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h3> <h3>通过读《每天要对孩子说“我爱你”》懂得了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爱不仅应该用行动表示 ,更应该要说出来 。家庭的温暖 ,父母的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营养品 。每天拥抱孩子,跟孩子说我爱你 ,不仅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自己的 ,而且也让孩子得到了爱的保证 ,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面对这个世界。</h3> <h3>读了《每天要对孩子说“我爱你”》文章,每天对孩子说句“我爱你”他会获得更多的愉悦和自信。在这种肯定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往往相对开朗,自信心强,遇事主动、积极,克服挫折的能力相对突出,人际交往和与人合作能力也相对较强。否则,经常得不到肯定的孩子,会在将来人际交往中相对内向、退缩、孤傲、软弱,协作能力也相对差一点。</h3> <h3>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今天读了一篇《每天都要对孩子说“我爱你”》,讲了德国家庭中每天都要说“我爱你”,这种直抒爱意的做法值得学习。 可能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上看,国人比较含蓄,表达爱的方式与西方人直白把爱挂在嘴边不一样,难道说国人不如西方人那样爱孩子?答案当然是“否”。我认为真正的爱是要用心感受、用心去做,不一定要把“我爱你”挂在嘴边,而是用行动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虽然父母没有对孩子说“我爱你”,但孩子依然会感到父母之爱。当然,如果能做到这些同时还能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就更锦上添花了。</h3> <h3>通过对《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这篇文章的反复阅读,让我发现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教育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原来学生的我也是十分追崇西方文化,现在为人父母的我更加明白中国教育的博大精深!中国父母低调深沉的爱不容易让低龄孩子明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会发现这种爱一直存在且更加深远!我想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应根据孩子的接收能力相协调。只有孩子接受了,那才是成功的!</h3> <h3>通过读《每天要对孩子说“我爱你”》这篇文章,让我觉得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让孩子有了安全感,拉进了亲子关系,孩子从不会因为羞涩而不和妈妈说我爱你,我们大人觉得爱孩子就好了不需要表达,这使我们的爱打了折扣,希望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h3> <h3>比起西方的家庭关系,我们习惯于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更喜欢默默地做而不是大声地说。其实亲子之间互相传达爱的信息会拉近彼此的感情,会产生神奇的效果。对孩子说“我爱你”有很多好处:当孩子做了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时,父母及时说:“孩子真棒,我爱你”;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对孩子说:“不怕,我们爱你,希望你坚持下去!”一句充满爱意的话,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极大的满足,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孩子是敏感的,很在乎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一句真真切切的话,能抚慰他们的心灵,消除亲子间隔阂,令亲子关系更近一步,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向孩子多说鼓励、赞美、充满爱意的话语。</h3> <h3>读过《每天对孩子说“我爱你”》以后,我明白语言的力量是很大的,它能鼓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爱就是孩子的全部,所以每天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真的很重要,这也对家人之间的感情表达很有利,平日里多说一些鼓励孩子赞美孩子的话语,这样能让孩子增加自信,做起事来也会不断前进!我觉得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这样做[奋斗]</h3> <h3>通过读《每天要对孩子说“我爱你”》这篇文章,让我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含蓄是中国人特有的本质,相对于热情奔放的西方人来说,中国人对感情的表达更委婉些,即使心里非常爱孩子、肯定孩子、却不轻易说出来。其实在适当的时机,像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当听到这些鼓励、赞许以及充满爱意的话时,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他会感到骄傲,由此自信心也会增长💪。</h3> <h3>《每天要对孩子说“我爱你”》读后感 有爱就要说出来,,不然别人怎么会知道呢,以前不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对身边的人大都抱着宁愿给个好心不要给个好脸的态度,所以很少去说一些爱啊之类的话,这样久而久之真的会产生距离,孩子还小他们不能像大人那样理性的去辨别事情的好坏真假,他们是感性的,我本人平时就是一个直性子的人,平时我爱你的话基本不说,就叫宝贝二字都很少说,真的是好惭愧,从今天开始我要行动起来,记得每天对孩子说句我爱你,让孩子真正明白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只有在爱的保证下,孩子才能有一个快乐的性格,才能有安全感,才能更加自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