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 白翠娥</h3><h3> 图片 来自大哥小视频</h3><h3> 制作 白翠娥</h3> <h3> 一一为了让走出去的乡亲们还能想起我,看到家乡自己家的窑洞,我特意用真名,还重复载屏,因为是从小视频里载图只有以我家为中心只拍了周围几户人家的窑洞,希望传递给远在他乡的乡亲们,也许你们和我一样,就是看上一眼这破破旧旧的窑洞、街道、树木、沟梁,也是感到特别的亲切,会勾起我们的好多怀忆……所以做一美篇传递给乡亲们做为你们茶余饭后的谈资……</h3> <h3>今年,全国上下都在拆迁,每天从网络上或电视上看到因拆迁使的那么多人轻而易举片刻间变成高人一等的富翁,这些主要是城中村,但是他们口袋里富有了,精气神在一夜之间变的不知所措了,甚至有些人完全改变了原来纯洁的思想和灵魂,不知道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随之引发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h3><h3>那么生我养我的小山村也不例外,整村移民,不过它不像城中村民那样一夜暴富,只是生活环境大有改善,政府集中安置。因去年的6月21号习主席亲自到家乡——革命老区岢岚县看望了贫困群众,重托领导干部一心一意帮百姓脱贫致富。为了不负总书记嘱托,县委县政府以实际行动让百姓过上好曰子,领导干部包村包户,精准扶贫,生态扶贫,好多小自然村整村搬拆迁,盘活旧村土地资源,覆垦育林,我们那个小山村——霸王山现在只有几户人家,靠天吃饭,种点地、养点猪呀鸡呀为生,吃水也不方便几里地赶着毛驴去驮泉水,己不适宜人居……</h3><h3>尽管我家在近四十年前就搬离了,但常常在梦里想起,毕竟有我们儿时的记忆……记忆中全村五六十户人家,每家孩子都不少,全村基本一家姓只有两户杂姓,临里相亲处的很好,我家也不例外,完整有序的小院子,有父母在,有我们兄弟姐妹6人在,相处和睦,上学的上学,下地劳动的劳动,过去家庭都困难,辍学孩子多,再加封建思想严重——重男轻女,女孩子上学的少,我家也不例外,三个哥哥必须上学,走出大山,两姐姐就没那么幸运了,割草挑菜,喂猪喂兔,帮家里减轻负担,我排行最小,当然是上学的一员了,父亲老实肯干,母亲聪明贤惠,日子还算过的去,我们家有四眼石窑洞,有围墙,有牛圈.猪圈.磨房.鸡窝,花台,所有的这些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大门是纯实木插销的,锁也特殊又大又长也是左右插的,钥匙常常是在我脖子上带的,因为我最小不下地干活常在家里是看门的,在长辈们心目中记的我印象深的就是常常戴一串钥匙,用糖果都换不走的女孩子……</h3><h3>现在看到正铲的只剩一角的就是我家😂😂😂</h3><h3>但我已经全然认不出来那是生我养我的家……</h3> <h3><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心目中传统意义上的老家即将不复存在。勿庸置疑,时代的巨大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加剧让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乡村的地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故乡的记忆也在渐渐消亡……</span></font></h3><h3><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span>这是听到拆迁消息后,大哥,二哥,三哥赶回老家大哥拍了个小视频,我又进行载屏处理留了几张做个记念………</font></h3> <h3>图中模糊不清站着的是二哥,他站的地就是我家大门外,放柴的地方,一年四季做饭用的柴都是父亲用背从山坡上一梱一梱的砍好背回来的,放的整整齐齐的,供我们全家一曰三餐用,旁边是山药窖,每到冬天要储存山药、萝卜、白菜,供我们全家一冬天到第二年春天的的菜吃,此时此刻的二哥站那儿也许在怀忆他的童年,张望着那沟沟梁梁,都有他走过的足迹……</h3> <h3>图片中右上角山头上坐着的是三哥,此时此刻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再翻腾儿时的记忆……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念一段记忆却是永远……</h3> <h3>每一个院落,都有一段怀忆,每一眼窑洞,都是一副溢满沧桑感的画卷!<br></h3> <h3>看到每一处院落,都没有了过去的模样,枯藤老树,人去屋空,真看不出谁是谁家?父背们在世的也所剩无几!仅存的也都随儿女们各奔东西了,只留下记忆里每位老人模糊的模样……</h3> <h3>故居己成残埂断壁,老树枯草,让人感叹!儿时的那段时光,只留下了模糊的记忆……</h3> <h3>难忘乡音,难舍乡情,不管现在身在何方,身居何位,内心深处总会留有着故乡的一道风景。漂泊的心,思乡的泪,藏满童年时光的老屋,闪烁着昏黄灯光,凝聚着浓浓乡情,故乡每位老人慈祥的笑容就如永恒灯塔永远在我心中。不管在天涯还是海角,唯有故土和亲情是不变的牵挂和永远呼唤! <br></h3> <h3>那山那沟那梁留下了我们儿时打闹,采摘的足迹,摘醋溜溜,木茹子,山桃子,甚至去别人家地里偷萝卜,甜瓜,这也就是小时唯一的好吃吃了,我己记不清是哪山哪沟哪梁了……</h3> <h3>几棵古树还屹立在村口,依旧守护着守护了几百年的老村庄!上面还孕育着喜鹊的小生命,它们仿佛在等待着久违的乡亲们……</h3> <h3>在此村__霸王山,渡过了我的童年,怀想起来就像座上了一趟火车,
在陈旧的铁轨上,
收捡过去的事情……一件件,一幕幕……!
记着村子里同龄孩子男女加起来也就3一4个,年龄相仿的也就8一9个,所以我们常常在一起玩,踢踺子,跳格子,跳绳,捉迷藏,摘野果……学校只有两眼窑洞,一个老师,所有科目,所有年级混到一起上,就这样在本村上到三年级。
住校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是件很苦的事,因为村子小,孩子少,本村只有1一3年级,四年级就的去临村住校,那在这种情况下,上学的孩子更少了,女同学也只有我了,男同学也就两三个,就这样同龄玩伴也就越来越少了……</h3><h3>自己坚持了两年,很艰苦的,自己上四五年级,和初中六七年级的同学吃住在一起,一起打饭,烧柴火……每逢周未回家都是步行爬山十里地,冬天雪地里,夏天杂草里,有时野兔野鸡一不留神从你身也溜走,吓你一身汗,记着就我和临村一女孩,两人满头大汗的也追不上男孩们,那时尽管男女不说话,但是男同学走远看不到我俩总要座下来等一会,啥时看到我俩快走近他们,他们就又起身走了……回去家里妈妈给做的最好吃的也就是油糕粉汤了,每到周曰返校带的干粮就是咸菜,炒豆子,炒面……就这样苦并快乐着……没有放弃学业。</h3><h3>许是有大哥这个支撑,因为大哥在此校初中部教书,我就这样坚持了两年,自己也上了初中又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一也就是当时的公社,随之又开始了住校生涯,大火坑,十几个孩子一个家,轮流烧坑火,值日打饭,周未回家更远了,三十里山路,翻三座山步行回家,冬天一身棉衣回到家,背全是、湿的,下天野草庄稼长的只有个人行道,野鸡,野兔,狐狸,甚至狼,常常看到……坚持到初三,我家又搬到了公社所在地,再后来我上了高中,距离家六十里,继续过苦曰子,那条件也没多大改善,只是大床铺更大了,一个宿舍二三十个,火坑变成了冷板床,窑洞变成了大房子,若大的房子里烧一个煤火,那时的冬天特冷,晚上冻得和衣睡觉,有时两同学睡一起取暖,早上起来毛巾,水都结冰了,就这样苦了两年,哥姐们也陆续成家了都到了县城里,就此和我同乡玩伴们也越走越远了……<br></h3> <h3>时光流逝,岁月无情,随着政策的变化,从此找不到这些痕迹了,即将消失的霸王山村庄!全部铲平育林了……</h3><h3>希望不忘初心,不负嘱托,就像《总书记来到自们家》歌曲里唱的,再来,再来,到那时幸福花儿开……</h3><h3>希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h3><h3>荒山变绿洲</h3><h3>百姓更富裕……</h3> <h3>后补加:</h3><h3>2019-7-20号同学聚会时又得到的航拍资料,便于乡亲们看到全村概貌。图中是荒沟王继堂,也是我初中同学。感谢同学热情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