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读不懂可惜

瓦当

<h3>苏月,苏月,顾名思义产于江苏,圆如明月,嚼入口中,香酥脆软半月显之,因香甜可口而深受人们喜爱。</h3><h3><br></h3><h3>关于苏月的发源地历史上并无定论,有人曰:</h3><h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月定是出自苏州。为啥?因为古代流传下来的诗《咏月饼》作者就是苏州人士,里面两句“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就已经说出了制作月饼。</h3><h3><br></h3><h3>也有人说,苏月发源必是在扬州,为什么呢?扬州出美女啊,仿佛美女跟月饼搭上了关系,婵娟夜,红酥手,兰花指,小嘴品月嚼肉果,唇齿含陷生香甜。</h3><h3><br></h3><h3>我说苏月,发源地可能在江苏无锡(宜兴),或者江苏溧阳一带,无锡以陶为都,溧阳以茶为景,但有个地方代代如斯,那便是宜兴的徐舍镇,此镇虽属无锡宜兴,却在溧阳附近的范围,此镇以出苏月最多。所以我更相信,苏月可能发源地为溧阳,溧阳这个地方是最典型的苏南,历史悠久,早在吴越时期就有小家做饼的说法,吴越文化浓厚,至今民系使用吴语。至今关于食月饼的传统,一年就有两次,一次端午,一次中秋,这倒是全国罕见的民俗。这种古老质朴的传统习俗暗示百姓端午播种,中秋收割。端午食月饼,端午安康却民间有“五毒日”一说,在溧阳有习俗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门,因不能空手,所以要做饼(月饼)孝敬父母或娘舅叔伯等长辈。另一个是中秋,中秋佳节团圆日,亲朋好友都有赠送月饼的习俗,比如外甥外生(女)等赠送祖父母,双亲,以及舅舅。</h3><h3><br></h3><h3><br></h3> <h3>在溧阳当地(包括无锡的宜兴)食苏月过老茶,是非常雅致的事情,也颇有情趣。小时候我最期待端午和中秋,也最喜欢那日子去祖母家,为什么呢,有吃啊,因为三位出嫁的姑姑们要回娘家探门,大姑母买来苏月,二姑母嫁城里,端午苏月,中秋广月,小姑母自作烘烤葱油月饼……因送来的苏月数量有限,所以每到那时,我便吵着缠着父亲把我送到祖母家,因为我要跟堂兄抢饼吃。一块苏月通常切成四小块,祖母定是煮好满满一小缸的老茶,于是拈起一小块苏月,一口咬去,薄皮散了一桌,零零散散,然后用手指每一片捻在指尖放进舌尖上,再兜起一碗老茶,熏着吃,那里陷嚼劲带硬,外皮又薄质酥嫩。我有一个习惯,至今还是这样,那就是一层层的剥去皮质,然后挖出中间的果肉馅,尤其我专喜欢挑里面的一根根红丝绿丝吃(话说红绿丝是萝卜丝染色)。金灿灿,淡淡飘着火腿油脂味,口感香甜,再配上一盏老茶,甜而不腻。</h3><h3><br></h3> <h3>苏月,载着满满的乡情。</h3><h3>苏月,满口的酥香,历史的烙印,在当地年年如此。我最惧社会发展的太快,苏月会被五花八门的各种口味的月饼代替,但对我来说潮味永远比不了乡味。或许有一天苏月慢慢退去它的古朴,也许有一天苏月风俗在端午时节不再出现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那时苏月,只有一年一次,那便是中秋。</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