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元谋县浪巴铺土林出发,根据GPS导领,自驾全程用了6个半小时,在天黑的时候才抵达东川红土地的“花石头村”。雨越下越大,我们就在这家“红土地螺蛳田摄影”旅馆下榻。</h3> <h3>打开手机测海拔,旅馆海拔高度为2383.61米。气温很低,当地人已经穿上了羽绒衫,我们没有思想准备,依旧穿着短袖,只能硬扛着。</h3> <h3>老板娘姓赵名慧,是本地人。老板姓李。我和他们开玩笑地说:你们夫妻俩把唐宋两代都“承包”了。他们不解,我跟他们解释说,唐代皇帝都姓李,宋代天子都姓赵。他们憨厚地笑了。</h3><h3>热情的老板娘接上了取暖器,并特别让她的丈夫现炒一盘油氽花生米赠送给我们。我要了一杯杨梅酒,喝下去,身上才渐渐有了暖意。</h3><h3>山里人,淳朴而憨厚,跟我们聊着红土地,谈着家常。老板娘还承诺,明天将亲自带领我们去游览红土地的各个景点;但是,这里已经连续下了七八天的雨,能不能看到红土地最美的景观,那就要看我们的运气了。我默默地祈祷着,明天能够让我们看见太阳,因为我听来过东川红土地的朋友说过,雨后初霁,是东川红土地最美的时候。</h3> <h3>翌日,晨起,依旧下着雨,山区一片迷蒙,心都灰了。一直到上午9点半,天才渐渐清爽起来。于是,约上老板娘,我们迫不及待地出发游览。老板娘把我们带到第一个景点——红土地大观。</h3> <h3>东川红土地,人们把它喻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和“坠入人间的彩虹”。果然名不虚传,即使是飘雨的天气,红土地依旧展现着它的魅力。</h3> <h3>我们习惯上把黑龙江称为“黑土地”,把陕北称为“黄土地”,把云南称为“红土地”。在云南,真正当得起“红土地”这个称呼的,以东川红土地为最。</h3> <h3>“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属昆明市东川区管辖下的红土地镇。从昆明到达景点中心,约250公里车程,主要景点在海拔1800至2600之间。</h3> <h3>山路弯弯。蜿蜒的山路尽头,是怎样的风景呢?</h3> <h3>绿色的庄稼,覆盖着红土地。虽然是雨天,但在层层叠叠的绿色中,还是依稀地裸露出层层叠叠的红。</h3> <h3>云南东川高温多雨,在此条件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h3> <h3>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h3> <h3>刚刚耙耘过的红土,恰如球场的跑道,又像绚丽的彩虹。</h3> <h3>如果放晴,蓝天、白云和变幻莫测的光线,便会构成红土地壮观的景色。</h3> <h3>我和老板娘小赵互加了微信。小赵转发了几张图片给我,让我羡慕得瞠目。图1,这是阳光下的东川红土地。</h3> <h3>图2,这是云卷云舒时的东川红土地。</h3> <h3>图3,这是菜花绽金时的红土地。</h3> <h3>人在旅途,许多美丽的景色,可遇不可求啊!眼前是青稞成熟的季节,又是阴雨天,少了阳光的朗照,色彩就逊色许多。我们是红土地匆匆的过客,又要赶路,不可能像一些摄影家或摄影发烧友那样,在这里等候一星期,一个月,抓拍红土地最美丽的瞬间。</h3> <h3>应该说,老天还是感动于我们的诚心,总算为阴晦的天增添了一点儿亮色。</h3> <h3>即使是阴雨天,东川红土地还是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只是颜色过于凝重了一些。</h3> <h3>据说,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小麦或其他农作物。</h3> <h3>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这是东川红土地最美丽的时光</h3> <h3>目下,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山川和原野依旧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间以暗绿色,也足可养眼了。</h3> <h3>东川红土地地处乌蒙山区,属高原山区地貌,此地山岭纵横交错,出峦起伏不平,红土丘陵一望无际。</h3> <h3>行走在松软湿润的红土地上,极目眺望,那土那田,在雨水的滋润下色泽如油般浓厚。</h3> <h3>据当地人说,雨后第三天是红土地最美的时候,被雨水浇透的土地,在阳光下色泽更为丰润。</h3> <h3>大雨之后,云开雾散,艳阳高照,天空越发蓝得动人,云彩变换着不同的姿势,投在田间的光影不时幻化,每一秒钟都是一个全新的画面。</h3> <h3>运气好时,还可以看到彩虹与红土地连为一体。</h3> <h3>可惜,这些我们是等不到、看不到了。</h3> <h3>眼前的这种红色,大概可以称为“猩红”吧?红得刺目,红得近乎“惨烈”。</h3> <h3>我们告别了“红土地大观”,继续前行。</h3> <h3>汽车,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地“扭动”着。一棵“鹤立鸡群”的大树,突然跃入了我们的眼帘。这是我们抵达红土地后看到的第二个景点。</h3> <h3>小赵告诉我们,这是一棵沙松树(松科冷杉属),已有上千年树龄,曾枯死三年又吐新芽,被当地村民称为“老龙树”,护佑着这一方乡民。</h3> <h3>在小赵的导引下,我们来到了落霞沟。</h3> <h3>落霞沟,这是东川红土地最美的景点,也是我们到这里看到的第三个景点。</h3> <h3>最佳摄影时间是下午3点以后,落霞斜照,把这里的梯田和民居映照得层次分明、色块斑斓。</h3> <h3>现在是正午,稀稀落落的雨点依旧不肯停息。</h3> <h3>这极大地影响了落霞沟的通透度。</h3> <h3>但我们可以想象,在晴朗的气候条件下,下午3点以后,这里该是一片多么迷人的景象。</h3> <h3>看这天气的趋势,到下午也不可能放晴,只能和落霞沟依依惜别。</h3> <h3>对落霞沟,我们投去了留恋的一瞥。</h3> <h3>假如今后还有重返红土地的机会,落霞沟一定会是我的首选景点。</h3> <h3>这是我们路经的东川红土地第四个景点——乐谱凹。</h3> <h3>小赵把它读作“(肋)谱凹”,我倒觉得,把它读作“(月)谱凹”更有艺术情调。</h3> <h3>远远地看见,梯田上有“蠕动”的人影。</h3> <h3>用相机的长镜头拉过来,果然在梯田里散落着辛勤劳作着的人们。</h3> <h3>回到小赵的饭店,走出一百多米,就是我们到达东川红土地看到的第五个景点——螺蛳湾。</h3> <h3>远处逶迤的山路上,车辆在慢慢地移动着,犹如一个童话世界。</h3> <h3>这样的镜头,如果在张艺谋的电影里,一定会形成强大的视觉反差和冲击。</h3> <h3>大块的红土坦荡地裸露着。那绿色覆盖下的红土,也应该是这种颜色吧?</h3> <h3>据称,红土地是一种低产贫瘠土壤,主要是因为人为和天气自然因素加速“红土沙漠化”。在“红土沙漠化”的同时,红土地为摄影师们提供了一种另类的“美”。这种美,是不是带有“病态”呢?</h3> <h3>那地方,是我们看到的第六个景点——瓦房梁子。</h3> <h3>在我们即将揖别红土地的时候,远方总算漏出了一片阳光。</h3> <h3>一片阳光,照亮了远处的山村。</h3> <h3>阳光虽然并不灿烂,但已能体现出东川红土地的妖娆。</h3> <h3>人在旅途,总会留下很多遗憾。</h3> <h3>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一幅养心悦目的画面的复合条件,缺一不可啊。</h3> <h3>没关系,来过了,到过了,看过了。</h3> <h3>虽未尽意,但已经尽兴。</h3> <h3>人生,必定会错过许多美景。</h3> <h3>红土地,充满着色彩的诱惑,就这幅随手拍得的画面,也如色彩浓重的油画。</h3> <h3>驶离东川红土地,我在路边又见到了一幅斑斓的“油画”。于是停车,按下快门。</h3> <h3>再见了,红土地!</h3> <h3>再见了,淳朴的小赵夫妇!</h3> <h3>我把我的惋惜、我的期待,留给了这片斑驳着赭红、殷红、猩红的红土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