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钱——书面称货币,现在指的是纸币。银行人提到钱,就说来话长了。从商品交换到一般等价物,再到贝壳、刀币、银锭……长相、材质、重量形形色色。直到宋朝才有了被叫做“交子”的纸币。如果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乱七八糟一直讲下去,就是一本书,叫做《货币银行学》。</h3><h3><br></h3><div> 哈哈,特别简单的解释就是:纸币,就是一种国家权利的体现。纸币本身就是彩色的纸片,并没有什么价值。是国家赋予权利,同时赋予它不同的价值。国家收回,它就还是彩纸。——就像印度,政府宣布废除大面额纸币,昔日宝贝立马就没人稀罕了。</div><div><br></div><div> 所以钱币的流通、使用范围除了与商品流通直接相关,与国家实力也是息息相关。丝绸古道上出土的古罗马、波斯等钱币,讲述了曾经东西贸易的繁荣。而美元流遍世界的则反映了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这也是人民币渐渐走出国门的原因。</div> <h3>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铜钱无腿走四方”的说法。那是因为不管什么银票、印信都不是给老百姓准备的结算方式。老百姓始终离不开的就是铜钱,后来是钞票。直到有了信用卡……</h3><h3><br></h3><h3> 其实钱在银行人看来,更多是数字。如果认为银行人,都天天数钱就大错特错了。银行经营的是钱,但银行人能接触到现金的是少数。因为钱可以是票据、是合同、是卡证……也可以是现金。现金,仅仅是钱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已。比如说,“我到银行取钱”——这个钱指的是现金。“你帐上有多少钱?”——这个钱可能有基金、理财产品、股票、账户贵金属、账户原油等等。但一直以来,现金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h3> <h3> 近来我发现,现金的流动性正在悄悄减弱。兜里装100元,可能好久都没花掉。倒是微信钱包、支付宝天天在使用,取代了现金的流动性。大家感叹,只有随份子才用得着现金。可是从去年收到的电子请柬发现,可以通过请柬直接转账随份子。看来现金确实渐渐不重要了……</h3><h3><br></h3><h3> 而实际上结算方式远不止改变了这些。它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古人有句话“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自从有了信用卡,一切都改变了。花钱不那么心疼了,人们开始花未来的钱,花银行的钱。信用更重要了,没钱不要紧,信用可以当钱花,若丢了信用,可比没钱难受的多。</h3><h3><br></h3><h3> 试想一下,现在有多少人用现金全款支付买房买车呢?仿佛没有个分期或透支就落伍了 ,仿佛买东西不会扫码就是老古董了,仿佛不会用手机转账、发红包就是出土文物了😀</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银行人是不是觉得饭碗被抢了?毕竟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不是银行的产品。其实以我——一个银行普通员工的见识,银行是先于纸币出现的,银行创造了纸币,但不依赖于纸币的流通,现金的退出也必将迎来银行的创新。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font></h3> <h3> 首先现金结算是最难追踪的形式,洗钱、偷税、贪污、受贿、赌博、贩毒等不法行为更依赖于现金。从宏观管理上,现金结算越少越好。</h3><h3><br></h3><div> 其次现金风险性大,假币、盗窃等等都危害很大。就像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他若不带现金,哪来的一路惊心动魄。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我预测现金退出,贼或许也随之减少😊</div><div><br></div><div> 再次现金流通减少,直接带来流通和印刷成本的降低。少印刷、少押运、少清点、少保管……各种费用和风险都会降低。我在银行见过烟熏、火烧、水浸、酸蚀、虫蛀、鼠咬、霉烂等各种损毁的钱,损失的人无不痛心疾首!</div><div><br></div><div> 其实,如果你在银行工作过就会知道,世界上什么最脏?钱!钱是最脏的东西。所以现金流通减少,也会间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div><div>……</div> <h3> 曾经我们的祖先背着钱袋子,用称称量付款;后来我们可以携带纸币走遍中国;现在我们可以带着手机、信用卡环球旅行……这是结算方式的进步,也是我们的进步。</h3> <h3> 让钱在流动时,每一步都留下脚印——这是很多人的需要,只是我们没注意到。银行需要依靠资金流向判断企业或个人的资金状况和信用状况,国家利用资金流向控制偷税、走私、恐怖主义等犯罪的发生,个人可以依据资金流向理清债权债务关系减少纠纷……</h3> <h3> 今天,现金的使用反映了地区的发达程度,也反映了人的观念变化。在一个乞丐都在使用二维码的时代,现金哪还好意思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呢!不过,我想《货币银行学》也应该增加一个新的篇章了😄😄<br></h3><h3><br></h3><h3> 附件:《钱味》——作者1998年的秀才。向现金唱主角的时代挥手告别。</h3><div><br></div> <h1><b> 《钱味》</b></h1><div><b><br></b></div><div><b> 我所说的钱味与“铜臭”无关,也不含古代探案故事中煮钱辨真伪的深刻哲理。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我只是指客观的,从嗅觉上判断的纸币的气味。</b></div> <h3><b> 未拆封的新钱的味,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而我却有幸无数次闻到过。那是一种类似于新书,又不同于新书的印刷品的气味。其实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钱也不过是纸张特殊,印刷特殊,价值特殊的特殊彩纸。然而,它一旦走出发行库,投入滚滚的物流之中,它便在各种气味的“熏陶”中有了自已的个性。</b></h3><div><b> 当这些特殊的彩纸,最终收回银行时,已面目全非了。从视觉上可以判断,有的经过“战争”而伤痕累累,有的经过“洗礼”而容顏朦胧,有的经过“艺术家”的加工而色彩斑斓……然而如你闭上眼睛,用鼻子看看,你甚至可以知道某張錢从发行到收回的坎坷之路。</b></div> <h3><b> 这几張带着刺眼的霉臭味,你若用手仔细摸,肯定还有点点的虫蛀痕,紙已经经不起你用力一撮。那么这錢肯定是被某个会过日子的人珍藏在一个严而又严,严的自已都找不到的地方,当它最終出现时,肯定给了主人大大的惊喜。</b></h3><h3><b><br></b></h3><div><b> 这几张小票,带着一身油条味,而且穿着一身透明的时装,不用说它肯定进过早点铺,并恰好被主人失手丟进油锅里,被消毒、杀菌,于是练就了不怕洗,不怕揉的坚强品格。</b></div><div><b><br></b></div><div><b> 这卷钱带着浓烈的农药味,使你忍不住把手臂伸直,把它推的越远越好,你猜它一定住过农药店吧?要不,就是细心的主人把它珍藏在药瓶里了。</b></div><div><b><br></b></div><div><b> 这张百元大钞,带着下等酒店特有的酒菜混杂及劣质香水的气味,钱中间印着一个血红唇印,让人联想起一个堕落女孩的故事,和红唇被无数双粘着唾液的手捏的恶心。</b></div> <h3><b> 钱有太多、太丰富的味。近二十年银行工作,经手数亿元现金,仿佛握过千万人的手,阅读了百万人关于钱的酸甜苦辣的故事,闻到的也不仅仅是清高居士们深恶的铜臭味,同时也读到了汗味、泪味、甚至血腥,仿佛每张钱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旅行者,阅尽尘世沧桑,吸足人间喜忧,只要你用心听,它总在跟你讲……</b></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