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印象之《古老的宗教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20180607)

一半先生

<h3><br></h3><div><br></div><div>(一)谢尔盖耶夫镇圣三一修道院</div><div><br></div><div>谢尔盖耶夫镇是莫斯科金环小镇之一(另外两个是弗拉基米尔、苏斯达里),建成于14世纪,位于莫斯科市区以北71公里,是座建筑独特,风景如画的小镇。</div><div><br></div><div>全镇以圣三一修道院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连接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的是树林和绿地及穿越其间的石板路。远远望去,一片绿色之中,形色各异的房屋时隐时现。<br></div><div><br></div><div>圣三一修道院是谢尔盖耶夫镇最著名的古迹,坐落在镇旁的一个高岗上。经过几个世纪历朝历代的改建和扩建,修道院拥有包括三圣教堂、圣母升天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斯摩棱斯克教堂、教皇宫殿及88米钟楼等的建筑群。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iv><div><br></div><div>来小镇观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圣三一修道院”带给人的巨大震撼!圣母升天教堂钟楼尖顶特别耀眼,4个蓝色洋葱头尖顶围绕着一个金色尖顶耸立在蓝天白云中,不仅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也给人以巨大心灵震撼,你会感悟到俄罗斯古老宗教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所在。一个有着70年共产主义信仰的前苏联的土地上,古老的东正教文化当年是何以与共产主义信仰相容并存?而近三十年,当红色政权消亡之后,俄罗斯依靠什么样的信仰凝聚人心?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又还很迷茫。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东正教文化在俄罗斯的影响,从来就没被削弱过,古老而壮观的修道院就是明证,俄罗斯拥有如此众多的东正教教堂就是明证。</div><div><br></div><div>宗教信仰的力量真的是非常之大!相信一个有坚定信仰的民族,也一定是一个有情怀的民族;一个有情怀的民族,也一定会勇于担当,不轻道义。</div><div><br></div><div>我们的首都古文化遗跡,因人所共知的原因,被人为破坏的很多。但毕竟故宫、长城、十三陵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古建筑文化还是保存了下来。但我似乎觉得若两相比较起来,古老的东正教留下的不仅仅是辉煌的古老建筑和众多奇珍异宝,它的教义和思想之光,始终引领它的信众队伍日渐扩大,它对俄罗斯人的生活干预始终存在,它的文化因子己植入人心;而我国的古建筑文化自然是博大精深,一个故宫,一个长城就让你自豪不已!但怎么觉得她的文化符号作用似乎仅限于此,她对后人的启示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一句话便可概括:大一统和皇权至上!其它的,应该就是建筑的艺术价值和丰厚的宫藏珍宝了。那些文化古迹的存在,己与今人的生活完全割裂,她的影响是与日俱减,它能说来越去令人膜拜的不过就是“皇权”两个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就是望而却步的曾经的宫禁之地,与当下的生活无半毛关系。我想,这可能就是不同民族有无宗教文化的差异。一个是宗教信仰,一直在继续影响着民众,甚至引领着他们的生活;而另一个,是封建帝王的专制文化,随着皇权的消亡而衰亡,那些思想层面的东西与尚存的建筑文物早己分离,至多在很少一部分人的心里偶尔梦见,但所有的皇城古迹己不再是专制思想的载体,而是一个摆在案头供奉,偶尔有人朝拜一下的希罕物件而已。</div><div>这些个人的观感与认识也许很肤浅。再看看莫斯科的现代化建设,当然我们也只能看一些表象。地铁系统建得这么好,地上的堵车问题却很严重,为何人口密度不大地积广大的莫斯科解决不了堵车问题?有朋友说拓宽道路,多修路不就能解决吗。我以为不至于这么简单,首都的城郊,有一个最大的最古老的朝圣之地,城中心的克里姆林宫及红场上有许多著名的教堂,似乎这就是一座教会城市。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古老的宗教还如此经久不衰,与之交相辉映,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也许,深入进去,从俄罗斯古老的宗教信仰来考量这座城市乃至这个民族的精神,从中可不可以找到答案,也未可知。</div><div><br></div> <h3>圣三一修道院全景图</h3> <h3><br></h3><h3>(二).二战胜利纪念广场、凯旋门大街、莫斯科大学和卢日尼基体育馆外景,体验莫斯科地铁。<br>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有两场足以彪炳史册的反侵略战争:反击拿破仑入侵和反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屹立在莫斯科城西繁忙的库图佐夫大街中央的凯旋门以及与之毗邻的二战胜利广场,就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标志 。二战胜利纪念广场是为二战胜利50周年而建,最显著的建筑物是巍峨宏伟高达148.8米的二战胜利纪念碑。<br>始建于1829年的凯旋门,历时5年才建成。是为了纪念1812 年由库图佐夫将军率领的俄军击溃入侵的法军而建。门的上方立有胜利女神驾驭六马战车的雕塑。底层的俄军士兵雕塑的手指上刻有 “ 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 ” 的字样。整座建筑气势雄伟,古典大方。它和巴黎凯旋门造型相似,只是形体略小。两座凯旋门都是为了纪念同一场战争而建,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纪念意义上来讲弥足珍贵,都是艺术珍品。</h3><h1></h1><h1></h1><h1></h1><h1></h1> <h3>凯旋门大街</h3> <h3>二战胜利纪念广场</h3> <h3><font color="#010101">高148.8米的铁铸纪念塔</font></h3> <h3>听导游说,这是由中国人设计、建设并提供建材的地标式金色大厦。</h3> <h3>2018世界杯主体育馆</h3> <h3>莫斯科大学主楼</h3><h3>这也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当年,多少中共早期革命者走进这里,再走出去时很快成为有影响的革命家。换言之,这里是真正的革命家的淬火炉,尽管有许多人被历史淘汰或折戟沉沙,但只要是曾经被莫斯科大学的光环照耀过的人,在历史的舞台上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有的精彩扬名立万,也有的无奈被大浪淘沙。总之,历史都留下他们的痕迹。</h3> <h3>与莫斯科大学一墙之隔的公园</h3> <h3>宫殿一样的地铁站</h3> <h3>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按运营路线长度为全球第7大地铁系统,按年客流量为全球第四繁忙暨亚洲以外第一繁忙的地铁系统。<br></h3><h3>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体现了设计者远大的战略眼光和爱民情怀,工程浩大,令人惊异,仅地铁口电梯就达80米之深,其战争防御功能很强大。而且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候车厅和甬道就如宫殿,许多壁画金壁辉煌,文化的气息很浓厚,设计者不仅有远大战略眼光,还有很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情怀。<br>当然,从这些八十多年前的建筑和设施中,也看到前苏联机车制造业笨重与坚固的特点,现在的机车更新恐怕还得按过去的设计图纸制造,也无法再改了。</h3><h1></h1><h1></h1> <h3>地铁壁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