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听闻首博举办《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周末小憩,和孩子骑车来看,免费但需预约,一大早来,没想到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h3> <h3> 盛世收藏,于国于民皆是。1990年96年国家文物局举办了4届中国文物精华展。但是之后就没有举办过全国的大型展览。所以此次展览可谓二十年磨一剑,积二十年之大成者。据介绍 从调研到调集,文物专家走了22条线,从80家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选出800多件文物,最后精中选精,确定360件文物参展。从杨官寨遗址的仰韶文化、到新疆精绝古城的尼雅遗址珍宝,再到扬州隋炀帝墓随葬品、南海一号沉船珍宝,很多精美的文物都没有走出过本省、博物馆、甚至是库房。</h3> <h3> 展览名为"美好中华"。是以李泽厚《美的历程》与蒋勋《美的沉思》两部美学史力作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围绕"天地人道",展示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和传统哲学思想要义。分为序厅和史前、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h3> <h3> 顺着一条弯曲狭长的时光隧道,头顶上悬挂各个历史年代名称,缓缓走过,仿佛漫步于时光之河,颇有几步越千年之感。序厅选取了12个朝代不同类型的最具代表性文物,可谓"美中选美":</h3> <h3>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距今1万年。弧纹、三角纹、圆点纹等规则而又清晰,惊叹那时的古人茹毛饮血,却已能熟练地使用几何图案。</h3><h3>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提梁铜壶,是商朝最具代表性文物。</h3> <h3> 荆州熊家冢墓出土的玉龙凤虺(蛇形小龙)珮、陕西秦始皇陵出土的铜雁、湖北王宣明墓出土的银执壶等,古朴中蕴含大气,肃穆里不乏灵动。</h3> <h3> 展览第一部分"道法自然(史前时期)":展示新旧石器时代美的初创。这里有最古老的乐器(骨笛)、最古老的针(骨针),最古老的饰品(玉猪龙、玉璜),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些生活在一万年前的人们、尽管温饱都是问题,但是对美的追求,却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我们。</h3> <h3> 第二部分"天地之道(夏商周)":今天我们经常提及的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于商周礼乐文化。这里展示了夏商周时期的广义礼器(包括铜、玉、漆器等)以及汉字之美。依类象形的汉字在这一时期成熟,由此而奠定的中国"六书"书法,从记录功能升华为艺术价值,"力透万年尽国魂",几乎成为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遗产!</h3> <h3> "美好中华"展览有三件最具代表的文物,第一件是本章西周晚期的兔形铜尊,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出土。该墓甫一发现便获1992年十大考古发现。此尊为盛酒器。以兔为尊,属青铜器中首现。</h3> <h3>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之古蜀文明曾名震四方。铜眼睛形器体现了古蜀"眼睛崇拜",在华夏文明中独树一帜。半米多长的石虎,这尊几千年前的器物至今看上去依然"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在静态之中蕴藏着动感"。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木盘、木马等精美漆器,至今依然色泽如新、熠熠生辉,"置酒乎荥川之闲宅,设座乎华都之高堂"。汉代天府之国之富庶,通过他们展现无遗。</h3> <h3> 展现古楚文化的湖北省参展文物占了六分之一。荆州博物馆的镇墓兽、虎座鸟架鼓、蟾座凤鸟羽人,气势磅礴,威武壮观,占据了整个展览最显眼的位置。</h3> <h3> 蕲春县博物馆的金镶宝花簪、金扣等,造型独特、纹饰精美。</h3> <h3> 荆州市天星观村楚墓出土的凤鸟莲花漆豆,("豆"用于盛放腌菜、肉酱,与鼎、簋等组合为成套的祭祀礼器。)造型奇特:凤鸟立于蛇身之上,两爪抓住一条蜷伏成"十"字形的蛇,蛇尾后飘上翘至鸟尾下部顶住鸟尾,以起支撑作用。各部件用榫卯连接和生漆粘接两种方法拼合。那时楚人,已能运用物理学中受力平衡原理!可见楚之雄霸天下,当有其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h3> <h3> 第三部分"保合太和(汉唐)":汉唐盛世,儒家仁爱与道家无为既对立又统一,浓缩了儒道哲学的 "天人合一"思想应运而生。而这一时期,多民族融入,"天下大势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美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融合升华。最具代表的是齐聚南北方民族特色文物的佛光寺,其一隅在展厅重现,他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h3> <h3>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的跪射俑来到了这里。陕西唐泰陵出土的鸱吻,獠牙利齿,栩栩如生,他的生动逼真也吸引了素描写生者。</h3> <h3> "美好中华"三件最具代表文物第二件是隋炀帝的蹀躞金玉带。2013年扬州隋炀帝墓出土。蹀躞带就是可以悬挂小工具、饰品的腰带,据两唐书记载,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为紫色,由十三块组成。这条金玉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彰显帝王尊贵,隋炀帝墓的确认,很大程度上也缘由此带。</h3> <h3> 近年来有史料研究历史上真实的炀帝文治武功俱备,除了赫赫战功和泽被后世的大运河,科举制度也是在炀帝治下开创发展,影响中国几千年。《剑桥中国隋唐史》说:"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但从下面建设东都和完成运河体系这一节可以看出,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第79页] "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第81页] </h3><h3> 或许是炀帝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才致天下大乱而其本人也心灰意冷,客死扬州。"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如果说炀帝因其奢靡而致与桀纣齐名,此玉带罪责不轻也。</h3> <h3> 最具代表的文物第三件是2001年浙江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阿育王塔。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雷峰塔原为五代吴越国末代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而建,1924年9月倒塌。塔下镇压着白娘子的传说,难免让人们一直猜测,这个神秘的塔下埋藏着什么秘密。2001年发掘雷峰塔地宫,发现了钱俶作的《华严经跋》残碑和盛放金棺的阿育王塔,塔高约36厘米,四面饰有浮雕。通过镂空部分可以看到塔内的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金棺银塔是瘗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h3> <h3> 与之相比,还有一件巨型的阿育王塔似乎更加引人关注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出土于南京市大报恩寺遗址,檀香木胎,外包银皮,表面鎏金。塔身嵌有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砗磲(一种难得的深海贝壳)、玛瑙、玻璃和水晶。</h3> <h3>塔身上的纹饰精美繁复,仅一只20厘米山花蕉叶侧面,自下而上就有三幅高浮雕图像:白象转世、菩提成佛、佛祖涅盘。整座塔金光闪耀、气势恢宏,塔高1.2米,重50公斤,是中国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也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规格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h3> <h3> 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等稀世佛教圣物, "佛顶真骨"是世界现存唯一一枚佛祖释迦摩尼真身顶骨舍利,是佛教中无上珍贵的圣物。千百年来,佛顶骨的故事广泛流传。然而,至少在唐代以后,关于佛顶骨便再无记载。佛顶真骨千年后重现人间,震惊世界。</h3> <h3> 塔通体雕饰佛本生与佛传故事。塔座的四面有四幅大型的本生故事画,分别是"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光明王施首"、"快目王舍眼"和"尸毗王割肉饲鹰救鸽",反映了佛祖前生重大的善行。"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讲的是小王子发现了一只雌虎正给两只小虎喂奶,即将饿死。小王子想到母虎死掉,两只幼虎也会死掉,不忍心,刺伤自己流血,引得老虎吃了自己。后升至天国的故事。《本生经》中这样的故事多达500个。释迦之道,因果二字,前世种善因,来世结善果,有舍之因,才会有得之果。如果一切的恶都是由于欲望产生的,那么佛教倡导的就是舍弃,舍弃欲望,舍弃一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h3> <h3> 第四部分"和合能谐(宋元明清)":这一时期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继承了东周以来的儒学思想,并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哲义。经济繁荣与工艺技术革新,成为艺术发展的助推力。只明清的瓷器就占了整整一面博古架。还有一批是与"一带一路"有关的文物。</h3> <h3> 公道杯,古代饮酒用瓷制品。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如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一滴不剩。看来公道不公道,不止天知道,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知止、知足、则公道自然,贪得无厌,则过满招损。公道杯传说为当年朱元璋贡品九龙杯,朱用之赏赐群臣而窥探人性。当艺术遇到古人的智慧,便会融为一体,成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h3> <h3> 参观展览的有须发皆白的老者,乳臭味干的毛孩;有推着老人来看的、有抱着小孩来看的;有用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者,有用画笔从不同方位刻画者。。。。。人们的脸上,凝重中不乏兴奋。正如展览的序言所说:"为什么古典文艺依然感动着今天的我们?为什么陌生的艺术让我们感到亲切?。。。。"或许,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那种沁人心脾的感受。</h3><h3><br /></h3><h3>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尧舜、秦皇、汉武;夏商、汉唐、明清。。。。那时人那时事,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黯然逝去。但是,文化、艺术、生活;政治、礼仪、秩序。。。。那时情那时景,又在这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文物面前复原展现。惊往事几番成败,千年如瞬。传承的,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及那伴随着文化传统不断升华的美。</h3><h3>记于18,06,24</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