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都是“积”出来的!中科医研健康管理中心教你清除体内5种“垃圾”!

法合堂堂主@法霞

<h3>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源于量变的积累,疾病也不例外。中医认为,"积"为百病之源。若体内的"垃圾"长期积蓄,不及时清除,必将带来健康隐患。 &nbsp; 血积:伤血管</h3><h3><br /></h3><h3> 血积,是指瘀血凝结成积。</h3><h3><br /></h3><h3>人体内的血液不断流动循环,灌注全身脏腑器官,当营养成分过多,血管内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便会大量积聚,甚至形成"脂潮"。此时,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减慢,血瘀就离你很近了。</h3><h3><br /></h3><h3>高油、高脂饮食,抽烟喝酒是造成血瘀的罪魁祸首。血瘀的人通常表现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点或片状瘀斑、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瘀青、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暗红甚至有紫黑血块等。</h3><h3><br /></h3><h3>若不加以控制,血瘀的最终结果就是血栓。</h3><h3><br /></h3><h3>对策:日常饮食上应多吃有活血通脉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饮或寒凉的食物。</h3><h3><br /></h3><h3>可以尝试一个药膳方:三七粉。将一小勺(大约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畅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h3><h3><br /></h3><h3>血瘀体质的人心血管机能一般较弱,运动不宜过猛,可选择散步、舞蹈、瑜伽等锻炼方式。</h3> <h3>气积:伤肝。 &nbsp;中医认为,气贵于流通。若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气机失调,则会影响健康。</h3><h3><br /></h3><h3>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失常最易引起&quot;气&quot;的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机郁滞不畅,形成&quot;气积&quot;。</h3><h3><br /></h3><h3>中医有&quot;怒为肝之志&quot;之说,容易发怒、脾气暴躁、长期情志不遂还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造成肝郁不疏。日常生活中,唉声叹气、情绪失常、烦躁、焦虑、抑郁等都是&quot;气积&quot;的警告信号。</h3><h3><br /></h3><h3>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肝气上亢还会造成血压升高,容易使人晕厥、发病。</h3><h3><br /></h3><h3>对策:运动是疏肝降火、气机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多进行户外活动,打太极、爬山、健步走、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日常也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有疏肝理气功效。</h3><h3><br /></h3><h3>有阴精亏虚或实火旺盛体质的人,要少吃肥甘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些养阴清火食物,如梨、枇杷、荸荠等。</h3><h3><br /></h3><h3> </h3> <h3>痰积:生大病。 &nbsp;中医将&quot;痰&quot;分有形与无形两种:</h3><h3><br /></h3><h3>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是贮于肺,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见;</h3><h3><br /></h3><h3>无形的痰,是指机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逐步停蓄凝结而形成的一种黏稠的、有害的液体,肉眼无法看见。</h3><h3><br /></h3><h3>长期劳累、体虚、抵抗力弱的人更易被其盯上。这种液体长期积累、潜伏在人体内,可产生多种病变,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中风,甚至肿瘤等。</h3><h3><br /></h3><h3>对策:要远离潮湿的环境里。尤其是老年人身体虚弱,若遇风寒,可致肺失宣发,肺津凝聚而成痰;夏季雨多潮湿也会引起湿邪内侵。</h3><h3><br /></h3><h3>可以尝试祛痰良方&quot;二陈汤&quot;:取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温服,每天一次。</h3><h3><br /></h3><h3>平时还可多吃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藻、枇杷、红小豆等。 </h3> <h3>食积:伤脾胃。 &nbsp;饮食影响健康,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可着劲喂孩子。孩子都积食了,家长还不知道。可以说,很多孩子生的病,都跟家长养护不当有关,而积食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养护失当行为之一。</h3><h3><br /></h3><h3>大人饮食不当,碰到应酬吃得更多;老年人由于肠胃功能减退,都会或多或少出现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胀等&quot;积食&quot;现象。</h3><h3><br /></h3><h3> </h3> <h3>食物没有被及时地消化吸收,就会郁积生热化火。积食是小儿生病的第一张&quot;多米诺骨牌&quot;,是因为如果有积食了,就相当于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要倒了,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很多家长都想不到的问题。 </h3><h3><br /></h3><h3>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quot;食咳&quot;。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内经》:&quot;食于胃,关于肺&quot;;《医学入门》:&quot;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quot;;《脾胃论》:&quot;脾虚肺最受病&quot;。 </h3><h3><br /></h3><h3>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h3><h3><br /></h3><h3>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h3><h3><br /></h3><h3>对策:发现积食后,应减少饮食量,同时适当配合一些食疗方,如糖炒山楂、白萝卜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顺气、健胃、补脾的功效。</h3><h3><br /></h3><h3>积食是&quot;标&quot;,真正的问题往往是&quot;脾虚&quot;,脾虚的人往往更容易积食。平常可适当补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栗子、小米、红枣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着凉等。</h3> <h3>穴位按摩和推拿手法对缓解有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 清大肠:从虎口开始,沿食指外缘推到指端; </h3><h3><br /></h3><h3>清胃经:用拇指从另一侧拇指手掌面的第2节推向指根。</h3><h3><br /></h3><h3>以上两个动作每次重复50~100次,每天一次即可。</h3> <h3>水积:伤肾。 水不但能滋养脏腑、经脉、肌肤、毛发等组织器官,还是津液、血液、胆汁的重要原料。人体对水的吸收、转换、运输和排泄,统称水液代谢。</h3><h3><br /></h3><h3>一旦这种节奏被打乱,人体各部位所需水的正常值也将随之改变,一些地方出现供水不足,另一些地方则出现水液过盛而产生潴留,这种潴留即是&quot;水积&quot;,中医称之为&quot;水肿&quot;。</h3><h3><br /></h3><h3>肾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可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肾脏&quot;失灵&quot;,就会发生水肿。生活中,小到熬夜后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肿、四肢沉重等都是典型病症。</h3><h3><br /></h3><h3>对策: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肿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桑葚等,还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h3><h3><br /></h3><h3>配合按摩掐合谷、点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能起到温阳利水、消除水肿的功效。</h3><h3><br /></h3><h3>需要提醒的是,肝脏、心脏、甲状腺功能下降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水肿。若出现严重、长期水肿,要及时明确病因。</h3><h3><br /></h3> <h3>膀胱经:人体最大排毒通道</h3><h3>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有67个,而且,膀胱经的主要部分都在人体的后部后背和腿后侧。</h3><h3><br /></h3><h3>古人把膀胱经比喻成人身体的藩篱,说它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h3><h3><br /></h3><h3>同时,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剌激膀胱经,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h3><h3><br /></h3><h3>膀胱经是掌握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膀胱经一定不能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能够把脏腑的毒通过膀光经后背的俞穴及时排出来。</h3><h3><br /></h3><h3>所以膀胱经还是排毒最简单、有效的一个通道。</h3> <h3>疏通膀胱经方法, &nbsp;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膀胱经不通敲臀就会很痛),还可用掌根从颈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也可用肘来揉。注意膀胱经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样可以刮痧、拔罐,点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h3><h3><br /></h3><h3>还可两腿绷直,俯腰两手摸地;向后仰身弯腰;以及仰卧起坐;还有许多瑜珈上的动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那就全可采用。 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