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会理四大传说 </b></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理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其悠久的历史文明,遗留下了很多古迹和民间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东南西北四大景致。它们分别是:《东岩瀑布》、《西岩滴水》、《南岩放光》、《北岩淌米》。民间曾流传着顺口溜:</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岩瀑布水朝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岩放光亮天边,</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岩滴水金盆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岩淌米养凡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只因僧人不行善,</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仙子一怒转仙山”。</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来瀑布起浪烟</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来放光火朝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来滴水金盆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来出米救凡间</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88年刚进城工作那年,听在县医院工作的大哥罗运翔讲述古城会理历史,城郊有"四景“:东岩瀑布,西岩滴水,南岩放光,北岩淌米。当片警去瀛洲公园时看到长廊处有“东岩瀑布”的画,联想"东岩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诗句,多次冲动着想实景实地看就竟。在会理工作生活三十年了,作为会理人的我,东岩瀑布就竟是什么样子,三十年来,东岩瀑布一直停留在传说中。17年7月一天午三点,我冒着烈日一人徒步翻过烟冲山进爱国村沟底,夕阳西下,东来瀑布不知何时到达。天气炎热,口干舌燥,天色已晚,安全起见,打道回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年雨季时节,又产生不睹"东来瀑布心不甘。多少个星期日的冲动,昨天终于如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点起床后,去羊肉馆点了大碗羊肉,吃了两大碗饭。准备带上相机结果没电,就用手机将就着拍吧。从古城出发,一路随拍刷屏,跟着感觉走,中午12时我一个人来到爱国村水泥路尽头,土屋门牌上显示:龙潭组。有"龙潭",说明"东来瀑布"也不远了。凭借山势,我沿着左基耕道艰难的爬上半山腰站在"滞洪水库"沟渠上。顺着沟渠往里走,山野空旷,静无人声,仿佛天地之间,阴气沉沉,乌云迎面扑来,往下看绝壁直下百丈,上看不见顶伴有溪流飞溅,前看"滞洪冰库"坝基下"东来瀑布近在尺尺,但沟渠埂横绝壁而过,宽约一尺,恐高,悬晕,脚在打闪闪,粉身碎骨尤然而生,再往前不可能了,往后撤遗憾顿生。从"东来瀑布地势判断,我走错路了,走高了。回撤百米,选位稍微平缓下山倒退攀爬着用了近一小时下到河中。十分钟进入东来瀑布角下:三瀑一潭,没有游人,只有瀑布飞流直下,振聋发砻,空谷传声,水溅高天,浑朴相杂,手机连接电池随拍,天空雷呜中正雨淋淋。闪入潭旁棚户避雨,惊出冷汗见:棚户内一干尸身着黄胞,躺卧正中,四周红布飘逸,阴森森,背脊心痒唆唆的……走进一看是凡人供奉的石神:小雷神。口中念念有词:小雷神啊,老兵仰慕到此,多有打扰,我还要拍片,你就别生气打雷下雨了...结果雨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温馨提示:户外活动最好结伴而行,此次"东来瀑布"之行一言难尽。</h3></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咏会理东来瀑布<br>晏玉学<br>万丈垂天一字宽,玉碎青山几髻簪。<br>但求凌空龙巨响,不作折蛇水涓涓。<br></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东来瀑布在古城东面</b></h1> <h1><b>【东来瀑布】徒步从古城出发路径有白马庙翻烟冲山进爱国村进入,驱车从东垻一一沙沟一一爱国村龙谭组水泥路尽头过桥山用下,弃徒步进入。</b></h1> <h1><b>老兵徒步从报恩寺____东坝一一沙沟一一爱国村龙潭组进入,大约7公里。</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东坝往沙沟方向,水泥路</b></h1> <h1><b>从东坝徒步进入【东来瀑布】的田园风光</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沙沟路段</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爱国村路段</b></h1> <h1><b>龙谭组过桥停车,改徒步大约两公里</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走下面基耕道顺山进入</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过河</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爬上右边堰沟到达</b></h1> <h1><b>【东来瀑布】分三瀑:左中右,相距各百米</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右瀑</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中瀑(主瀑布)</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咏会理东来瀑布</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晏玉学</b></h1><h1><b> 万丈垂天一字宽,玉碎青山几髻簪。<br> </b></h1><h1><b> 但求凌空龙巨响,不作折蛇水涓涓。<br></b></h1><div><b><br></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左瀑</b></h1> <h1><b>关于【东来(岩)瀑布】的传说</b></h1> <h1><b> 据会理州志《地理志说》元属会川路记载:“雄惠湖,在东川府会理州赊罗弥聚山,深不可测。中有二禽,一红一绿。湖旁林木茂蔚,每叶落泉中,禽则衔去。士人谓其中有灵物。” 赊罗弥聚山可能就是瀑布旁边那座雄伟的险峰,雄惠湖可能就是瀑布下那个枯涸了的石潭。这段文字可算对“东岩瀑布”传说较早的记载。<br> </b></h1> <h1><b> 在从前,当你来到吊脚楼小龙滩附近,就会感到有一种轻微的轰鸣震颤着心扉。寻声抬头瞭望远方,万木葱笼,旁无所见。沿尖山河口,顺溪流而进,两山夹峙,林木遮天,藤箩密布,浓荫蔽日。跳过无数石堆,翻越一处溪中的陡岩,这时,从迎面的苍翠山顶,有一条银龙似的山泉急驰而下,到了半岩,被一块园形的横轴石梁拦住,于是那山泉沿梁散开,顺轴翻卷跌落,恰似一匹宽约十丈的白练,不断凌空飞舞,然后飘入潭中,发出“轰轰”的击鸣。这景色,确实称得上绚丽奇观!<br> </b></h1> <h1><b> 不知哪年,在东坝的吊脚楼,有个刘进士“告老还乡”。他在外当了几十年高官,搞了十几驮马金银回来,要找一个安乐窝。州官陪他看了几座“名门巨宅”,都不合进士大人的心意,最后选定了在东岩瀑布旁边,修座院落以愉晚年。谁知刘进士把走马转角楼的“进士及第”大院修起后,他虽然可以早晚欣赏瀑布的美妙奇景,却也给游人们吃水、讨茶、歇脚的方便。最恼火的是:州官、学政等等“附庸风雅”的地方官,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带起夫人、轿夫衙役,送去一张大红帖子拜候,起码也要打他顿把腊肉豆花饭的“秋风”。刘进士感到厌烦极了,算盘一敲,每个月至少有十两银子不对头,这个素来爱钱如命的进士又怎能不心疼呢?<br> “毁掉它!”刘进士气得跺脚。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办了四样菜,两斤酒,请来两个石匠。石匠吃得肚儿圆圆,脸儿红红,拿起钻子手锤,从山边爬到岩上,用麻绳吊将下来,“乒乒乓乓”,把那横轴石梁打了。“轰隆隆!”突然雷电交加。当石匠打断了横轴石梁,听得嘤嘤有声的时候,在雷电中忽然看见一个穿红袍的天神,一个穿绿袍的天神,从空而隆,口吐火光,飞向刘进士大院,霎时之间,大院化为灰烬!刘进士狼狈不堪,只好仍然搬回吊脚楼居住。<br> 从此,山泉小了,瀑布不飞,树木凋零,景色荒凉;所谓“东岩瀑布”如画的风光,留给人们的只是梦幻般的向往。(文:网络)</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会理霁虹】东岩看瀑<br> 知道“东岩瀑布”这个景点的名字,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从乡下进城来,去逛瀛洲公园,在公园长廊中就见有“东岩瀑布”的画。画上东岭巍巍,瀑流仿佛滚滚而来之云彩,从九天倾泻而下,画外亦能听见瀑落处的龙吟虎啸之声。<br>之后,我对“东岩瀑布”便有了一份深切的向往。<br>再后来,我便进城工作了,工作单位是文化馆,查找资料很方便,将老版本的《会理州志》翻开一看,始知,它是古会理州“十大景点”中一处。古时会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很多,会理的文人们为其安上了既贴切而又有文化深意的名字,并且景点与景点的名字联在一起便是绝妙佳对。你看:东岩瀑布,西岭泉琴;南来放光,北岩淌米;东山石龙,西寺蟠松;塔峰翠霭,玉屏朝霞;金江夜月,莲沼风清。景点与景点之间遥相呼应,文化的自然的美交融在一起,这便是景点中的大家闺秀了,怎不令人心驰神往。<br>《会理州志》名胜篇记载:“东岩瀑布,治东三十里,岩巅飞涛百丈,从云雾中喷薄直下,至岩半横承一石,激而倒卷,望之如白练翻空,折叠下垂,岩脚有隙地,大可半亩,循径可入,携樽小坐,恍身于水晶帘内也。”<br>从此记载看出,这是一个大美之去处。如将黄果树瀑布移来,比肩而立,可能也要大逊其色。<br>“东岩瀑布”之美,美在其势,崖高,瀑流如落云天,而又倒卷翻空,似云涌海怒;美在其文化,如此壮美之景,与会理文人、云游而来的文人以及作为古道要地经过会理的官员们一相媾合,便产生出绝美的诗句,代代相传,名声远播。<br>明代会理诗人马昴有诗赞道:<br>东岭巍巍欲插天,源泉流下翠微巅。<br>遥看白练悬苍壁,却讶银虹饮碧川。<br>夜静寒声鸣珮急,雨余飞沫溅珠圆。<br>潺潺不息归沧海,好作恩波遍八埏。<br>马昴先生是明代较有名气的诗人,著有诗集《麦轩诗集》,作为一个文人,竟有“潺潺不息归沧海,好作恩波遍八埏”的胸怀,身居一隅,却心系天下,这难道不是东岩瀑布贯注给他的吗!<br>本想邀约三、五个朋友,到“东岩瀑布”赏景,携酒带杯,在岩脚隙地处,循径而入,然后痛饮三百杯,再然后醉赶斜阳,柱杖而归。<br>人生总有很多时 候,当你充满热情时,会突然遭遇一盆冷水;当你为自己集聚了无数美好的梦想时,却又不得不面临荒凉的现实。遗憾得很,竟从一个朋友的口里得知,这个千年美景已遭破坏,无景可看了。朋友去过那里,他说,他一度为那个景点遭破坏而痛心不已。<br>美景消逝,如美女夭折,怎不令人悲泣。为此我伤感了好久,也自然打消了去看“东岩瀑布”的念头。有时也不死心,常向去过的熟人打听,都告诉我:已徒有虚名了,有些荒凉,更没有云瀑飞落,只有一小股水从崖顶滑下,听得见一点小小的水流之声。<br>那么,这处美景是怎样被破坏的呢?一次到果园乡下队,到了爱国村的沙沟,同行的人告诉我,从沙沟再进去几公里就是“东岩瀑布”了,我想了解一些有关“东岩瀑布”的事情,便在桥头上坐下来,与桥头小货店里的老者聊了起来。老者为我讲了一则故事:<br>明朝的时候,就在桥前面的一户人家出了一个刘进士,刘进士在外面的官当得很大,家里自然也风光,前面整个一片都是他家的房子,门前挂了一块“进士扁”,经过他家门前的文官要下骄,武官要下马,好不威风哟。城里的官员士绅经常去“东岩瀑布”游玩,回来后都要到他家拜访,刘进士在任上,大夫人留在家里主持内务,接待的人越来越多,吝啬的夫人掰起手指一盘算,觉得一年下来,家里要贴很多银钱来招待客人,一点不划算。要怎样才能阻止这些人来呢,想了半天,终于想明白,问题出在“东岩瀑布”上,如果把它毁掉,就没有人去游玩了,也就没有人再上门来打秋风了。夫人横下心来,请了一帮人,腰系绳索,坠到瀑布的半岩,将横承的那块石头打掉了,瀑布没有了原先的气势,没有人再进去游玩了。<br>刘进士确有其人,与杨升庵之父杨廷和同时,官至云南布政司参政和贵州布政使,后来再往上升没有不得而知,按现在对应来说,他至少该是正部级官员了,而且据说他的官声很好,他的夫人想来不至于那么小气的,看来,那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当不得真。那半岩的石头也许是地震时落下,也许本来就没有掉落,只是因为树木少了,水小了,翻卷不出云瀑了,人们找不出其它原因便编出了这个故事。何况,刘进士是明朝人,“东岩瀑布”到了清朝还壮观得很,清朝的文人们还写了很多赞美它的诗词哩!<br>通过走访,得出这样的结果,瀑布是逐渐衰落的,先是因水小而失其“势”,瀑失其“势”,亦如人失其魂魄,渐渐地病弱而枯槁了;但真正促使“东岩瀑布”无瀑的原因是:大炼钢铁,砍树烧炉,树木砍光了,水越来越小,它的“势”越来越弱。随后,大搞水利建设,人们在瀑布上面筑了一道坝,建起了一座水库,将水蓄积起来用于农业生产。经历了清末、民国战乱饥荒,人们饿怕了、穷怕了,无论当政者还是普通社员心里都只有种粮食的想法,怎么会为了一个景点而放弃修水库的大事,何况,赏景游玩,那是资产阶级腐朽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狠狠批斗才怪。<br>此后,我再未产生过游“东岩瀑布”的想法。<br>上前年,原广电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前去游玩,回来后告诉我,那里的植被现在恢复得较好,另外,他在瀑布附近的崖壁上发现了一处石刻,内容是:“永禁砍伐”四个字,下有落款,为同治时会理州正堂,他同时还带回了图片资料。电视台的记者随后赶去拍摄,制作了专题节目。<br>我心中的“东岩瀑布”不是那么荒凉了,何况,还有文化遗存。我内心里再次萌动了前去游玩的念头。<br>今年,县上积极筹划,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对旅游事业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保护和利用好会理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东岩瀑布”有无开发价值呢,我决定前往一观。<br>从紫云桥坐上电三轮,六、七分钟便到了果园乡爱国村的沙沟,师傅说里面的路不很平,他不送了,告诉我们,沿河进去就可以走到。一条土路沿河而上,河中水流不大,但河两岸长满了绿柳,满河谷的绿色送来阵阵清风,令人心旷神怡。不知这条河叫什么名字,连问几人,都说这条河没有名字。这么美的一条河没有名字,真可惜。随口出了一对上联:沿河观景,不知河为何名。请同行人对,走了很长一段,同行人未对出。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谋下联,自己也没有对上。这条河、这条路,其实应该叫文化河、文化路,古代那么多文人从这条路上过,写出了那么多赞美“东岩瀑布”的诗,我想,这条路、这条河一定给了他们很多灵感。回到城里翻看州志,原来这条河是有名字的,就叫“瀑布河”,因景而取名,自然随意,细品还有诗意,比我的文化路、文化河好哪儿去了。只是,可能太雅致了,这个名字只在士绅中流行,当地的老百姓竟然不知道。<br>大约走了六、七公里,到了河的尽头,见前面两山夹峙,迎面崖壁高耸。“东岩瀑布”出现在眼前了。我跌坐在地,万分惊讶,眼前的山崖竟有六、七十米高,抬头仰望,与天一般高,难怪,古人们说瀑布是自天而落,山崖向前俯身倾斜,崖脚有一空洞,所以古人才可寻隙而入,置身水帘洞中。瀑前有一个六、七十平方米的水塘,透着幽幽的蓝,两面山崖和蓝天白云,映在水中。池前是几列巨石,人们可以坐在巨石上观看崖上飞瀑和水中景致。遗憾的是崖上飞落的水太小,只能形成小小的水帘。尽管如此,也不失其美。坐在水池边,还可以聆听到一曲曲美妙的音乐,从崖上飞落的水珠,落到崖脚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音响,合成了动听的音乐。<br>崖下两列巨石前的空地,连水池大约有200平方米。任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里会形成这样一个深坑,也许是地质学上说的天坑吧!由于三面皆是崖壁,前面又有巨石拦住,因此,声音传不出去,难怪古时瀑布落下,会有如巨雷之声。现在流水合成的音乐声,便一直在这块空地里回旋。忽然,地上的几张纸,被风吹拂起来,一直上扬,直至上崖之外,原来,这里特殊的构造,使风不能向外吹,只能从深坑的底部向上旋动,难怪,过去瀑布落下时要上扬翻成巨大的云瀑,这既有崖中横承一石的作用,又有上扬之旋风的作用。因此,也才有在阳光照射下,形成无数道彩虹的奇观。<br>水流奏出的音乐声,使这里更加深幽,而天空中不时展翅滑翔的小鸟,使这里更加宁静。还有一道可观,半空中飞动着一种白色的蝴蝶,大约有几千只,色彩并不斑斓,但却美得清纯。<br>山上的树木也挺茂盛。<br>宁肯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亲自看见的才是真实的。我真后悔自己不早点来。尽管它失去了过去的恢宏壮美,但它仍然以另外一种美存在着,只是人们将现在和过去作比较,发现了差距,就认为它不好了,这样看问题是片面的。<br>停留了两个钟头,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我们是沿着村民们引水的一条堰沟往回走的。我纳闷,古时人们进来的路呢?这条堰沟是解放后才挖的,而河谷中更行不通,那时河谷里面一定长满了树。我回身抬头上望,竟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正对左面的山岩陡峭壁立,全是红砂石形成的岩体,岩脚是一条经挖凿凹进去的栈道。直至瀑布处是一条清晰的线路,路线约有三公里长。这样的路我在许多风景名胜地见过。这一条路如果恢复起来,必定会因其雄、险、奇而吸引大量游客。<br>我想,现在,如果把它打造成一个景点,并不会很难,首先对这条栈道进行修整,到瀑布处再凿一条梯子路到崖顶,上面是茨洪水库,可以作为附属的景点。瀑布脚再造一个亭子,再立一块巨石,将历代赞美“东岩瀑布”的诗刻到上面,这样,一个古老的景点就可恢复了。待旅游业兴盛后,还可对水库的水资源进行调整分流一些水下来,形成一个大一点的瀑布,分下来的水下面还可修拦河坝再续利用,因分水而造成的农业方面的损失,也可在旅游收入中拿钱补贴回去。<br>以上是一种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就可以进行呼吁,我想,随着会理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事业的兴盛,“东岩瀑布”,恢复到古时的壮貌,甚至变得比古时更好,是不会不可能的。<br>写到此,不禁又记起嘉庆甲子科顺天第四名举人胡衡游“东岩瀑布”后写的诗:<br>谁挽西河倒泻飞,碧塘千丈起霏微。<br>岩花不语深深润,林鸟何心故故啼。<br>眉锁客情春日放,山空人影夕阳稀。<br>无端酒债兼诗债,归觅花笺带醉题。<br>到时,为一个美景的恢复青春,我也一定要与友人们醉酒瀑布边,吟诗碧塘前,回家时找来宣纸带醉题写赞美它的诗句。<br>(二00七年五月四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