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之梦幻腾冲(上)

蘇蘇

<h3>蘇蘇原创图文</h3><div>摄影+后期by: 蘇蘇</div><div>文字创作by: 蘇蘇</div> <h1>  写在《梦幻腾冲》前的几句话。</h1><h1> 其实,这次到腾冲一游实属临时动意之举,此次出行目的主要是为了重游泸沽湖。不过,既然到了云南,理应多走几个地方才不冤远道来一趟,况且云南是知名度很高的旅游大省,好玩儿的地儿有的是。</h1><h1><br></h1><h1> 知道腾冲的名字主要是来自几部关于远征军的故事的电视剧,电视剧的名字没有记住,电视里炮火连天的场景与英雄热土腾冲的地名却留在脑海的记忆里,这就是笔者与腾冲的缘份所至。</h1><h3><br></h3><h1> 在腾冲行程里有火山地质公园、热海、北海湿地公园、国殤墓园、玉泉园与和顺古镇等等等等,单从景点名称上理解或许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实实在在走上一遭就不一样了。</h1><h3><br></h3><h1> 在机场等行李的时候,在转盘边遇见一位到腾冲投资的内地商人,闲谈中了解到他到过腾冲多次。当他知道笔者是第一次到腾冲并是专程来旅游的时候,颇感诧异。问道: "到腾冲看什么玩什么"? 笔者一时倒是颇感语塞,因为游历还没开始呢,无从答起。现在真心希望这位机场偶遇的朋友能读到笔者的《梦幻腾冲》系列,会找到他要的答案。而且,他定会惋惜忙于生意而错过太多身边美景! 他会发现腾冲有太多要看而别处还看不到的风情! </h1> <h1><font color="#010101">  与闺蜜从泸沽湖一路辗转,终于抵达腾冲,好像雨水也陪同我们一起旅行,如影随行地一路到了腾冲。其实,是整个五月的云南都在下雨,并非雨水粘着我们。 &nbsp;</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nbsp;</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我与闺蜜两人成团,自由随意。好运的我们还有幸得有导游兼司机的小王一路精心照顾,让我们的腾冲之行更是景上添花。小王细心地为我们准备了两柄超大雨伞,哈哈,撑着雨伞如同顶着一片不下雨的蘑菇云,不会有雨湿衣衫的担心。 &nbsp;</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010101"> 小王的普通话极为标准,完全没有难懂的地方口音。小伙子好学喜读书,肚子里的典故知识不少,碰上这样的导游真正幸运。小王家的祖先原本中原人士,他这一代已是在腾冲落户的第二十六代子孙。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诏定都南京,随后委派手下大将率兵屯边,祖辈随一大批中原子弟兵长途跋涉,来到了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腾冲,从此落户生根,小王说腾冲像他家这样的汉氏族众多,都是那会儿戎边过来将士的后人。 &nbsp;</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航班的变故让我们晚到腾冲一天,好在原来的行程是休闲游模式,在时间上安排紧凑一下,就将耽搁的行程找补了回来。</font></h1> <h1>  从机场出来,因为赶的早班航班,虽然在昆明机场对付着吃了点,但也已是饥肠辘辘了。小王体贴地带我们去品尝了腾冲寻常百姓喜吃的早点 "饵丝饵粑稀豆粉汤"。</h1><h3><br></h3><h1> 说起这道早点,先得说说腾冲相当有名的食材饵粑、饵丝与饵片。它们都是用优质大米加工制作的,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烤、煮、炒、卤、蒸、炸均可,腾冲人硬是将个稻米吃出了百种花样,而且风味各异,久食不厌。听说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叫做:米饭饼子烧饵块😊,说的就是这种吃法。</h1><h3><br></h3><h1> 上图展示的就是正在炭烤的饵粑。</h1> <h1>  将烤好的饵粑用手掰成小块儿,放入豌豆粉汤中(吃法有点儿像羊肉泡馍的形式),再加入各种调料,一碗健康美味的饵粑豆汤就可下肚了。</h1><h3><br></h3><h1> 饵丝是用开水先綽烫一下,放进豆汤,加佐料拌匀,一碗饵丝豆汤就齐活了。</h1> <h1>  美美地品食饵丝饵粑稀豆汤后,感觉体力恢复到最佳状态,随着开始了我们的梦幻腾冲之旅。</h1><h3><br></h3><h1>  腾冲,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腾冲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火山之城,腾冲脚下有99座火山体,虽然它们目前处于深度休眠,但它们曾经爆发过排山倒海般的热情,那是一种何等震撼的场景!&nbsp;</h1><h1><br></h1><h1> 当时或许一切生物都化为灰烬,也许有为数不多的一息尚存。经过千万数亿年的演变,独特的环境创造了许多奇异的生命,这里有世界唯一的杜鹃王,还有活化石之称的恐龙时期的木本蕨类植物桫椤,还有星罗棋布的88座温泉眼,热气日夜升腾,还有......</h1> <h1>  这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正在建设之中,它的规模在世界上将数一数二,它囊括了97座火山体,其中火山形态保存完整的有25座,真正难得的火山地貌景观大全园区。</h1> <h1>  随处可见的火山石是上好的建材,想当年整座腾冲古城就是采用火山石修建的,可谓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倘若不是守军弃城,沦陷倭寇铁蹄之下,带来艰苦鏖战致使城廓湮灭。否则留至今日,定是一座流芳千古的文化遗产之城 (此情在《梦幻腾冲(中)》将另有详细解说)。</h1> <h1>  名为小空山的火山遗址绿色锅坑,观看栈道离得太近,不太好拍摄,锅的弧度感觉表现不太完美,略有些遗憾。</h1> <h1>  这片湿地可不比寻常,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 浮毯式湿地。那些绿茵茵的草甸子实际上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草根生长在悬浮水面的火山岩灰上,这是千年万年才沉积下来的奇观。</h1><h3><br></h3><h1> 学者称之为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这些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一块块儿的巨型地毯,极具植物多样性生长研究价值,弥足珍贵。</h1> <h1>  小王还记得儿时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细节,他们带着刀片将大草甸子割下一小块,然后坐在上面用手拨动水流前行,比着看谁划得快。或是划着小草甸接近水中央的大甸子,能有许多水鸟蛋的收获,还能用自制的小网巢鱼。</h1><h3><br></h3><h1> 小王讲得眉飞色舞,我们听得有味入神,眼前浮现出小小少年驾驭草甸,荡漾于碧波之上的画面,那是一种天堂仙境般的缥缈画面! 生活在腾冲的人们是幸运的,生活在腾冲的少年尤其幸运。</h1><h3><br></h3><h1> 那个时候,人们不懂得保护自然生态,人们也不知道草甸的何其珍贵,听小王的故事,虽感神往,却还有一些心疼。不过,那种状态已然过去,现在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着湿地的每一块儿生态草甸。</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是人工制作的草甸,景区工作人员用来对生态草甸的一些日常维护观察,为了旅游的开展,同时进行一些水上表演项目。</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010101"> 雨季里,这些活动就都停止了,看来雨季出行,还是会带来诸多遗憾呢。</font></h1> <h1>  好好珍惜爱护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吧,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精华,一旦被破坏了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h1> <h1>  腾冲市区西南20公里处,有一处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的热海,大的小的气泉群、温泉群共有88处之多,很壮观很惊人!<br></h1><h3><br></h3><h1> 看到这些,不由得想起了美国黄石公园的温泉群和大彩池与老忠实喷泉。黄石公园的温泉大些但是数量没这麼多,二者都属于不可多得的宝贵大自然精华。</h1> <h1>  身处这些水汽升腾五彩缤纷的氛围中,美妙致极,思绪不由得感觉有些恍惚起来,不知身在人间还是在虚无缥缈的仙境。</h1> <h1>  因为火山多,相伴随的是大量的地热温泉产生。在腾冲,老百姓常说的笑话是: 在自家的院子里,用铁铲随便挖一下,第一铲挖出的是火山泥; 第二铲挖出的是火山喷发后冷却下来的火山石; 这第三铲说不定就能挖出个温泉的泉眼来。虽是玩笑话,但确实是反应了腾冲的优越地质特性。</h1><h3><br></h3><h1> 还有更离奇的说法是在稻田里,随便在田埂上挖个窟窿,就能洗一把温泉澡😁。火山与温泉,是大自然给腾冲带来的温暖,是大自然给予腾冲这个城市的厚爱,腾冲的人们年年无冬季。 </h1> <h1>  徐霞客当年曾经到腾冲游历过,在他的游记中这样描述腾冲升腾而起的温泉:“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鼓风煽焰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h1><h3><br></h3><h1> 可见徐霞客当年看到的温泉比现在看到的要大很多,泉涌要急很多,而且还有落差,不知这道热泉今在何处? 是否变弱变小了? 不得而知。</h1> <h1>  温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地起着化学反应,将那些本来朴实无华的山石,装点得色彩缤纷,多姿多彩。</h1> <h1>  “云南十八怪”中还有两句:“鸡蛋用草串着卖”、“蚕豆花生数着卖”。小王介绍说在热海大滚锅的边上,当地村民会利用炙热蒸汽来加工食品。用草绳编扎好鸡蛋,五个一串扎起,然后一串串码在蒸汽孔上,五六分钟就能把鸡蛋蒸熟。烤红薯、烤花生、烤鹌鹑蛋等,也是用这个方法,先用个小竹篮,盛上一篮,放在蒸汽孔上蒸熟,卖给游客一篮多少钱,一串多少钱,不用秤来度量。</h1><h3><br></h3><h1> 现在好像阻止这种行为了,一来保护泉眼; 而来避免不小心的烫伤; 三来避免食品弃物的污染。</h1> <h1> 这样的十二生肖浮雕,端坐在祥云柱上,围着大滚锅建了一圈。</h1> <h1>  为了观看在梦幻腾冲大剧院上演着《梦幻腾冲》的歌舞,一路从湿地紧赶过来,还是误过了首幕。虽然是从中间看起,剧目带来的感动效果,丝毫不减。</h1> <h1>  腾冲,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沧桑。</h1><h1><br></h1><h1> 歌舞表达了边陲古道的马铃声; 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悠久灿烂文明;石雕佛像闪烁着中原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抗日战争中的殊死浴血奋战。</h1><h1><br></h1><h1> 表演赢得了观众由衷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h1> <h1>  新婚之夜,弯月如钩。腾冲好男儿义无反顾地告别新婚妻子,奔赴抗日战场; 妻子虽有万般不舍,但毅然决然地送走丈夫,支持丈夫多杀倭寇保家园。</h1><h1> ......</h1><h1> 看完歌舞,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腾冲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 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 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有着温润长春的好气候,心里已确定了腾冲游记将以此歌舞之名来命名,只有腾冲,才够梦幻。</h1> <h3>作者简介:&nbsp; 作者蘇蘇(微名/笔名)为高级资深商务管理人士,出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五洲六十国度有余。退休后重拾笔耕摄影爱好,将各地见闻经历以图片游记散文诗歌形式呈现,与读者分享各地见闻与精彩故事。作品图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刊发公众平台,请尊重作者创作,维护版权有责,谢绝文字图片复制粘贴,谢谢支持发扬原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