和亲切感。</h3> <h3> 第二天早上去班前寺的途中,经过一家院落时闻到浓郁的香气,苍保告诉我那是炒青稞的味道,如果我想吃,可以要点来吃。我们进入院内,一妇女在炒青稞,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很热情的给我们吃现炒的青稞。另外一家,三个妇女在弄泥巴,看上去,泥巴很有粘性。苍保解释说,他们在印佛像,我好奇,进到里面看,拌好泥巴,用有度母像的模具印,再酿干,就成了度母像。</h3><h3> 下午去吉德寺,本想再和苍保弟弟聊聊佛教,他去开会不在,意外遇到一转经百岁老人,精神矍铄,没拍照,怕打扰到她。</h3><h3> 回来的路上,去看了藏医,远远就被丁香花袭击,走进发现,丁香篱笆墙,整个将院落包围。院内各种野花绽放。那座坐落于河边,花气袭人的院落一直挥之不去,我想像着,院落的主人是何等的惬意。</h3> <h3> 在秘境班前,我叹息自己不是一名作家,不是一名诗人,我叹息自己不是一名摄影师,我只能对自己说,班前,你是我的香巴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