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清明,金山陵园。</p> <h3>6月24日</h3> <h3>从金山陵园直接进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两个园本就是一片山林。</h3> <h3>出森林公园后门走防火道,经挂甲塔,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就意味着下山了。</h3> <h3>挂甲塔 :传说杨七郎曾在此挂甲骗辽兵。</h3> <h3> 曾经,北京西郊小西山,游人百姓能进入的三山五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h3> <h3>春日,我们要去踏青,赏花;夏天,要去水源头,要风雨同舟;秋天,要去赏红叶,观银杏;冬日,要去听松,赏雪。 </h3> <h3><br></h3> <h3>山茱萸</h3> <h3>水杉</h3> <h3> </h3> <h3> </h3> <h3><br></h3> <h3><br></h3> <h3>如今,走香山防火道已是常规项目,这条路走过许多次,留下足迹的同时也增长了相关知识。 </h3> <h3>比如这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为印度造型,但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的琉璃罩亭等又是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这类塔中,北京还有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h3> <h3>前几天,去了五塔寺。</h3> <h3>住白石桥的时候曾带孩子去过多次,那会儿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印象中过白石小桥沿河边向东走不多远就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俗称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前有两棵白果古树,院子里或立或卧有很多石碑,还有好多野草,至于都是什么碑、刻有什么字到没什么印象。</h3> <h3>这次去有闺蜜志愿者做讲解,井然有序的展区、展厅似乎与以往的印象大相径庭。后来查了一些资料,访问了官网,在"本馆记事"中看到了真觉寺大事记:1982年10月,五塔寺对外开放;1987年10月6号,在正觉寺旧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2002年在金刚宝座北部建成仿古建筑后罩楼,以一层为展厅举办《北京石刻文化展》;2013年在金刚宝座东西两侧建成仿古建筑"金石走廊"、"金石书院",作为展厅,举办文化展览及活动。</h3> <h3>其实,以前常去如今再去发现变化很大的不止一个五塔寺,比如圆明园,记不清曾绕公园走圈走了多少次,这两次去才发现圆明园真是大啊,绕着绕着也许一个小桥走错就不知道绕到哪个方向去了。又是查资料又是上官网,终于明白以前我们绕圈的不是真正的圆明园,因为那个时候福海以西的圆明园正园尚未开放。</h3> <h3>2008年7月29日,九州景区对社会试开放。</h3> <h3>后湖西岸,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于康熙年间,初称金鱼池,乾隆四年(1739年)定名坦坦荡荡。</h3> <h3>茹古涵今建于乾隆年间,是皇帝与臣僚们谈古论今、附庸风雅的所在。这是按原貌复建的遗址东部的棕亭桥。</h3> <h3>福海西岸,廓然大公建于康熙年间,初名深柳读书堂,雍正四(1726)年增建,乾隆十九(1754)年大规模改建增饰。</h3> <h3>花港观鱼位于西峰秀色岛的北面,原是乾隆年间改建在的一座过河敞厅。其西有一个小岛,岛上玻璃罩着的是一块碑石,上刻乾隆御书“长青洲”。</h3> <h3>当年安佑宫所在地。皇家祖庙。</h3><h3>趣事与安佑宫华表有关:1925年,安佑宫前的两对华表被强行运走,三根到了燕京大学,另一根则运往城里,一度被闲置在天安门前。1931年,北平图书馆在北海西岸建文津新馆,才将燕京大学多余的华表和天安门的那根一块搬到了那里。但阴差阳错,两对华表都没成对。</h3><h3><br></h3> <h3>1996年7月1日-8月20日,举办"圆明园首届荷花节"。</h3> <h3>至今已举办二十三届。</h3> <h3>我们一家三口最后一次去圆明园是2001年,儿子带了跳绳又跑又跳的。 </h3> <h3>再次带儿子去那里是2004年12月4日,那是我最焦虑的一段时日,因为不懂儿童心理过渡问题,咨询了专家才学会陪儿子一边逛公园一边聊天,从中打听孩子在学校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h3> <h3>2005年3月26日,我的博士论文初稿终于交给了恩师,而我带的四位硕士毕业论文仍在写作。见缝插针赶紧带儿子去了植物园,因为统合失调问题,我们外出不仅带着画笔还带了篮球。 </h3> <h3>陪儿子走的这段路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留下的足迹歪歪扭扭。 </h3> <h3>小升初的暑假,我们去了香格里拉。</h3> <h3>白水河,从雪山顶倾流而下的那一股沁凉扑面而来时,积郁心中的俗世烦恼似乎也消融了。</h3> <h3>高考之后的第一个寒假,我们去了武夷山。好几年没出门了,儿子兴奋感慨。</h3> <h3>孩子的路终究是要他们自己走,这是学子出关。</h3> <h3>学校假期跟我们的寒暑假对不上碴口,总是来去匆匆。这是抽空去看奶奶。</h3> <h3>8月暑假,专程回来看望爸爸。十几年的心理路程,终于过了"爸爸不在"这道坎。</h3> <h3>随着读书和思考,越来越像年轻时的爸爸一样温和、文艺。去人艺看戏,买过濮存昕的书,买过心心念念的郭老曹的雕像。</h3> <h3>年轻人有自己的理想,㊗️愿孩子好梦成真,一步一个脚印,前程似锦! </h3> <h3>做父母的,无论在何方,关注,祝福,保佑!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