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7月,将迎来德化一中高十四组同学毕业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依照五年一聚的惯例,毕业后各奔东西、分布在地的同学们又将于7月14日在瓷都德化会面团聚。回忆同窗往事,让大家尤为难以忘记的是当年辛勤培育、不倦教诲他们的老师!幸运的是,老师们虽大多已离世,但负责当年政治和语文教学的,91岁的黄起尤老校长和88岁的谭兆鹏副校长尚健在!为此,陈泽正、邓纪烟和林宝铁等人受同学会的委托,特于2018年6月23日邀我乘车前往福州市、永春县探望两位恩师。</h3> <h3> 我是德化一中68届的初中毕业生,老校长和谭副校长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但他俩在学校的德高望重和出色业绩,以及他俩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学生的热切关怀,我早就有所接触、有所耳闻而颇为敬重。他俩当然亦为我的老师!</h3> <h3> 上午,我们先到福州,在谭老师女儿的带路下,我们在谭老师的住所里见到了他。时隔数十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谭老师,全然非一般人想象中的88岁衰老模样,而是一个衣服整洁、外表阳光、心态乐观、言谈和善、举止端庄的年轻老人!</h3> <h3> 一阵师生间的亲密握手、热切拥抱过后,谭老师带我们到他的卧室,说有一些资料要送给我们。</h3> <h3> 说是卧室,倒不如说是书房!房间不大,十来平方而已,可一溜大书架子和摆放着电脑、书稿的长桌就占了偌大的空间。从书架上,谭老师随手抽出数本他之前所出版的书,给我们介绍作品的年代背景和精髓思想。我看书架上一书名为《教育成功之路纵横论》尚有多本,心里正想着与爱人、儿子、儿媳都从事教育工作,何不斗胆向他讨要一本以阅读学习之用,谭老师似乎也看出我的心事,他爽快拿过我手中的那本书,提笔在上面端写:郑光前惠存,谭兆鹏赠,2018年6月23日。</h3> <h3> 接着,谭老师又从柜子里拿出他视若珍宝,所收藏的自他1931年出生以来,家庭成员和个人成长轨迹的照片册子。这些经历了近百年的略显泛黄的老照片实在太珍贵了!征得他同意后,我从谭老师手里庄重接过那本相册并择页翻拍部分照片。</h3> <h3> 沉甸甸的相册是彩色硬皮封面封底的,内页是PP插袋的,照片是一张一张洗好直接装进去的,之下还夹着谭老师对每张相片的简要文字说明。照片中,有其父母的,爱人、小孩的,更有他上世纪50年代至今大学读书、投笔从戎、教书育人、下放农村、晚年生活的人生写照。</h3> <h3> 虽然年代的久远,照片都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光鲜亮丽,但是破损极少,相册被保护得很好,据此足见这本相册在谭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所赋予的意义有多么珍贵!除了较熟悉的老师之德化一中从教经历,我们也由此更多地了解了谭老师的其它鲜为人知的,颇为曲折又励志的人生故事。</h3> <h3> 谭老师1931年生于福州,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部队宣传干事、文书、连队文化教员,1959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1961年入武汉大学深造。在46年教育生涯中,历经大、中、小学教育,工农兵教育,做过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等工作,曾任大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委员、重点中学副校长,兼任全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职教社福建分社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福建省教育厅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定委员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因所谓的国外亲戚关系和长期担任教育教学领头人职务而被加上"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等莫须有的罪名,一度曾被批斗,甚至遣送农村接受劳动改造。但无论何时何地,经受任何坎坷困境,他始终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h3> <h3> 十分惊讶于谭老师把家庭与他个人的历史照片收集得这么完整,大家也为能与老师分享照片中的往事回忆,而深感荣幸!</h3> <h3> 谭老师头无秃顶,脸无皱纹,走起路来腰直、胸挺、腹收,跨度大,步速快,他思维敏捷,究理深邃,逻辑严整,思路通畅,反应灵敏,言谈自如,得益于他的坚持每天四个小时的运动锻炼、四个小时的笔耕动脑和烟酒不沾、三餐素荤合理的良好饮食规律和善待一切、爱满天下的积极心态。</h3> <h3> 临别之际,老师亲手给我们弹奏了一曲《生命奏鸣曲》,要我们与他共勉,祝福大家如他所书的作品题目那样一一《我会活过139岁》!</h3> <h3> 到永春已是下午五点三十分了,黄起尤校长的家在桃城镇的政府后面。</h3><h3> 一进门,一股朴素而整洁的气息让我们立刻心静起来。"精气神儿都好,至今仍然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每日必在电视上观看国内外大事新闻,平日里也喜欢练练太极拳之类的运动。就是眼睛不大好使,去年做过白内障手术,现在好多了"。当我们问及黄校长的近况时,他的老伴曾培莲阿姨微笑着如是说道。</h3> <h3> 黄校长也谈到了他的人生:他1927年出生于永春县湖洋乡。原台湾大学法学院政法一年级肄业。1949年7月返回大陆,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9月任永春县第五中学校长,1955年9月任永春县第三中学校长。1957年10月,任德化县第一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76年2月任县教育局局长,1982年2月至1984年2月任中共德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84年2月至1987年10月,任政协德化县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直至1988年12月离休。可以说,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h3><h3> 我的父亲郑振根原在德化一中工作,也与黄校长同事过二十多年,他曾对我说过,黄校长是最不像校长的校长。因为他没有一点架子,不管事大事小,不管谁来都是微笑相迎、热情接待;他特别廉洁自律,一大家子近十口人,生活困难,可他从未向组织上递送过补助申请;那时候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工作量相当大,可他以身作则,不仅要挑起全校繁重的事务担子,还坚持兼课一个年段两个班级的政治科教学;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常常不按时吃饭,甚至有时晚上点着煤油灯熬夜到天亮。</h3> <h3> 粉笔无言写春秋,黑发积霜织日月。从豪情壮志的热血青年到如今的知足豁达的白发老人,黄起尤和谭兆鹏在德化教育这片热土上奏响青春之歌,用手中的粉笔书写出德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当年满怀着献身山区,无条件服从安排来德化投身教育,到现如今功成身退的老校长、副校长,现在,他俩虽然退休了,但始终关注着德化教育的发展,心系德化一中。</h3><h3><br /></h3> <h3> 当我们笑着对俩老谈到2023年德化一中即将举办100周年校庆,希望他们能参加时,黄校长和谭老师都笑着说,当然,我们都能看到那天,师生一定都能参加那个盛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