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城关中学赴梁家河学习

网海观景

近一段时间以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在全国热销。在陕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掀起了一股学习《梁家河》的热潮。 <div>  我们党支部做出学习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决定。全体党员于2018年6月23日赶赴梁家河学习。</div><div> 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积极投身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之中。</div><div><br></div> <h3>梁家河停车场</h3> <h3>  梁家河是一座新闻富矿,梁家河故事是最能打动人心、最能给人以激励的中国故事。梁家河更是一座精神富矿,人民领袖成长过程中展现的高尚人格和崇高风范,成为我们学习的光辉典范,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h3><div><br></div> <h3>梁家河村委会</h3> <h3>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h3> <h3>习总书记当年用尽心思办成了陕北也是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后指导一位乡村民办教师画的宣传画</h3> <h3>习总书记创办的代销店</h3> <h3>总书记创办的代销店</h3> <h3>习总书记住过的窑洞</h3> <h3>左起第二铺,为总书记的床铺。</h3> <h3>石春阳家的农家院</h3> <h3>当年第一次来梁家河,住在刘金莲家。刘老人家结婚时,总书记还闹过洞房</h3> <h3>今日梁家河</h3> <h3>  不畏艰苦磨砺,坚定信念。习近平是当时梁家河最年轻的知青,在最贫瘠的地方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入团、入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知青,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可能就会被击垮或退缩。但在逆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没有放松读书学习,正是这7年的磨砺,使他学到了大学问,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div>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说“梁家河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近平不忘初心,多次回陕北回梁家河考察和看望乡亲们,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建设和乡亲们的生活。总书记始终将自己看做是黄土地的儿子,正是从农民中来,从艰苦的地方来,才能始终感知人民的需求,始终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学问,始终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div> <h3>在梁家河的小院外,前来学习的党员认真聆听最感动人的中国故事一一一梁家河故事。</h3> <h3>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h3> <h3>梁家河民间艺术馆</h3> <h3>  在梁家河,习近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到习惯了一身泥土和粗茶淡饭,习近平是处处留心百姓的困苦,处处用心为百姓办实事的,他留心到了村民生活和劳动中的不便,用尽心思办成了陕北也是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打了一口甜水井,相继又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村民的难题和困扰,也正是这份留心和用心,他和村民们日渐水乳交融。梁家河的农民养育了他,保护过他,在这里他也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h3> <h1>  <font color="#ed2308">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font>。</h1><h3>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h3><h1> <font color="#ed2308">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font></h1> <h3>边区第一台手摇印刷机</h3> <h3>  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在这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h3> <h3>周恩来总理重庆谈判时,从重庆带回的丁香树</h3> <h3>我们重走伟人亲手铺筑的石头路</h3> <h3>感人至深的大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h3>

梁家

习近平

总书记

学习

延安

代销店

陕北

始终

知青

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