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名镇”、“红色追忆”、“名山大川”、“伟人故居”一4月的自驾游记2018年4月11日一5月11日(1)

李永康

<h3>2018年4月11日开启自驾游模式。从杭州出发一路向西偏南,第一站抵达号称“中国最美乡村”之一的江西婺源。由于季节关系,婺源的万亩油菜花已经凋谢,但属于4A级的古镇、古村落却更是我们此次自驾游所追寻的目标。</h3> <h3>汪口村隶属婺源县江湾镇,位于婺源东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卅古村落,始建于宋大观三年(1110年)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h3> <h3>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的建筑风格独持,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之多,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还出了个武状元,名叫李知诚。</h3> <h3>乘座竹排进村。</h3> <h3>婺源“清华”是中华胡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始迁祖是晚唐银青光祿大夫一散骑常侍“胡学”。自宋代建村至今已有干年历史。清华地处“京省要津”,曾是古驿道的交会地点。这是清华著名的“彩虹桥”,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h3> <h3>严田位于婺源县西北部的严田村,是李姓最早由外迁入婺源的居住地。因李氏占得“从田之签”,且以“从严治家”为本,故名“严田”。始迁者李德鸾因祖上为避黄巢之乱,先到歙之黄墎,由黄墎迁于浮梁之界田,至德鸾始寓于严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h3> <h3>严田水口的巨樟,距今已有1500多年。其与婺源北部虹关村的“江南第一樟”相比,胸径还要粗90厘米,完全当得上“天下第一樟”之称。</h3> <h3>思溪延村位于婺源思口镇境内,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得名,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给人以朴素淡雅的美感。</h3> <h3>这座偌大的木质算盘,是现在的村民为开发旅游制作的,说明延村是经商之村。</h3> <h3>自古以来,作为古徽商队伍中一支劲旅的婺源人(主要是茶商和木商),纷纷把当地盛产的茶叶和木材运销到外地经营。经商致富后,又纷纷把白花花的银子寄回来买田造屋,以此来光耀祖宗。所以延村人的住宅区别于官宅的那种排场气派,则更注重的是财运,延村的古建筑处处体现着商人的这种祈祷。</h3> <h3>流坑村位于抚卅乐安县牛田镇境内,距今已有一干多年的历史,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为他们的先祖。宋代流坑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是古代江西大家族聚居的典型。</h3> <h3>村中现存500余幢古建筑中,明、清遗址计206处之多,有“干古第一村”之美称。</h3> <h3>状元楼始建于南宋年间,为纪念南宋初年的恩科状元董德元所建。正阁的“状元楼”三个字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手迹。</h3> <h3>保存较完真的题榜,名额全村有682方(处)。</h3> <h3>住在古宅里的三个小女孩。</h3> <h3>董氏大宗祠建于民国16年(1927年),为祀奉流坑董氏的开基祖董合所建,故祠的全称为“宋赠大司徒董氏大宗祠”,后被北洋军阀焚毁,现幸存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和一对红石巨狮,俨然挺立于遗址之上,昂首相视,雄风犹存。</h3> <h3>流坑所承载的文化余脉不同于江苏古镇周庄同里,也不同于黟县西递宏村,她是庐陵文化与临川文化的叠加,独具的文化和丰厚遗存,使它不可替代。</h3> <h3>从流坑沿乌江顺流而下,有一片香樟林,夾杂少许青枫,总计有一万多棵,树令大多在200一800年间,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棵,800年以上的有1400多棵,堪称中华第一古樟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