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温暖的亲情可以融入万物,一旦渗透到冰冷的雨水中,必然赋予了雨水感情与温度,让丝丝细雨情义绵绵,雨滴之声亦为悦耳之音,雨水兼具了考验人性的道具,在雨中缩放展示浓浓的亲情。</h3><div>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是这样描述长安雨景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四句话把都市的细雨描述得含情脉脉、诗画合一。</div><div> 我和韩愈虽处在不同时代的都市,他写诗时正处于仕途风生水起之时,而我,是在都市里的医院病房中,在和病魔做斗争,彼此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心境感受着同样的细雨和雨水的温度。</div><div> 天刚刚亮就在下的雨,其间一直未曾停过,隔窗而望,小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甚是有情。昆明号称“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是冬,”病房内温度有点低了,邻床的老人穿了件长袖衬衫,在输液前,儿子帮老人盖上被子,怕老人在输液过程中睡着了着凉,没曾想老人就是不盖,理由是如果他困了想睡,他会自己盖,儿子争执说:“输着液你什么时候睡着了你都不知道还怎么盖?”要求老人先盖上再输液,老人气呼呼的就是不盖,多么倔犟的老人,一番争执中,护士已经为老人扎上了针,老人躺着,儿子顺势还是为老人盖上了被子,果不其然,十多分钟后老人已经睡着了,这一番争执,看似有点伤和气,却至始至终都透着儿子对父亲的关爱。</div><div> 雨一直下,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div><div> 虽然还很早,但医院楼下的街道已经熙熙攘攘,晨雨是有动力的,让来来往往的电动自行车都穿上了雨衣,上幼儿园的小孩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搁”在电动自行车后座位上,暖暖的摆动着一双小腿享受着亲情包裹着的爱意。 </div><div> 因为这场雨,大街小巷上都飘动着“五彩斑斓,”每一位骑行者都把耀眼的“灿烂”留给了需要风景的城市。<br></div><div> 医院楼下的公交站台上早已站满了出行的人,雨伞下一张张焦虑的脸或一双双期盼的眼,有的人头发和裤腿的下角明显的潮湿了,斜风一吹,凌乱的头发下青紫的嘴唇有点打颤,有几位乘客竟然踮起脚尖把目光放到很远的路口,看看下一辆车是不是属于自己的选择?天地如此大!但工作与学习的艰辛都定格在了这细细的雨中。</div><div><br></div> <h3> 窗外的细雨逐渐汇成了雨滴,有了嘀嗒嘀嗒的声响,但病房里很静,偶有输液完了呼叫护士的铃声。</h3><div> 下午仍然在下着濛濛细雨,我也打伞来到医院楼下的这个公交站台上等车回家。</div><div> 一位中年妇女带着父亲来医院看完病后到站台上乘车回家,从她们的对话中得知,在这个细雨绵绵的季节,老人是颈椎痛、肩膀痛,这些症状就是俗称的“天气预报”病,但扎完银针后老人的疼痛有所缓解了。女儿问父亲:“医生说扎完银针后喷点气雾剂效果也好,昨晚你给喷了”?老人说:“忘记了,没喷,”女儿埋怨老人说:“用药才能治病,你不喷药么治疗效果打折了。”老人也是唯唯诺诺在应付,不知是确实忘记了还是因为疼痛在身自己不方便为自己喷药?或许,是他觉得这种连续的阴雨天气,怕是喷了也不见得有效。</div><div> 也是父女情深了,在这种雨丝飞扬的季节,慢性关节病是常常反复的,但女儿的埋怨声,却也是满满的爱,让冷冷的站台多了些温暖。</div><div> 由于下雨,公交车老是不来,空驶的出租车也很少,一位乡下的汉子也是带着老母亲从这个医院看病出来,一手拎着个包,还拿着张检查治疗用的胶片,一手搀扶着母亲来到这个站台上,母亲满脸病容,右手是截肢了,雨伞也没打,寒风细雨的站台让母亲有些瑟瑟,十多分钟的等待让这位汉子如坐针毡。</div><div> 一辆出租车刚好在公交站台下客,车旁的一个小女孩抢先拉开车门准备上出租车,这位汉子二话没说,放开母亲疾步抢跑过来,把包放进了出租车,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僵持了一分钟左右,小女孩放弃了。</div><div><br></div> <h3> 那位母亲走过来,她不想上出租车,估计是考虑费用过高,但儿子硬是把母亲搀扶上了出租车。</h3><div> 车走了,站台上有人为小女孩鸣不平,骂那个汉子没修养,至少应该谢谢小女孩的礼让,但小女孩却平静的说:“我看到他带着个有残疾的妈妈,不希望他们在雨中苦苦的等待”。</div><div>是啊!宁愿受指责,这位汉子也没让他的孝心在风雨中打折。</div><div> 回家后把今天的见闻讲给耄耋的妈妈听听,妈妈也很是感动,其实,爱心与孝心,是在修一份功德,爱心不一定是施舍财物、孝心不一定是锦衣玉食,锦上添花可取,雪中送炭更佳,一场斜风细雨,考验了多少人间真情</div><div>“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雨在涤荡人们心灵的同时,还滋润了万物,更浸透着人们的心田。我喜欢雨,尤其这种淅淅沥沥的雨,一座喧嚣的城市,只要是在细雨的夜幕中入眠,又在细雨的清晨中醒来,这一晚,一定是睡了个好觉。病房与站台,是社会不同角度上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载体,邻床病友的“儿子”、带老人扎银针的“女儿”、带残疾妈妈“打出租车”的 “壮汉”,他们无一不在雨中把爱心与温情体现得淋漓尽致。</div><div> 一切的世俗纷争,功名利欲,忧患得失,都会随风飘散,随雨沉淀,唯有细雨中的温情,让社会平添了几许温暖。我喜欢细雨中的风景,思绪是匹狂妄的野马,可以在雨天踏破我一成不变的心灵,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尔虞我诈、统统随着雨滴去吧!只把那亲情留下。</div><div> 下雨没有什么可悲的,不下雨也没有什么可喜的,只要内心坦然、亲情温暖,就能从细雨中悟到温情、染留馨香。</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8年6月22日于昆明</div> <h3>作者:雪中白杨,云南昆明人,乡土(民俗)文化守望者,云南少数民族酒文化研究学者,《云南酒业》执行主编,云南省腾冲市作家协会会员、昆明市呈贡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h3><div><br></div><div>微信号:1376913907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