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退休、学茶,因为学茶而爱茶。大学同学的家乡就在赤壁赵李桥—青砖茶的产地,周末同学、朋友相约驱车来到赤壁。枯水期的陆水湖没有那么美,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拍照、吃农家菜。</h3> <h3>中餐后参观著名的赵李桥茶场,青砖茶的第四代传人甘多平先生对青砖茶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看似粗糙的砖茶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早于普洱而保存期可长达七十年,远远超出普洱的四十年。青砖茶主要用于边销,销往内蒙、西藏、新疆、青海及蒙古、俄罗斯、格鲁吉亚和英国。之所以没有普洱的名气,原因是多方面的,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会带动普洱市场。</h3> <h3>制茶工艺之一—-渥堆 原来这就是渥堆!茶艺课上听老师讲课有所了解,今天身临其境还是被其中一个车间里堆积的两万公斤茶料震撼了!堆满整个车间的茶叶,其间纵横交错的孔道,若不是甘先生介绍,我们完全不明就里。堆积压缩后的茶叶,开凿孔道以利通风,这个过程需要几年时间。</h3> <h3>压缩车间 砖茶在这里压缩成型</h3> <h3>旧时不识汉字的少数民族茶商只需用手指在茶砖上轻轻一抹,就知道是否正宗的砖茶,由此"川"字牌砖茶流传至今。</h3> <h3>学无止境,一听二观三品尝。</h3> <h3>茶场的老街坐等验货</h3> <h3>文革时期的建筑居然在茶场家属区保存完好</h3> <h3>夜晚住宿在一个山间的瑜伽馆,群山环绕之中,翠竹掩映下,一座座竹制吊脚楼依山而建。山风习习,伴随着竹叶窸窣而入眠。晨起见山间炊烟袅袅,抑制不住的兴奋,叫醒旅伴赏景拍照。</h3> <h3>吊脚楼边、竹林中、吊桥上都留下我们的身影</h3> <h3>爱猫之人到哪里都能遇见小萌宠</h3> <h3>瑜伽馆的早餐丰富而有营养</h3> <h3>早餐后抓紧时间田野拍拍拍</h3> <h3>参观知青茶场,历史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h3> <h3>曾经的知青</h3> <h3>万亩知青茶园采茶作秀</h3> <h3>走在明清时期的羊楼洞老街上,地上的青石板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亮水滑。那一扇门讲述着一个故事,一页窗藏着一个传说。慢慢地走,细细地品,走过历史,走到今天。</h3> <h3>四位资深美女依栏远眺</h3> <h3>累了渴了,街心的青砖茶馆歇息。煮一壶好茶,你品我尝,很惬意很中国。青砖茶属黑茶类,茶汤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具有生津解渴、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h3> <h3>景色秀丽的羊楼洞古镇,一处处古老的建筑越来越引人入胜,游人、剧组接踵而至。</h3> <h3>周末短短两天,茶乡之行品尝了美食,欣赏了美景,增长了见识,修养了身心。感谢我的同学精心的安排,感谢我的闺蜜贴身陪伴。身边美景无限,只需慢慢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