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是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当今社会,人们对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有的从政治高度分析,有的从历史方位解读,有的从自身的经历谈体会,有的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评论。虽说已经过去了50年,仍然是众说纷纭,但我们相信,历史一定会给它一个客观公正的结论。回首50年,我们守望记忆中的芳华,感恩草原上的成长,更为第二故乡四子王旗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动。展望未来,再经过3年、30年的艰苦奋斗,走上生态发展之路的四子王旗必将变得更加亮丽!</h3> <h3> 追忆芳华篇</h3><h3><br></h3><h3>眺望蓝天白云,俯瞰无垠的草原,这里是我们走入社会的起点,有我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h3> <h3>2018年6月12日,曾在原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乌兰忽洞大队插队的12名天津知青和10名呼市、乌兰花镇知青,开启了追忆芳华、感恩草原之旅。</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巴载着归乡心切的知青们,在柏油路上行驶,回乌兰忽洞的路已不是旧时的草原路,当年俏姑娘帅小伙,如今两鬓染白霜。近乡情更怯,梦里的乌兰忽洞是否还是原来的模样?旧时的乡亲是否还认识离开草原多年的我们?……🤔🤔</font></h3> <h3>1968年9月7日,天津十六中和女四中的14名热血青年,满怀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乌兰忽洞大队,受到牧民马队的热烈欢迎,从此与草原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蓝天白云下,红旗飞飘扬,身着节日盛装的牧民乘马飞驰而来,那情景让我们终生难忘!</h3> <h3>回想当年,每当我们满脸汗水,一身疲惫地从地里归来,每当我们放羊赶牛,步履蹒跚地从畜牧点归来,每当我们牧马放驼,风尘仆仆地从远方归来,看到那排知青房子袅袅炊烟,烁烁灯光,这种到家了的踏实感觉油然而生,今日回味起来仍然温暖在心间。</h3> <h3>在这个曾经的乌兰忽洞大队知青点,许多房子遭风雨浸蚀都已倒塌了,只能见到地上残留的土脊。只有这间残破的旧房子被乡亲做为对知青的念想保存了下来。它怀着对知青不能割舍的深情,顽强地屹立了50年💪💪💪,盼望着它的主人们重返草原。</h3> <h3>今天它终于等到了主人们集体归来的这一天! ✌✌✌</h3> <h3>赶牛车去大庙买粮食,回来时迷了路。幸亏老牛识途,把我们拉回了乌兰忽洞😓😓😓。这张照片做为记载当年知青劳动生活的代表作,现在仍被四子王旗博物馆展出和收藏。</h3> <h3>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社会和老百姓,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学习了生产生活的技能,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此,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命运怎样对待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迎难而上,刻苦努力,从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准则。草原的经历令我们终生难忘,可以说草原锻炼了我们,草原成就了我们。</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草原上,我们曾教那些淳朴的蒙族孩子学汉文,为牧民看病,为蒙族大嫂接生,给要结婚的小伙子打家具,骑着毛驴去追赶小俩口打架杠(当地话,跑了)了的年轻媳妇;曾在地里打拉动锄草,割莜麦刨土豆,趴在地上拔麦子;曾挤羊奶派羔子,踩羊砖修羔棚,笊羊毛剪羊毛;曾给牲口治病,轰着羊群归圈,赶着牛群饮水,在深夜寻找走失的骆驼,赶回被风雪挟裹的马群,这一幕幕仿如就在昨天。</font></h3> <h3>用草原上最隆重的礼节热情地欢迎远道归来的知青。</h3> <h3>悠扬深情的敬酒歌在草原上迴荡,装满了下马酒的银碗敬献在每个人的唇边,微酸甜味的马奶酒,从唇间流入心田,感动了所有的人。</h3> <h3>手捧充满祝福的蓝色哈达,禁不住红了眼框,端起装满美酒的酒杯,话语哽咽真情难掩。</h3> <h3><font color="#010101">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端上煮好的整个羊背。</font></h3> <h3>嘎查书记六斤半十分欢迎知青远道而来,引吭高歌一曲表达自已的心情。</h3> <h3>嘎查长浩斯巴雅尔是我们的朋友桑杰的儿子,曾两次到天津看望知青叔叔阿姨,并积报参与了这次乌兰忽洞天津知青纪念下乡50周年活动。他热情地介绍了瀚乌拉嘎查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瀚乌拉嘎查是由原乌兰忽洞和东达图两个大队合并而成,现有草场面积92万亩,常住人口140户。在嘎查党支部的领导下,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几年修了水泥路,完成了国家修建暖棚项目,家家户户门前打了甜水井,80%的牧民用上了高压电。现在正在拉光缆,让牧民坐在家里可以看电视看电影,计划给各家各户通自来水,让牧民足不出户就能喝上甜水,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发自肺腑的说:党的领导好,国家政策好,老人家们的福气好👍👍👍</h3> <h3>瀚乌拉嘎查是四子王旗的优秀嘎查。</h3><h3><br></h3><h3>在嘎查办公室前合影留念。<br></h3> <h3>穿着蒙古袍,回想起青春年少的模样。</h3> <h3>夫妻双双把家还👫。</h3> <h3>舞姿仍然曼妙婀娜。</h3> <h3>举手投足充满了蒙古风情。</h3> <h3>重游故地大庙,专门去了当年公社的招待所,现在是活佛的产业。记得1968年9月6日,我们到达大庙的第一个晚上就住在这里。9月3日从天津出来时还是夏季,没想到草原秋来早,晚上睡觉必须盖棉被了。仗着年轻力壮,想咬牙抗一夜,到了半夜冻得钻到铺在炕上的毡子下,互相拥抱着挨过一夜。早上一看成一群土地奶奶,不禁哑然失笑。😡😡😡</h3> <h3>过去的大庙只有一条街,一个供销社,一个馅饼店,一个邮局,一个粮店。到庙上逛一逛,就象是逛天津的和平路劝业场,心里倍爽。如果再到俗名高秃子‘’馅饼店‘’吃上一个馅饼,那会令人幸福上好几天。😛😛😛</h3> <h3>难忘的美味——大庙馅饼。😋😋😋</h3> <h3>舌尖上的记忆——汆羊肉。😜😜😜</h3> <h3> 感恩草原篇</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岁月更叠,物是人非,留下的是那不曾忘却的草原父老乡亲。</h3> <h3>当年草原上的乡亲们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们这群来自天津的特殊知青。在我们最困难最窘迫的时候伸出了温暖的手,我们感恩他们。已逝的老书记嘎拉马斯登,与我们年龄相近却早早离我们而去郭田、党克、江希日,驼倌其木德,马倌二娃子,曾在小学校学习汉文的小班长苏格尔,他们的音容笑貌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h3><h3><br></h3> <h3>老支书嘎拉玛斯登是远近闻名的能人,在他的带领下,当年乌兰忽洞大队是红格尔公社的富队。虽然在那特殊的年代他已不担任领导,但对知青却有一份贴心的关照,也赢得了大家对他们尊重。老人家去世多年了,老书记的女儿仁斯勒玛也从羞涩的小姑娘成为了老额吉,但她与知青的情谊随着岁月的流逝却愈加醇厚。</h3><h3><br></h3> <h3>全家盛装迎接远方归来的知青。</h3> <h3>甘霖的美酒,醇香的奶茶,丰盛的奶食,美味的手把肉,馅大皮薄的饺子,把我们带回了当年,沉醉在浓浓的乡情中。</h3> <h3>仁斯勒玛的一曲蒙古长调充满了深厚的情谊,久久回荡在草原上,知青的心中。</h3> <h3>衷心的祝福,美好的心愿。</h3> <h3>我们全体天津知青都离开乌兰忽洞的时侯,老支书的外孙女塔娜还未出生。听说这次天津知青集体回来,她向远在蒙古乌兰巴托的单位请了假,专程赶了回来。向知青叔叔阿姨献上一杯草原美酒,捧上装满了特意从蒙古带回来的奶糖银碗。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蒙古族牧民的淳朴、热情、善良、好客和对知青的深情厚谊!</h3> <h3>去看望相熟的老额吉。</h3> <h3><font color="#010101">看望郭田的遗孀。郭田曾是管理知青工作的队干部,大家对他当年关心爱护知青的事情依然记忆如新。我们不少人还曾参加过他的婚礼,那个漂亮的小媳妇如今已是满头白发。象许多乡亲一样,一见面她竟然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离别时难舍难分。😟😟😟</font></h3> <h3>天津知青们宴请在乌兰花镇定居的乌兰忽洞牧民们,把手言欢,畅谈当年事,共叙离别情。</h3> <h3>与老乡亲们合影留念,情深谊长。</h3> <h3>天津知青宴请在大庙定居和瀚乌拉嘎查畜牧点的老乡们。</h3> <h3>座落在大庙的凯信文化传媒公司的红格尔旅游写生创作基地为我们提供了重逢的场所。苗圃住宿点更是拍摄星空的绝妙之地。夜阑人静之时,坐在院内的木椅上眺望夜空,繁星点点,银河璀璨,令人迷醉……</h3> <h3>心灵手巧的皮匠王尚志已经80多岁了,由女儿搀扶着到知青广场看望大家。</h3> <h3>90岁高龄的常木匠带着老伴来赴聚会。</h3> <h3>听说当年的天津知青回来了,能够来的老乡亲们都来了。这一桌的乡亲们最大的90岁高龄,最年轻的也近70岁了。</h3> <h3>这是谁家的老板子(老婆)竟这样面熟?!</h3> <h3>紧拉着的手,说不完的话。</h3> <h3>亲切交谈离别后的大事小情。</h3> <h3>当年追着知青大哥后边的小丫头宝达是上海孤儿,如今相见欣喜万分,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在草原上放羊时。</h3> <h3>陪我一起看草原,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美妙的歌声回荡在万里无垠的草原。</h3> <h3>送上我们的小礼品——砖茶和特意从千里之外买来的天津特产"十八街大麻花"。</h3> <h3>牧民桑杰在我们插队时只有15岁,经常到知青点来玩。从不在大厅广众前唱歌的他,以特有的浑厚嗓音唱了一段蒙族数来宝,表达对知青的深情厚谊。</h3> <h3>知青介绍自己。</h3> <h3>合影留作纪念。</h3> <h3>当年的学生们热情宴请他们的知青老师。</h3> <h3>常家老哥俩儿的7个子女专门邀请我们相聚,提起他们当年被知青老师称为‘’四个小坏蛋‘’时做的糗事,大家一起爆笑不已,就象回到了当年那复式教学简陋的教室。他们介绍了每个人和家庭的情况,感谢知青老师用知识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知道外边的世界。如今子女们完成了高等教育,事业有成。</h3> <h3>在乌兰花镇东梁著名的知青广场合影留念。</h3> <h3>与瀚乌拉嘎查"大拉嘎"一起拍一张😀</h3> <h3>仍是当年模样,腰身挺拔,意气风发。</h3> <h3>这是我们参与捐款栽种的知青林。</h3> <h3>知青林留影。</h3> <h3> 不忘初心篇</h3><div><br></div><div>当年我们在草原时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为草原的文化传播和建设发展奉献了力量。这次返回四子王旗,我们虽已年近古稀,但还是希望把杜尔伯特的美景介绍给世人,为草原的旅游发展尽我们的绵薄之力。</div><div><br></div><div>让人不能忘怀的知青敖包,记录着航天伟绩的神舟降落点,历史悠久的净州路,鼎盛一时的希拉穆伦庙,油画般的格根塔拉旅游点,绿草茵茵百花盛开的高山牧场,鲜为人知的布日嘎斯图黄花沟,还有横空出世的大红山,一树三种叶的胡杨林,奇石兀立的夏日哈达……,无一不是草原旅游的亮点🤗🤗🤗。还可品尝四子王旗的地方小吃,东梁烧麦,冯学文羊杂碎,杜尔伯特蒙餐,大庙馅饼……无一不让人流出口水。😋😋😋</div><div><br></div> <h3>👉四子王旗从1968年9月至1977年8月曾接收京津沪等地知青6026名,在乌兰花镇东梁上知青建了一座知青敖包。知青敖包——这四个字是我们乌兰忽洞天津知青于铁铸所提写的。👍👍</h3> <h3>去祭祀知青敖包一直是我们的心愿。围绕敖包转三圈,献上我们的哈达。祈祷草原风调雨顺,水草丰美。祝福牧民幸福安康,富足美满。祝愿知青们身体健康,万事顺意。</h3> <h3>👉四子王旗又被称之神舟草原,我国的神舟飞船都是在这里降落的。我们特意到神舟五号降落的地点合影留念,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鼓掌👏👏👏,为我们的航天英雄们点上一个大大的赞👍👍👍。</h3> <h3>👉建于金、元朝代的净州路故城。</h3> <h3>👉希拉穆伦庙在红格尔苏木所在地,是一座享誉中外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在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区有较大影响。它曾经辉煌一时,信众无数,在塞北草原树立了较高的宗教地位。我们在这里插队时亲眼目睹了它由恢宏变得只剩三个做为仓库的独贡。这也是我们在天津聚会时经常提到的一件遗憾事。</h3> <h3>我们盼望大庙的烟火能够鼎盛,成为既有宗教信仰传承,又有文化历史的旅游点,让更多人知晓这个草原深处的庙宇,了解蒙古族铁马金戈跌宕起伏的史诗。</h3> <h3>藏经阁</h3> <h3>👉即将投入使用的四子王旗博物馆。</h3> <h3>这里还有在犀牛化石发掘地原址上盖起的犀牛化石博物馆,记载了杜尔伯特草原上气候变迁和生物衍生。</h3> <h3>👉四子王旗刚修缮好的最大旅游点——格根塔拉,犹如一幅浓彩淡抹的油画。</h3> <h3>在格根塔拉合影留念。</h3> <h3>夕阳晚霞辉映着格根塔拉,梦幻迷茫。</h3> <h3>蓝调天空衬托下的观礼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h3> <h3>空中俯看夜晚的格根塔拉,显现着一种朦胧的美。</h3> <h3>👉高山牧场在四子王旗、武川和卓资县三县交接处,是水草丰美的草甸式草原。到这里来放逐心情,放飞自己,使人心旷神怡。</h3> <h3>坐在野花盛开的草甸上,享受大自然的妩媚。</h3> <h3>遍地盛开的小花,张扬而肆意。</h3> <h3>记录下草原的美景。</h3> <h3>👉美丽的布日嘎斯图沟——藏在草原深处少有人知的旅游景点。在这大旱之年,塔布河的水依然潺潺,绕过巨石蜿蜒流向远方。巨大嶙峋的花岗岩矗立河两岸,生命力旺盛的榆树从石缝中钻出,黄花遍地盛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胜过四子王旗著名景点敖特其沟。</h3> <h3>我们在蒙汉文条幅上留言并签名。</h3> <h3>与嘎查长浩斯巴雅尔交接横幅。请他将这两个横幅挂在嘎查办公室的墙上,留作纪念。</h3> <h3>乌兰忽洞天津知青纪念下乡50周年,重返第二故乡的追忆芳华,感恩之旅结束了,而我们的心依然留在了草原,永远留在了草原。守望记忆,不忘初心。</h3> <h3>远在加拿大的乌兰忽洞天津知青发来微信:‘’祝贺下乡五十周年草原之行取得圆满成功! 我虽然没有参加,但是激动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你们的照片,分享你们的快乐。平时我都不唱歌,这几天总是情不自禁的哼唱起草原歌曲‘’天边‘’。期待早日看到你们编辑的草原之行美篇。‘’其他未能参加这次活动的知青也在一直密切关注着活动过程,送上他们对父老乡亲的问候。</h3> <h3>1968年9月3日,在赴内蒙火车上,带队老师将天津女四中女生和十六中的男生叫在一起介绍相识,组成了集体户。奇特的是,这些女校出来的女生不会与男生打交道,足足两年的时间,很少与男生说话。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来往很少,以至离开草原后也联系不多。为了这次集体重返草原,大家接触多了起来。尤其在这次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集体户的温暖,深深感到友情的珍贵。</h3> <h3>评论精选:</h3> <h3>辛苦啦!首席摄影师😄😄😄</h3> <h3>感谢热情的摄影师无私的投入👏👏👏</h3> <h3>向认真细致的两位财神奶奶致敬👍👍👍</h3> <h3><font color="#010101">今年杜尔伯特草原遭遇大旱,草场枯黄,雨水稀少,农牧民盼雨心切,希望国家关注,给予政策扶持。我们亲眼所见,内心焦虑,企盼长生天早降甘霖,草原风调雨顺,农牧民生活幸福,吉祥安康!</font></h3> <h3>草原恋歌词</h3><div>歌手:齐峰</div><div><br></div><div>草原哪草原啊</div><div>我可爱的家乡</div><div>马背呀</div><div>马背哟生命的摇篮</div><div>你用圣洁的乳汁把我哺育</div><div>你用深情的歌声为我催眠</div><div>那朝霞般的篝火</div><div>给了我无限的温暖</div><div>那白去似的绒毛为我抵挡多少风寒</div><div>不论我走到哪里</div><div>总听得见马头琴在歌唱</div><div>不论我离开你多远</div><div>总闻得到奶茶的香甜</div><div>牧场哪牧场啊</div><div>我智慧的源泉</div><div>马蹬啊 马蹬啊 </div><div>我人生的起点</div><div>你用闪光的格言把我教诲</div><div>你用凶猛的风暴将我锤炼</div><div>那流沙般的岁月</div><div>给了我牧人的勤劳</div><div>那荆棘似的征程</div><div>赋予我骑手的勇敢</div><div>不论我走到哪里</div><div>总看得见你在举目遥望</div><div>不论我离开你多入</div><div>也忘不了你美好的心愿</div><div>啊哈哈嗬咿</div><div>啊哈哈嗬咿 </div><div>咿哟嗬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