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国团队24年

山涧清泉

<h1><b>  美篇制作:贺东梅</b></h1><h1><b>篇头篇尾图片:尹伟达</b></h1><h1><b> 美篇摄影:王铁成</b></h1><h1><b> 王庆亮</b></h1><h1><b> 覃庭学</b></h1><h1><b> 洪成斌</b></h1><h1><b> 吴素琴</b></h1><h1><b> 孙丽霞</b></h1><h1><b> 赵丽云</b></h1><h1><b> 张希平 </b></h1><h1><b> 纪 敏 等</b></h1><h1><b>审 核:冯志国</b></h1><h3><b><br></b></h3> <h1><b>尹伟达先生</b></h1> <h1><b>尹伟达先生自己撰写的给冯志国团队的话。</b></h1> <h1><b>  这个美篇之所以选择尹伟达先生的摄影作品做篇头篇尾,是因为这位鞍山市的前文联主席对冯志国及他的团队投入了很多的关注,他与冯志国之间,有太多的认同和心灵相通。鞍山市委市政府为冯志国举行的隆重的退休仪式,主持词,是届时还没有卸任的尹伟达主席给写的;冯志国退休以后的团队工作室里,高高悬挂着尹伟达专门为冯志国团队创作的书法作品,尹伟达还专门为冯志国写过一篇散文……</b></h1><h1><b> 三观一致的官员与警察的这种关系很难得!</b></h1> <h1><b>参加庆典的“全家福”——王铁成摄</b></h1> <h1><b> 2018年6月23 日,是辽宁省鞍山市的冯志国爱心团队24周岁“生日”,是这个有2000余人次常年参加活动、24 年时间里累计参加活动近10万人的集体的节日!</b></h1><h1><b> 近百人的团队成员,像家里办喜事一样,从四面八方赶到团队办公室所在地,异常激动和喜悦地庆祝团队的生日和节日。</b></h1> <h1><b>  本次活动没有“节目单”,没有“报幕员”,近百人团团围坐,自报发言,冯志国说:团队是大家自发创建的,团队的辉煌也是大家奋斗得来的,所以大家都是都是主持人,都是主人。大家可以像在家里唠嗑一样,自由自在地随便发言!</b></h1> <h1><b>团队的志愿者谷松、李艳秋(摄影师)、李淑芬等人去接第一批团队人金姨,都没能参加“全家福”拍照,虽然遗憾但是他们不后悔!</b></h1> <h1><b>  冯志国首先向团队的后来者介绍了这位已经耄耋并小脑萎缩、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金姨,冯志国说,当年,金姨就是个普通的工人,她在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攒啊攒、省啊省,每攒了三五十元,就给他打电话:“志国啊,我又攒了几十块钱了,你来把它取走吧,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吧!”如今,金姨老了,家里的亲人都认不全了,可是虽然好久不见,但是冯志国她还记得,还能叫出名字,可见当年的爱心之旅,给她的印像是多么深刻!</b></h1><h1><b> 冯志国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团队的前辈:金姨、二姑三姐妹、孙本来夫妇、闫政权、抗癌协会的老会长杨贵生等等等等人!</b></h1> <h1><b>  冯志国团队的发起人之一吴素琴首先发言,她讲述了团队创建的过往,讲述了自己跟着冯志国做好事留给自己感动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在长春的时候,家里被盗,最担心的是存有冯志国团队24 年中所有重要活动影像资料的硬盘,回到家里,她首先看的是这3块盘,当她确定这3块硬盘没丢时,竟激动高兴的要“谢谢小偷”~这,就是她对团队的真实感情!</b></h1><h1><b> 团队“生日”第二天,吴素琴写下了一段话,发在了微信群里,她说:</b><b>昨天6月23日,是冯志国爱心团队成立二十四年。整整二十四年,从我在马路上认识了冯志国并为他写的第一首诗开始,一直到昨天整整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代人成长起来了!当年被冯志国救助的孩子们,现在已经是爸爸妈妈了,有的人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一代人长起来了,二十四年过去了,可是冯志国爱心团队仍然在坚持着做公益事业,而且公益事业越做越大,形成了一种冯志国现象。在鞍山,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市长是谁,但那个爱心警察却被男女老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但是也有的人说冯志国“整景儿”,每当听到这话我真的非常的气愤。因为二十四年来,我用手中的笔,用当年的傻瓜相机、后来的数码相机以及摄像机记录下了冯志国爱心团队近千场的公益活动,留下了近万张的各种感天动地的现场照片——谁整景儿能整24 年,我也去给他拍照,也去给他摄影,也去给他鞠躬敬礼!昨天在会场上,不少的老师看见了我几十本日记中的两本,他们纷纷拍照里面的细节,还有的老师包括孙丽霞局长都流下了眼泪。他们都感叹地说冯志国真的不容易,冯志国团队真伟大!</b></h1><h1><b> 做为冯志国团队的一员,我跟着冯志国一路走来,真是他改变了我、改变我的一家!我们跟着冯志国走到现在,丝毫不后悔,只有深深的感动和感恩!</b></h1> <h1><b>  这位是鞍山电视台的记者、编导赵子为,这是一个不但业务非常好、水平非常高、而且是一个非常有良知的新闻人。他是给冯志国做第一个专题片的人,那个题目为《人生坐标》的片子做的特别棒,也做的非常辛苦,他的镜头从天刚蒙蒙亮的黎明开始,紧紧跟了冯志国到满天星斗,真实记录了一个敬业大爱的警察繁忙的一天。那个片子,在省里及国家都获了奖,从此赵子为便加入了冯志国爱心团队。赵子为说:碰到冯志国,是他职业生涯里最庆幸的、收获最大的事,是冯志国使他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使他人生得到了升华!</b></h1> <h1><b>  我的感受与子为一样,从1993年为冯志国写第一篇稿件开始,我被他一件件大爱的事、一个个大爱的行动所感动,不知不觉地从职业行为变成了自觉行动~我也成了冯志国团队里的一员。我为团队20周年庆写过一篇近万字的报告文学,子为做的团队20年庆的专题片上还有我“撰稿人”的名字;过去的24年中,冯志国团队的大型活动,我参加了能有三分之一强,退休以后,几乎是次次不落了。</b></h1><h1><b> 团队24周岁生日到来之际,我的确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起早写了一篇文章说了我最想说的话,收录如下吧:</b></h1> <h1><b>这张照片记录的就是我文章中说的1998年5月12日那难忘的一天……</b></h1> <h1><b> 志国,你没有变<br></b><b> 贺东梅<br></b><b> 志国,还记得吗?我们相识于1993年。那时,我刚当记者几个月,写你的第一篇报道也是你获得的第一个市一级的荣誉:鞍山市学雷锋先进个人。<br></b><b> 那一年全市的学雷锋先进个人能有几百个,记住你,是因为你那真诚的、有点腼腆的笑容,而这笑容来自一个警察,就更使人印象深刻;还有你一笑,那黝黑的脸庞配上雪白的牙齿,很像当时的一个牙膏广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会后,你把300元奖金交给了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帮扶了岫岩山区的一个贫困孩子,开始了你几十年的扶贫济困之旅……就是这些细节,使我记住了你,开始留意你的信息行踪,开始了我25年对你的追踪报道、开始了我们25年的友谊。<br></b><b> 我还记得,1997年深秋的时候,我在总工会大门口碰见你,我出你进。那时候已经要下班了,我奇怪地问你咋这时候来,你还是那样有点腼腆地笑:“我去生活部有点事。”我说:“刚刚路过生活部,好像那里没人了,你什么事,我能代办吗?”你有点为难、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刚从千山王老道那里回来,他看我的鞋都张嘴了,给了我500元钱,非让我买双好鞋。我这鞋修修还能穿,想把这钱给生活部,给更困难的下岗职工吧!”我低头看了你的鞋,黑色的旧皮鞋,已经严重走形,不但张嘴了,而且张的还挺大……想起当时的许多警察,名牌皮鞋同他们的“大背头”一样亮,每天趾高气扬、指挥一切,再看看你的简朴谦恭,我二话没说陪你去了生活部……<br></b><b> 应该是1998年的初夏,你那时帮扶的岫岩贫困孩子已经达到9个,每年到孩子暑假的时候,你都抽空去把他们接到家里,带他们游千山、去二一九公园,那一年又是这样。而且那一年,你接来的不止9个,是11个——你说,有的孩子的弟弟妹妹眼巴巴地看着哥哥或者姐姐来鞍山了,急得直哭,你是最看不得孩子哭的,就把他们也带来了;你还把团队发起人之一钟素娥帮扶的5个孩子、吴素琴女儿和她接到家里的“手拉手”对子刘玉岩也都接到你家,那日,白雪洁听到消息,约着我,带着她帮扶的孩子也来了。你高兴地说那天是“幸福的孩子大聚会”!我看到,在交警支队奖励你的复式、没有任何装修的房子里,楼上楼下到处都是欢蹦乱跳的孩子。通往厨房的走廊上,放了用大洗衣盆装的5大盆饺子馅,你和爱人刘彩凤、吴素琴、钟素娥加上我,大家齐上阵包饺子,即使大家换着擀皮,也个个都把手掌都擀红了。开饭的时候,简直就是吃流水席,捞出一锅饺子,风扫残云一样,眨眼间就没了。那些快乐的孩子,下下一锅饺子的时候跑去玩,饺子好了又眨眼间吞进肚子……那顿饺子从5点多一直吃到晚上8点,我们这些大人仿佛都没吃。与孩子们照相时,人多的镜头都收不进来。你和刘彩凤忙的满头大汗,就是张着嘴乐!那一刻,我明白了你们的家庭为什么那么幸福、你们的爱情为什么那么完美。<br></b><b> 志国,我就是这样看着你,帮扶卜玉琴、帮扶范伟、帮扶王野、帮扶赵景柱、帮扶那成千上万说不上名字的贫困的人;看着你从鞍山市学雷锋先进个人起步,市劳模、市特级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这样一路走来,看着你成为鞍山市的一张名片,成为这座城市家喻户晓的典型;看着你的团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今天的近10万人跟着你做好事!<br></b><b> 让我最感动的还不是这些,是什么呢?是你无论多忙多累、无论受多大委屈,脸上那永远不变的、发自内心的真诚、谦和、甚至有点腼腆的笑容!我近30年的记者生涯里,看得太多了一成名脸就变,或者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或者看见领导笑容满面,百般奉承,看见草根一脸不屑,敷衍了事……<br></b><b> 志国,你没这样,你没变,所以我永远尊敬你,我的镜头永远对准你,我的笔永远写你!</b></h1> <h1><b>  金东哲,冯志国团队上个世纪“9”打头的队员,印像最深的是他用手中的相机为残疾人留下的那些感人的镜头,是他每次跟冯志国去岫岩扶贫那动人的歌声,是他那阳光阳刚的笑脸,是他那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做慈善的执着和坚毅!他表示:此生永远跟着冯志国走下去,生命不息,做慈善不止!</b></h1> <h1><b>  这是王野11岁时给孙震磕头谢恩的照片~吴素琴抢拍!</b></h1> <h1><b>  这是王野16岁时与父亲一起用中华民族最高的礼仪~对孙震磕头谢恩!——吴素琴抢拍</b></h1> <h1><b>  这位冯志国搂着的大哥,是他的慈善路上的亲密战友孙震,当年他们一起帮扶岫岩山区贫困女孩、病危的糖尿病患者王野,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为了王野,孙震大哥每月驱车百余里,给她送去救命的胰岛素,当时王野家穷得房子都没有,住在大队部(即现在的村部),根本谈不上有冰箱保存胰岛素,冯志国和孙震想方设法给她买去;王野几次病重,危在旦夕,哪次都是孙震一接到电话就星夜兼程地赶去,把她火速接到鞍山抢救,几次把她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以致有一次连夜开车,太疲劳了,出了车祸,车差点掉下山涧,孙震骨折,也险些丧命!王野父女几次给孙震下跪,王野说孙震就是使她再生的爸爸!现在,王野已经结婚生子,过得很幸福。冯志国和孙震提起此事,你看他们笑得多坦然多心安理得!</b></h1> <h1><b>  这位大哥,也是冯志国团队的资深队员,他叫朱梦星。团队24年座谈会的会标,措辞和书写都是他的手笔,他是鞍山诗词界比较有名气的一个人;又是鞍山殡葬界比较著名的文明现代的殡仪师,他自己都记不清跟着冯志国给多少草根送去临终关怀,给多少贫困人主持了文明隆重的葬礼……</b></h1><h1><b> 这位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的老大哥说,跟着冯志国,这一生值了,他还要继续跟着冯志国走下去,一直走到生命的终点!</b></h1> <h1><b>  白德辉也是较早参加冯志国团队的队员,他多才多艺,自创了“口指琴”艺术,上过央视的《小崔说事》。但是他没有一点架子,十几年来,跟着冯志国去岫岩、跑慈善,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次募捐义演,走进过多少贫困家庭,得到了大家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座谈会上,他又给大家演奏了一首原创“口指琴”作品:《冯志国团队,祝你越来越好》!</b></h1> <h1><b>  孙丽霞,也是“9”打头的队员,还是当时团队里最大的“官”。她回顾了与冯志国做好事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详细讲了帮扶“活字典”范伟的前前后后,说到动情处,竟潸然泪下!这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是一个与冯志国一样有大爱之心的好人!</b></h1> <h1><font color="#010101"><b>  这位就是吴素琴和孙丽霞讲的“活字典”范伟的女儿, 她现在已经“女承父业”,也成了“活字典”,并也上了中央电视台!父亲去世后,她参加了冯志国爱心团队,现在与同是爱心团队成员、当年冯志国帮扶的谷松结婚并育有一子,他们给儿子起名“典典”~纪念他的外公“活字典”范伟,另一个寓意是说字典与他们的不解之缘。现在他们生活非常幸福,谷松已经是鞍钢标兵,范丽丽也通过了“律考”(律师资格考试)!</b></font></h1> <h1><b>  这位憨厚的的哥叫张勇,他也是跟着冯志国做好事十几年的早期队员之一。他曾经跟着冯志国和10几个的哥开车去北京申奥,曾经带领30几辆出租车,跟着冯志国去岫岩扶贫……跟着冯志国,他成了全国模范出租车司机,跟着冯志国,他成了大爱路上那个最积极的人!</b></h1> <h1><b>  9次登上央视舞台“边唱边画”祝恩霜,其《大吉图》如今已经享誉中外,但是他免费给老战友冯志国精心画了一幅!</b></h1> <h1><b>  昔日的两位战友相见格外亲!</b></h1><h1><b> 祝恩霜,曾与冯志国在一个交警中队站岗执勤,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以说祝恩霜是踩着冯志国的脚印前进的,他也做好事,也敬业爱岗,曾经在闹市里勇拦惊马,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在团队24周年的时候,祝恩霜提出要总结提炼“冯志国精神”和“冯志国团队精神”,以激励后人,使团队越走越远,越来越壮大!</b></h1> <h1><b>  这是冯志国团队里的耿刚,他说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b><b style="font-size: 16px;">自从我加入冯志国爱心团队以来,见证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对人生以及人性有了很多的感悟……</b></h1><h1><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一颗有温度、有色彩的珍珠,能够把这些珍珠穿起来形成项链的,那就是冯志国大哥了,他骨子里散发出的那份真挚的爱让人感动,所以形成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br></b></h1><h1><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假如把我们的家乡鞍山比做母亲的话,冯志国爱心团队就是母亲胸前的“项链”,愿这串项链永远为母亲增光添彩……</b></h1> <h1><b>  这是近年来一直跟着冯志国做好事的一个高档高雅的团队~茗香汇的朋友们,她们大多数人来自鞍山的几个高等院校,在“汇长”张小峰(左一)的带领下,多次参加冯志国团队活动,是冯志国团队的一个分队。去年,她们为新疆一个贫困学校捐衣物,光打折的运费就花了6000多!</b></h1><h1><b> 在座谈会上,她们优雅恭敬地给每个团队成员敬茶,使活动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全体与会人员更加感到做好事光荣,做慈善得到尊敬的感觉真好!</b></h1> <h1><b>  照片上的这位女士叫韩桂琴,是团队的“财务总管”。她克服了很多困难,把团队的账目管的清清如水。23号会议上,她没来得及发言,第二天,在微信群里她发了非常感人的一段话:“</b></h1><h1></h1><h1><b> 公益心得</b><br></h1><h1><b> 2003年,我很荣幸走进冯志国爱心团队这个大学校,入队十多年的公益路上,我很自豪,同时也进一步懂得了很多理性知识。是受助者让我感受到人必须有怜悯心.、同情心、爱心,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坚强面对生活;在每位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身上,特别是冯志国的思想行为,让我感悟到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着;更让我体会到也必须做到,做人做事要真!要正!要清!要尊重自然规律,人生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过程。</b></h1><h1><b> 我将尽自己所能,为需要服务的人服务,做些有意义有利于社会的事 ,无愧于心,无愧于社会,做个好公民,好市民,,好女儿,好母亲,好奶奶,为自己的人生添彩!为团队添彩!为社会添彩!”<br></b><b> 感恩让我认知进步的所有人</b></h1> <h1><b>  雅集炫美汇和鞍山诗人协会的会员桑志远,是刚刚参加团队的队员,即使他的“队龄”只有10几天,可是他也被团队里的好人深深的感动,他连夜写了一首诗歌献给了24年的冯志国团队:</b></h1><h1></h1><h1><b>《赞鞍山好人》</b></h1><h1><b> 文/桑志远<br></b><b>我漫步在“鞍山好人”<br></b><b>的绿荫丛中<br></b><b>一边欣赏,一边徜徉<br></b><b>青青的小草<br></b><b>淡淡的小花<br></b><b>松柏盎然<br></b><b>泉水轻唱<br></b><b>这是乾隆绿道<br></b><b>还是“悠然见南山”<br></b><b>不,这不是皇帝的园林<br></b><b>也不是神仙的天堂<br></b><b>这是一方精神的热土<br></b><b>这是一片善良的家园<br></b><b>每一株小草都能讲出<br></b><b>动人的故事<br></b><b>每一朵小花都能吐出<br></b><b>醉人的芬芳<br></b><b>每一粒微尘都能<br></b><b>凝聚成一座山峰<br></b><b>每一棵树都能<br></b><b>挺起一段高尚<br></b><b>那一缕缕芳香<br></b><b>那闪光的足迹<br></b><b>令人神往</b><b><br></b><b>在与尘世的摩擦中</b><br><b>点亮了自己</b><br><b>将更多的善良唤醒</b><br><b>三粒微尘</b><br><b>三块基石</b><br><b>结成最稳固的三角形</b><br><b>从此</b><br><b>开始了二十几年的成长</b><br><b>不管是风雪严寒的侵扰</b><br><b>还是莺歌燕舞的诱惑</b><br><b>一步一个脚印</b><br><b>从未偏离古老的传承</b><br><b>下岗工人推着沉重的山</b><br><b>一次次爱的助力</b><br><b>点燃了自强不息的引擎</b><br><b>一个在死亡线上无助的孩子</b><br><b>吸允了善良的乳汁</b><br><b>奄奄一息的生命</b><br><b>又绽放出了花容</b><br><b>一位母亲被车祸截去了双腿</b><br><b>陷入了困境</b><br><b>一股暖流</b><br><b>融化了寒冰</b><br><b>大爱让她挺起了胸膛</b><b><br></b><b>一次次的燃烧自己</b><br><b>一次次的绽放</b><br><b>这片沃土</b><br><b>已是春光满园</b><br><b>百花争荣</b><br><b>一位临时工</b><br><b>一个草根</b><br><b>挤出全身的汁液</b><br><b>输入给更瘦弱的小草</b><br><b>她虽苦犹荣</b><br><b>一个稚嫩的雏鹰</b><br><b>风雨中折羽</b><br><b>一股劲风将他举上苍穹</b><br><b>从此他将一腔浓情</b><br><b>送到更远的山中</b><br><b>一个被生活重压的女工</b><br><b>看到了光明</b><br><b>也学着燃烧自己</b><br><b>帮助别人</b><br><b>送人玫瑰</b><br><b>手有余香</b><br><b>一路走来</b><br><b>看到了绽放在</b><br><b>下岗工人心中的花朵</b><br><b>看到了染遍岫岩山水的绿色</b><br><b>看到了驱除贫苦的春风</b><br><b>看到了温暖家乡的阳光</b><br><b>更看到了大爱鼔胀的捐款箱</b></h1><h1></h1><h1><br></h1><h1><b>啊,鞍山好人<br></b><b>我 不曾为明星动容<br></b><b>我不曾为高贵奉承<br></b><b>我却为一棵草<br></b><b>一滴水<br></b><b>一缕阳光<br></b><b>一丝春风泪水满盈</b></h1><h1><b>我愿在这“鞍山好人”的绿荫丛中<br></b><b>长醉不醒<br></b><b>伴着拨动心灵的大提琴<br></b><b>柔柔的琴弦</b></h1><h1><b><br></b></h1><h1></h1><h1><br></h1> <h1><b>  这些都是刚刚加入团队的新成员,他们都抢着跟冯志国照相,都决心跟着冯志国走大爱善良之路!</b></h1> <h1><b>左一为辽宁好人钱守文</b></h1> <h1><b>孙震</b><b>(中)的左面是省劳模、“钢城徐虎”肖太成,右为甘泉敬老院院长王磊岩~他们都是冯志国团队的早期成员。</b></h1> <h1><b>中为冯志国曾经的战友祝恩霜~他的那个总结“冯志国精神”和“冯志国团队精神”的建议,是在午饭的餐桌上提出来的。</b></h1> <h1><b>冯志国团队的骨干队员李艳秋(左)李淑芬(右)</b></h1> <h1><b>团队的骨干成员钱守文、银立、杨光。</b></h1> <h1><b>左为吴素琴,右为草根英雄赵景柱的弟弟赵景泉~他哥哥去世后,朴实的景泉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冯志国团队,积极参与一切活动!</b></h1> <h1><b>冯志国帮扶过的孙红(右)~她也义不容辞地参加了团队,虽然已经癌症晚期,但是她说活一天就要跟冯志国做一天好事,被评为鞍山市创城先进个人!</b></h1> <h1><b>团队的摄影师王庆亮。</b></h1> <h1><b>现在团队的摄影师照片找到了一张比较全的,从左至右:张希平、洪成斌、王铁成、覃庭学、王庆亮,现在还缺银立、纪敏等!</b></h1> <h1><b>冯志国团队的摄影师覃庭学,此外还有王铁成、张希平、洪成斌、纪敏:还有团队现在的“大总管”王秀文、骨干队员银立、马凤娟、孙红、肖太成、王磊岩……可惜,没找到他们的照片!</b></h1> <h1><font color="#010101"><b>被冯志国称为“二哥”的团队成员高华昌,当年是比较有名的京剧演员,童祥苓是他的老姨夫。其实他在家行三,就因为他在宣传孟娜的京剧《高洁玉兰花 》里扮演刘玉岩的“二大爷”,所以团队里的人都叫他二哥。他从宣传孟娜开始,走进冯志国团队,就一直跟着冯志国做好事。帮扶卜玉琴、每年春节去岫岩扶贫……都有他的身影。今年他78岁了,还是尽力参加团队的活动,很令人感动。</b></font></h1> <h1><b>冯志国每次见到他都要拥抱的林春光~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是仍然跟着冯志国做好事!</b></h1> <h1><b>残疾人创业并去帮扶别人的李凤芹。</b></h1> <h1><b>  团队的两位骨干成员:杨光和丁世杰(右)。丁世杰是从外地来鞍打拼的手机店老板,近几年,夫妻每年都跟团队去岫岩扶贫~我记得那年他和媳妇新婚,是新郎新娘走进贫困之家,那些被他们救助的人都说:我们也沾了大爱之人的喜气,衷心感谢啊!</b></h1> <h1><b>  团队的骨干成员谷松和曹天歧(右),看看他们笑的多甜?!</b></h1> <h1><b>  时间关系,这些人都没来得及讲话,可是,他们的名字永远在团队的名册上闪闪发光!</b></h1> <h1><b>胡荣慧先生在跟着冯志国帮扶贫困学生。</b></h1> <h1><b>胡荣慧去岫岩看望、帮扶卜玉琴。</b></h1> <h1><b>后排右二为当时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忠奇;前排右一为全国劳模杨斌、左二为全国劳模白雪洁、左一为鞍山电视台记者赵子为……</b></h1> <h1><b>现在的王忠奇。在他的记者生涯中,给冯志国写了太多的稿件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等~去年夏天,他被冯志国持之以恒的爱心之举所感动,赋诗一首,请书法家写好,他花钱装裱后,现在也挂在冯志国团队的办公室里。</b></h1> <h1><b>  王忠奇赋诗、请书法家朋友给冯志国撰写的书法作品。</b></h1> <h1><b>  6月23日,还有很多很多像白雪洁、胡荣慧、王忠奇、潘福新、孙海东这些跟着冯志国做过许多好事的人,因为有事没能来参加座谈会,但是,他们的名字也同样在团队的史册上闪闪发光!</b></h1> <h1><b>  韩桂琴灵气聪颖的孙女看着大人们发言,都要急坏了~她也要发言!冯志国听说后,把话筒对准了她,这个可爱的、仅仅3岁的小姑娘大声地说出了奶奶教给她的话:“向爷爷奶奶们学习”,赢得了热烈的掌声!</b></h1><h1><b> 冯志国说:我们就用孩子的这句话结束座谈会吧,这个结尾特别有意义~预示着我们的团队后继有人!</b></h1><h1><b> 的确,</b></h1><h1><b> 大爱,必然后继有人!</b></h1><h1><b> 善良,一定后继有人!</b></h1><h1><b><br></b></h1><h1><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