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20180516 第二天 西安----延安</b></h3><div> </div><div>延安,一个从小到大被老师无数次提到过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真正进入社会调研的第一站。</div><div><br></div><h3>小时候,在读革命老区的故事时,我也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象他们的生活,可又觉得那里离我很遥远,包括那段辉煌的历史也似乎模糊了。</h3><div><br></div><div>那么现在的孩子可能更无法体会那个年代的革命精神,因为那段历史离他们更遥远。</div><h3><br></h3> <h3>教科书中的历史如果无法走进你的心灵转化为力量,那就仅仅是一堆方块字而已。</h3><h3><br></h3><h3>入心,就要去切身体会延安这座城市,走进那里,感受它的文化与精神。<br></h3><h3> </h3> <h3>一下火车,我们就开始分组行动了。带组老师要实施“五个不”原则,只做个需要孩子们管吃管住的记录仪,并且孩子们的手机全部上交,上交手机后就不可能使用便利的导航系统到达三个任务地。</h3><h3><br></h3><h3>在这个手机网络横行的时代,没有手机似乎寸步难行,我也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完成任务的。</h3><h3><br></h3> <h3>他们想到了两个办法:一是询问路人,二是买一张延安地图。</h3><h3><br></h3><h3>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没有手机或者手机没有那么盛行的年代,我们也是用这样的方式,这也增加了我们与陌生人相处的机会。</h3><h3><br></h3><h3>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隔离了我们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活得像一个个孤岛。</h3><h3><br></h3> <h3>非常好,他们很快就问好了坐几路公交车,在哪站下,先去哪再去哪的这些问题。</h3><h3><br></h3><h3>我跟着他们,无论他们做得是对是错,我的心都很安定。做对了,咱皆大欢喜;做不对,那就一起跳坑,坑跳得越多越能长智慧。</h3><h3><br></h3> <h3>头顶上的太阳就像延安人民的热情一样火辣辣。我们走着走着,目的地似乎近在咫尺却怎么也寻不到,我们组的组员有点萎靡,大家决定先吃中饭再去找。</h3><h3><br></h3> <h3>吃饭时,为了省钱会在饭店里装好开水哦!而且还不忘讨论着小组课题要如何完成,真是个良好的开端。</h3><h3><br></h3> <h3>也许是吃饱饭有了动力,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延安新闻纪念馆,随后我们再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王家坪革命旧址。</h3><h3><br></h3> <h3>当我站在那里看着一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和珍贵的历史资料时,我仿佛看到了先烈们浴火奋战的场景,仿佛感受到了先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小时候无法明白的地方瞬间通透了。</h3><h3><br></h3> <h3>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挣很多钱去享受和挥霍着过完这一生吗?</h3><h3><br></h3><h3>不是的,我们的先列们也没有吃饱穿暖,并且他们的生命或许还非常短暂,可在历史的年轮里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或许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或许他们的名字寂寂无闻。</h3><h3><br></h3><h3>可如果我是他们,当我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最终有如此成就,我也一定会非常开心和自豪,我一定昂首阔步继续为之奋斗和努力,即使牺牲也永不言悔。</h3><div><br></div> <h3>可能正是读懂了他们的精神,所以站在那里,我心中升腾起一股力量来,胸中似乎有万马奔腾,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充满爱、满怀理想,坚定信念,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做出贡献的人。 </h3><h3><br></h3><h3><br></h3> <h3>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能感受到这些,慢慢来!他们也在逐步地进入状态中,也许全程下来,他们慢慢回味,才会回味到不一般的东西。</h3><h3><br></h3><h3>总体来说,每个组的孩子都表现得很不错,而且组员间相处得很好,他们相互调侃、相互嬉闹,和他们在一起仿佛自己也是位十几岁的少年。</h3><div><br></div> <h3>他们在不断地突破自己,就如子皓在今天的感受中说:“这一天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在公交车上找人换零钱,对于别人来讲这不算事,可对我而言却是难度极大的事。我一直都不敢去求助陌生人,因为我害怕被拒绝,但是结果却很感人。求助时,有人对我微笑,有人热心帮我翻找零钱……</h3><h3><br></h3><h3>当终于有人有零钱帮我换时,我恭恭敬敬地接过零钱,我感受到对方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h3><h3><br></h3> <h3>思远在感受中写到:“重温延安革命的光辉历史,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感觉自己离那段历史又近了许多,课本上带来的距离感在缩短,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记住更多的历史,看到最后还是挺感动的。</h3><h3><br></h3><h3>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能建立新中国,很难想象这需要拥有多大的信念和力量才能做到,这也正是我们来到延安需要学习的精神。”</h3><h3><br></h3> <h3>弘毅说:“纪念馆中的东西虽然在历史书上见过,但是远没有像现在实实在在地站在这里感受得更强烈,长这么大第一次沉浸在这种‘红色’文化中,让我如此震撼、如此喜悦。仿佛一腔热血由内而外被激发出来。”</h3><h3><br></h3> <h3>裕成说:“延安是我们小组第一个课题的研究地点。延安精神真的振奋我心。</h3><h3><br></h3><h3>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馆里,我热血沸腾地想去了解当代青年看完后是什么想法,不管是对这份文化,还是对历史的了解,又或是对这份精神传承的理解。</h3><h3><br></h3><h3>但是我们采访一位看似大学生的青年,当问到延安精神时,他却答不上来,这让我有些无奈,也不禁沉思。</h3><h3><br></h3><h3>反思自己,往好的方面想,这位青年很真实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不过真实的背后显示出欠缺的东西。</h3><h3><br></h3><h3>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种很高尚的品质,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而我们对这种精神传承还远远不够。</h3><h3><br></h3><h3>我想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多去了解中国的精神文化,它非常的博大精深,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h3><h3><br></h3> <h3>二组还去了延安大学和路遥馆。这两个馆给了他们很大的震撼。</h3><h3><br></h3> <h3>裕成说:“因为最近在看《平凡的世界》,回看作者的生平让我有了另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被路遥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打动。</h3><h3><br></h3><h3>“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种格局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h3><h3><br></h3><h3>我总结自己一天下来欠缺在哪?我想是自己为小组贡献不够,这背后是我对自己的不信任,害怕自己不好,我又特别想得到认可,如果被打击就会逃避,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出来。我想这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这种屏障,变成更好的自己。”</h3><h3><br></h3> <h3>尹航说:“想起刚出发时自己想回家,就觉得很可笑。那个被恐惧支配的我一直忧心忡忡,真正让我坚定此行的是在延安的经历。</h3><h3><br></h3><h3>第一次采访仍记忆犹新,我和同伴们踯躅不前,一直跟在几位老人后面,我紧张不安,蹲在地上直发汗,我害怕失败,我害怕与陌生人交流,我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还有好奇的围观。</h3><h3><br></h3><h3>最终在同伴的鼓励下和自己不愿意留有遗憾的逼迫下战战兢兢地朝他们走去,低着头转着眼睛完全不知道看向哪里,老人们疑惑又警惕地看着我们,我慌张又支支吾吾地声如蚊子般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含糊不清。</h3><h3><br></h3><h3>老人们不得不提高音调问我,我感到更加无助和恐惧,我慌乱地看向别处,发现有人看向我们,我急得只想往外跑。</h3><h3><br></h3><h3>最后,在采访对象一次次“逼问”下,我只好再次重复,结果是意想不到的,老人们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时代和对现实的看法与意见,我们蹲在地上倾听,我顺利地完成了采访。</h3><h3><br></h3><h3>突然我不再在意老人们的话语对我们是否有帮助,我只是为自己来之不易的突破而真切的感动,还有非常感恩老人们的和善给我带来了信心。”</h3><h3><br></h3> <h3>看到孩子们的感受,是不是很欣喜。</h3><h3><br></h3><h3>是的,作为老师,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在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会为他们一点点的进步而开心不已,为他们每一次的跨跃而雀跃欢呼,我们是他们最忠实的<b>“坐在路边鼓掌的人”。</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