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郭“外十八”之夹岗门至上坊门、高桥门寻址寻忆

太阳公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玉足踏高桥</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阳公公</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8.6.23</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只玉足踏高桥,</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只更比一只俏。</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难得一观玉女足,</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见老王来拍照。</b></h3> <h3>今天是6月23号,是城市记忆团寻访明外郭十八门最后两个门上坊门和高桥门的日子。南京的天气虽然很炎热,但道友们寻访活动的热情似乎更热,你看四十余人早已集合在地陈家村公交站等候了。</h3> <h3>红花需要绿叶配,老帅哥的加入使得俊男更俊靓女更靓了!这是等候期间俊男靓女们合影照。</h3> <h3>可爱的小狗狗也加入主人队伍,为道友们增添了许多乐趣。</h3> <h3>双麒路是本次走访活动贯穿始终的条路,双麒路自双龙街到麒麟门,全长15.747公里,这条道路宽度仅为6米,走下来之后方感该路有不同于他路的特点:一是穿过辖区多,栖霞、玄武、白下、秦淮(白下、秦淮已合并新秦淮)、江宁五个区;二是双麒路上碉堡多;三是大部分路段是建立在外城郭土城头上;四是路的周边文保景点多。</h3> <h3>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走在双麒路上。</h3> <h3>雄伟的高铁沿双麒路奔向前方。</h3> <h3>上坊门</h3><h3>上坊门,明代称上方门,为南京明城墙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门之一,位今南京市秦淮区,燕西线秦淮河畔,城门因附近上坊镇而得名,附近筑有上坊桥。明洪武年间礼部纂修的《洪武京城图志》中,夹岗门和上坊门两座外郭城门的名字被写成了“夹冈门”和“上方门”。后世流传中,两座城门的名字被增添了笔画,“夹冈门”被写成“夹岗门”,“上方门”被写成“上坊门”。</h3><h3><br></h3> <h3>  关于上坊门位置有几个版本:有些老人的记忆中,上坊门在秦淮河西,有些老人的记忆中,上坊门在秦淮河东,还有些老人甚至说,当年秦淮河两侧的外郭城墙上各有一个上坊门。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结合实地调查提出的意见是,上坊门的门址应该在秦淮河东岸。</h3><h3>不过,西祠网友却认为上坊门门址应该在秦淮河西岸,他们说,在上坊门村里发现了一些石刻构件,而在东岸怎没有看到,那些石刻构件应是上坊门门楼的残迹!据此上坊门门址应该在秦淮河西岸上坊桥村、上坊门大桥附近是比较靠谱的。<br></h3><h3><br></h3> <h3>这是上坊门旁秦淮河上的一座新桥,在桥上可以观看四座高架铁路桥。明朝期间,上坊门旁边也有一座横跨秦淮河的古桥,早已消失多年,现被一座新桥所取代。那座古桥其实是明外郭城墙的一部分,但其具体名字已不可考。有趣的是,明代初年,上方门北面秦淮河上有一座上方桥(后来名称也演变为“上坊桥”),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七桥瓮。站在新桥上可观四座高架铁路桥。</h3> <h3>道友们在秦淮河西岸上坊门遗址合影留念。</h3> <h3>马场村</h3><h3>马场村的由来:相传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命人在现马场村附近建成一片幅员辽阔的皇家马场,种上草被,饲养军马。后来马场荒废,居民聚集成村落,村名马场由此而来。</h3> <h3>明朝南京养马的地方主要在城郊。《白下琐言》卷四记:“明初牧马皆在外郭门以内,如麒麟门至观音门一带地方,有黄马群、青马群、红马群、白马群。朝阳门(今中山门所在位置)外东二十里,有马房山,为枣骝群;又有马巷口,皆其所也。”南京郊外也划定了众多养马草场,据明万历《上元县志》卷之四所记,明初,仅上元县的兴贤乡、清化乡、丹阳乡等十个乡就有十九处养马草场。说那时南京周边尽是养马场,一点也不为过。</h3><h3>值得注意的是丹阳乡就是涵盖现在的马场村。</h3> <h3>有一个朱元璋特别重视养马的故事:有一天,朱元璋微服去察看皇陵建设情况,回途中下了小雨,便到一农户家中小憇。他问农户姓名,农户说:我叫董茂。朱元璋一听,来了精神,心想,董字拆开来,不正是“草千里”的意思吗,有千里之草,还长得茂盛,这不正好养马吗!回宮后,随即下旨任命董茂为牧群千户所的“所长”,而且赐他子子孙孙都执掌此职。董茂怎么也没想到,就因自己这个名字,他从一个种地的农民一下子成了军官,从糠箩跳进了米箩。</h3> <h3>南京马地名有近200个</h3><h3>根据南京地名网,除了“马路”一类表示“道路”含义的地名,南京市含有“马”的地名共计近200个。例如:马道街、马台街、走马巷、马家桥、马府桥、马巷、<b>马场</b>、马芳苑、马巷路、马子山、跑马巷、拴马巷、马营、马面头、马家圩、马府西街、五马街、白马村、小涧马、马家岗、马标、马群、驻马坡、饮马池、马路街、马府街、马桥铺、止马营、泥马巷、石马冲、下马坊、饮马巷、五马桥、五马渡……</h3><h3><br></h3> <h3>道友们在马场村合影留念</h3> <h3>梁武帝广场</h3><h3>没有看到梁武帝广场碑石,双拥共建广场的碑石非常醒目。</h3> <h3>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其父萧顺之为齐高帝的族弟,官至丹阳尹,母为张尚柔。萧衍原为南齐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h3> <h3>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535)年梁武帝萧衍将其出生地同夏里设置为同夏县,隶属于丹阳郡。南北朝时期的丹阳郡隶属于现在的南京管辖。</h3> <h3>据考证,三桥宅就是江宁区东山街道文靖路土山机场附近的东山香樟公园。香樟园所在地正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出生地,园内既有“舍宅造寺”、“同夏设县”、“舰澳藏船”等历史遗址,还曾有个村庄名字叫“皇上村”。最近已打造“梁武帝广场”。</h3> <h3>梁武帝广场景色</h3> <h3>恩爱夫妻被调侃为有一腿!悠然:@紫色郁金香 @诺亚方舟 这不是一腿二腿的事噢!</h3> <h3>从梁武帝广场和马场村原路返回后,继续沿着双麒路(土城头路)行走。</h3> <h3>双麒路秦淮河边凸显碉堡。 在双麒路上原来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抗战碉堡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偶尔漏网的碉堡也是在不影响城市建设的边角旮旯里。</h3> <h3>这一个碉堡位于双麒路秦淮河边不影响城市建设,只是被道路覆盖了绝大部分,只露出两个火力射击孔,仔细看方能意识到这是一处碉堡。在南京,普查到的碉堡有几百个,但是有特点的,被公布和登记的民国碉堡也有二三十处左右。据了解,要找到被明确为文保单位的碉堡也所剩无几了。</h3> <h3>双麒路(土城头路)上一处稍微宽阔的地方合影留念</h3> <h3>因为你的到来,单调的路上才有了生气,有了色彩!</h3> <h3>双麒路上某单位路口精美的石雕狮子。</h3> <h3>基督教教堂</h3><h3>圣保罗堂高桥聚会点,这名字总觉着别扭,就叫“圣保罗高桥大教堂“不是很顺口吗!</h3><h3> </h3> <h3>高桥门遗址</h3><h3>高桥门,为南京明城墙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门之一,因门外高桥而得名高桥门。城门位置大致位于今双麒路与梅家廊路、高上路交汇处,高桥门外桥及护城河一带。</h3><h3> </h3> <h3>高桥门遗址上的一块基石被兴奋的女士们强行踏上了玉足。</h3> <h3>高桥门是南京东南之军事要冲,1911年12月江浙联军在此与清军激战。1937年12月9日,日军第九师团第十八旅团36联队就是从此突破国军张灵甫团进入七桥瓮再而攻击光华门。野战炮阵地就设在高桥门内田野上远距离向光华门城垣猛烈炮击。</h3> <h3>清末至民国时期,高桥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地名沿用至今。门外原有明代一单(或三孔)孔青石桥—高桥,当地人称剩石桥,于2009年遭到拆除改建为混凝土桥。</h3> <h3>高桥下的景色</h3> <h3>高桥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