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阅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影响。通过阅读,孩子们传承了中华文化;通过阅读,孩子们继承了传统美德;通过阅读,孩子们更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div><div> 为了督促更好地开展阅读,开学伊始,学校便提出了“以教科书为原点的全科阅读”的要求,现学期已接近尾声,将本学期所开展的海读情况稍作回顾。</div> <h3> 1.理解记忆,好处多</h3><h3> 本学期,我们四年级的必备经典晦涩难懂,孩子们背诵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每天早晨的十分钟晨读里,我们除了正音之外,更是努力利用好后面的注释及译文,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背诵。正所谓有付出就有回报,现在即使老师不讲,孩子们也已习惯关注译文,并且能根据译文,揣摩通假字的读音了。</h3><h3> 2.边角时间,巧利用</h3><h3> 说实话,每天晨读十分钟,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有时候刚给孩子们正完音,还没来得及巩固,晨读便结束了。甚至,意思都还没来得及理解,这样一来,便会给晚上的背诵加大难度。怎么办呢?每天课堂完成任务后,傍晚放学前,我们总要挤出三五分钟的边角时间,带领孩子们将当晚要背诵的经典加以巩固。</h3> <h3> 《语文读本》与课本相辅相成,而且里面有不少文章都很有阅读价值。所以,本学期,我分阶段的带领孩子们阅读了这本书。阅读之外,里面的一些精彩片段还让孩子们摘抄到了阅读笔记之中,甚至一些优美的片段还推荐孩子们进行了背诵。</h3> <h3> 正月里,央视节目《经典永流传》火遍大江南北,而且节目中将经典诗词以歌曲的形式呈现的确新颖,于是,开学之初,我便着手带领孩子开始学唱其中的歌曲,并且初步以手抄报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歌曲中的诗词。</h3> <h3>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她们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争奇斗艳。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诗词的魅力,本学期,我们除了背诵了必备经典之外,还背诵了苏轼的《江城子》 ,李白的《宣州谢朓(tiǎo)楼饯(jiàn)别校书叔云》,元稹的《离思》,杨慎的《临江仙》。</h3> <h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于这样大好的阅读机会,我们又岂能放过。给孩子们推荐的内容是经过我精心筛选的,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让孩子们接触大家的东西,以便从中收获一些东西。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读,效果微乎其微,于是,我们推荐孩子以喜闻乐见的诗配画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对诗词的理解。另外,推荐的美文,每一篇,我都给孩子们打印了出来,带领他们在课堂上边阅读边做批注,留下了自己的阅读痕迹的同时,还从中找出一些相关片段推荐孩子进行背诵积累。</h3> <h3> 老舍先生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开口成章’。”为了孩子们能够胸有点磨,我努力的从文海中采撷回一缕缕阳光,只为照亮他们前行之路!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