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星空 散文

释然.剪云

<h3>  每年最热的三伏天里总能想起小时候在葡萄架下铺着凉席睡觉的事情。</h3> <h3>小院裡有一株雙股手腕粗的葡萄藤, 藤乾互相纏繞著用每年新發枝杈的捲鬚爬滿葡萄架,一架碧綠佔去小院三分之一的上空。圍繞葡萄藤又栽了五、六株白玉簪。據院裡的老人講,玉簪花香味可逼退一些害蟲,我們家的葡萄莖、葉、葡萄串也很少有害蟲,可能跟這也有很大關係吧。滿架葡萄枝葉如傘蓋,白天地面少曬了許多阳光,傍晚便早早的生出凉意。</h3> <h3>长庚星出来的时候,我妈妈早已将院落轻洒、打扫的一尘不扬。备好一锅绿豆水(条件非常有限,有点绿豆味已经很不错了,有时候就是竹叶水了),用来防暑降温解渴。</h3> <h3>我和小伙伴们也早早的将草蓆一半铺在葡萄架下,一半铺在露天里,在蓆子上嘻戏打闹中迎来满天星斗和繁星簇簇相挨相拥的银河。</h3> <h3>过不多时,在煤油灯下(我原先的居民点64年才通上电)做完了作业或帮着做完家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会过来湊热闹。大姐姐们往往会出点趣味数学题来考考我们,常常不待我们解出来,就把答案告诉了我们,搞得我们通常不明就里,要消化好几天。要不然就是成语接龙,也通常是我们接不上来,胡编四个字乱接一通,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我们也跟着傻笑。</h3> <h3>大哥哥们就不同,他们都会讲鬼怪故事,记得那个年代解放军出版社出过一本〈不怕鬼的故事〉,我除了个别字不认识外,基本也能读下来。所以遇到他们乱发挥的时候,我在心里纠正情节,纠正鬼和人说的话,为得是下一个我不知道的更精彩的故事。记得有一个哥哥最会讲故事,说过程时用平常的声音,讲到恐怖的地方,声音就变了,一会儿高声,一会儿低语,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吓得我们毛骨悚然,更可怕的是他出其不意的用手电筒打亮他的下巴,作出鬼脸。我们会吓的缩挤在一起,但为了表示自己坚强和勇敢把尖叫声变成对鬼怪的大声地呵斥。</h3> <h3>这时大人们就发声了,一方面告诉我们哪里有什么鬼怪?另一方面那个哥哥的妈妈就会打他几下,禁止他再讲下去。</h3> <h3>最早听说孔子这个人也是在那个时候,有一个伯伯讲:有人问孔圣人鬼神之事,孔子说神鬼之事吾也难明,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我们虽小也不相信那是真的。但是人好奇的天性决定了喜欢未知数而不注重已知数,喜欢刺激又害怕刺激,明明是错的还不愿放弃……当读懂这些都属于心智不全的心理状态时,知识不足以支持自信的认知状态时,好多年已经逝去。</h3> <h3>再去怀念时也只是进入了泛泛的、概念化的怀念状态,不去分辨哪些感受是不是值得怀念?很多年后去探究怀念这个词时,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圣经的故事〉,想看看我一直认为是一个理智的民族是怎样看待自己苦难历史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直到现在我在判断一件事物,一种论调时都不会忘了问自己:知识够吗?心智全吗?是惯性思维?是情绪化的思维?</h3> <h3>尽管那时的我假装很勇敢,其实眼睛都不敢往黑黝黝阴影里看,上个厕所也要拉着小伙伴同去壮胆。</h3> <h3>清楚的记得,几个小伙伴听完鬼怪故事后,枕着手臂仰视着明亮的星河,在茫然中得到受惊心灵的慰藉,医治着余悸。渺茫、浩瀚的星空触入了孩子们迷茫、懞憧的天真。</h3> <h3>夏夜里星空下,我们会有很多的问题问大人:银河有多大?星星能数清吗?看到流星为什么要唾唾沫?……?</h3> <h3>得到的回答最多的是:天有多大银河就有多大;头发有多少根,星星就有多少颗;唾了唾沫,坏事就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h3> <h3>后来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一到星期天或者下午没课时就会去新华书店泡着,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答案,虽然有些答案也不尽让自己了然,但是我再也不会问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大人们较为满意的回答。</h3> <h3>我太羡慕现在的孩子们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得到及时的知识营养,比起少年时的我不知強多少倍!盲从少了很多,独立思考的能力多了许多。由不得感叹人类的希望在孩子们身上!</h3> <h3>在夜阑人静时,大人都各回各家休息了。小伙伴们也都在凉𥱊上睡着了,我依然睡眼朦胧的看着北斗星和难以辨认的南斗星,十分想知道有没有东斗星西斗星?渐渐地伴着微风,闻着玉簪花香沉沉进入梦乡。</h3> <h3>星移斗转,多少年来我依然记得那夜的梦。</h3> <h3>天空是浅灰偏兰色的,一棵虬龙般的古松下二个白须及胸的老人盘膝在怪石上黑白博弈,一个着白色鹅冠道袍,一个着黄色鹅冠道袍,神情专注,头抬也是不抬。旁边一个弱不禁风、满面病容的少年不停的给他们交替的斟酒,不停的给他们切肉递肉。二个老人棋也下的差不多了,也酒足饭饱了,白衣老人这才抬头打量了少年,说道:"你怎么在这?你求我也没用!"黄衣老人这时也说话了:"肉也吃了,酒也喝了,总不能一点情面也不领吧?"白衣老人这才翻看生死薄,对少年说道:"你只有十九岁的寿命啊!"黄衣老人接过生死薄用硃笔将十九挑改为九十。少年经黄衣老人点化才知白衣老人是死神北斗星君,黄衣老人是生神南斗星君。</h3> <h3>这个梦无疑是缠着父親讲的(搜神记)里的故事,因为讲的太好,居然会全然带入梦境。</h3> <h3>作者干宝是晋代人,这个故事将封建社会里人情居然可以决生死的现像编成故事,不能不说是寓意深刻啊!小时候不懂寓意,只是觉得情节神秘,故而记忆深刻。</h3> <h3>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七夕的鹊桥相会了。</h3> <h3>等我稍微大一些的时候,读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其中一个版本,真的没有什么好印象:听老牛的唆使;偷看人家洗澡;偷拿人家的衣服;带有胁迫性地乞求七仙女跟自己好……。如果不是妈妈的故事在先,我决不会再去理会这样的情人节!</h3> <h3>  妈妈的版本是这样的:</h3><h3>董永早早的没了爹娘,少年时吃尽了哥哥嫂嫂的苦头,而董永依然心存善良,帮助邻家、哥嫂家干活,不知不觉长成一个飘亮、硕健的小伙子。天上的七仙女在天上看到少年的董永受尽欺辱,非常同情,也就格外注意董永的益言善举,在董永长成小伙子时七仙女也不知不觉的爱上了他。七仙女借着和姐妹们下凡洗澡的时间,私自去见了董永,董永一见七仙女,便心生爱慕,央求七仙女不要离开他。下来的情节和其他的版本差不多吧。</h3> <h3>这也是我少年时在七夕的晚上坚持睡在葡萄架下的原因,因为传说在七夕的晩上葡萄架下能听到喜鹊搭桥的声音,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说话声。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第二天早早醒来就去问妈妈,妈妈笑笑说:你睡着了啊。妈妈为了证明没有骗我,告诉我:喜鹊从天上回来了,今天就可以听到喜鹊的叫声了,前两天你是看不到喜鹊身影的,也听不到喜鹊的声音的。</h3> <h3>  以后的几年里,七夕的前两天我格外留意,真的是看不见喜鹊,虽然早已知道喜鹊搭桥是神话,但我一直想知道那两天它去了哪儿?</h3> <h3>  今年的夏天又来了,我多想重温小时候的时光,在夏夜里让脑海再次浮现爸爸、妈妈、邻居、大哥哥、大姐姐、小伙伴们在一起的热闹、天真、神话……,怀念那株葡萄藤的枝芽、快成熟的葡萄,还有它身边的玉簪花……。</h3> <h3> 安吉作于2018年6月20日</h3> <h3>本文的图片全部来自网络,</h3><h3>在此对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h3><h3>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