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美术学科省级工作坊线下活动

韩艺莹.🌿

<h3>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浙、苏、津、鲁特级名师与山东中小学美术教师齐聚青州,以行动契合了诗意,昔人怅然,吾辈只取其豪情,美哉,妙哉!</h3><h3> </h3> <h3>  6月20日,2018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美术省级工作坊线下活动暨全国中小学美术特级教师公益联盟山东主题活动在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得到全省美术教师的积极响应,参会教师逾500人。</h3><h3> </h3> <h3>  活动成立了由省市教研员、省内外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省学科工作坊主持人、一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指导服务团队。通过精心策划的专家论坛,名师讲堂等学术活动,引发大家对现代化教师专业发展更加深入的思考,助推广大美术教师主动学习,努力提升素养。</h3> <h3>  6月20日上午,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肖钢先生结合福州全国优质课评选执教教师的反思,分析了远程研修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与技术到工作与实践的变化。</h3> <h3>  需要特别说一个小插曲:会议开始不久,会场意外断电。话筒没电,肖钢先生的讲座《为崛起而学习》没有停,用我们教师平时上课用的扩音器继续讲;空调骤停,500多人的场内酷热难耐。然而,会场依旧座无虚席,秩序井然。此时真的感受到山东美术老师的高素质,必须为我们的美术老师点赞!</h3> <h3>第二个环节 名师面对面高端美术论坛</h3><h3> 浙江省特级教师 朱敬东:支持浙、鲁美术教育的互动交流,可以线上,可以线下,可以名师,可以普通教师,直至各个层面。</h3><h3> 浙江省特级教师 朱国华:从大概念谈起,就当下的美术教育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发与会老师思考,孩子成长需要什么?美术教育能给孩子什么?</h3><h3>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立文:关于工作坊特色、分布的讨论,学科梳理归类,技术与方法是在不断变化中生长;多项工作可以整合,并举规划出先后,各个击破。</h3> <h3>  经过电力工人抢修,电力恢复正常,于是开始了第三个环节 「专家论坛:基于单元课程创生的深度学习」</h3> <h3>  6月20日下午是名师讲堂环节,观摩初中学段优秀课例展评,本次展示课共四节,分别是《蒙德里安》、《中国工艺美术之青铜器》、《中西方建筑概述》、《彩绘花韵》。</h3> <h3>  第一节课《蒙德里安》是由浙江学科带头人徐华明老师为我们呈现。</h3> <h3>  初见《蒙德里安》的课题,不禁让人想起理性秩序的冷抽象风。删繁就简三秋树,也是执教者徐华明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恰好接应了上午肖老师讲的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即化繁为简:美术课堂教学提倡减法,就是减去累赘,减去干扰项,使课堂教学简明、清晰、统一。</h3><h3> 在这节课中,徐老师只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直线、方块、直角,引领孩子们走进蒙德里安的"格子世界"。通过寻找、探究、再探究的方法,深入解析作品内在的含义,实现了对学生的学科育人目标。并且,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提炼构成的魅力,徐老师用拟人的手法讲解构成的真谛,通过家庭关系的比喻来解析不同的组合效果。</h3><h3>  短短一节课,孩子们理解了蒙氏绘画的精神内核,就是追求安宁。最终也通过色与形的构成进行了分解重构,创作出风格鲜明的作品传达了对艺术大师的理解和仰慕。</h3> <h3>  第二节课是来自江苏陈铁梅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黄凯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中国工艺美术之青铜器》。</h3> <h3>  伴随着极具神秘感的音乐和青铜纹样,黄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鬼魅青铜的古朴与厚重。由于青铜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细心的黄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袖珍版"的青铜器仿制品。接下来通过近距离的观看、触摸,以及大量的图片欣赏分析黄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铜器的定义、制作方法、发展历史、类别及功能、造型、纹样寓意等相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到了鬼魅青铜背后的故事与神秘。到课程的最后黄老师通过议一议、换位思考的形式讨论了如何对待在国外被拍卖的青铜器时,有些孩子的回答也引起了在场各位同学和老师的共鸣,尤其是那句:"他们用不文明的方式夺走,我们应该用文明的方式买回来!钱给你们,文明还给我们!"更是唤起了孩子们的民族责任感。</h3> <h3>  第三节课是由浙江陶育义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蔡霄奇老师执教的《中西方建筑概述》。</h3> <h3>  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言语及趣味横生的教学环节,将一节知识量大的课程如清泉般缓缓注入每位学生的心中…… 课堂伊始,蔡老师以男pk女搭积木的方式揭开课题,在简单介绍建筑的定义后,蔡老师采用以图释史的方式演示房屋的演变史,如:原始人类从择木而栖到山洞穴居,到沿河而居,到简单的房屋框架……与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象形文字等知识相结合,加大课堂的深度,同时体现学科育人的理念。 </h3> <h3>  从中西方的建筑材质、建筑手法、造型特点等方面深入浅出展开教学内容,如:中国的榫卯结构与西方的拱券结构的区别;实物讲解斗拱结构,清晰明了。在自主创作环节,根据小组成员搭配分发材料,形式多样。讲解时搭配现代建筑,开拓了学生眼界,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h3><h3><br /></h3> <h3>  听了三位沉稳厚重的男老师的课,接着迎来了青岛苏美荣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孙雅楠老师执教的课程《彩绘花韵》,听孙老师的课犹如清风徐来。</h3> <h3>  孙老师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照顾到听课的老师。以多肉实物让学生欣赏分析,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轻松的分析出本堂课知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孙老师各项材料准备充足,学生积极性高,兴趣盎然,学生制作的花盆作品不仅美观而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布景科学,形式优美!</h3> <h3>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肖钢先生对四节课分别进行点评。</h3> <h3>  江苏省特级教师陈铁梅老师分别对四节课给出建议指导。四节优课为我们有带来了一场美术学科的饕餮盛宴。四节课教学环节设置环环相扣,容量大课堂新授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四位教师的知识全面,不仅能够展示美术学科的教育,同时又将美术学科育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我们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又打开了一面窗。</h3> <h3>  活动的第二天6月21日,在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举行小学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来自浙、津、鲁三地的八位执教教师各有千秋,尽显风采。</h3> <h3>  第一节课是朱敬东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沈钰晖老师《永恒的微笑》。</h3> <h3>  沈老师用一组学生笑脸照片,导入课题,为学生感悟后面青州佛造像的照片中的微笑埋下伏笔,针对学生的感受,沈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和假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们带着疑问进行小组探究,每一次引导都体现出沈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 从青州造像作品的导入到青州精神的拓展,沈老师都很好得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优秀民族艺术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起了爱护传统艺术的高尚品质,这是一节有情怀、有内容、有涵养的课程。</h3> <h3>  第二节课是浙江朱国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李梦航执教的《点彩之江山如画》。</h3> <h3>  李老师的课从"大自然景美"切入"艺术作品美",再从"一丛树冠"牵引出"点彩技法"的体验练习。教学将审美与人文结合,以"技"问"道"。从感性的自然感知,到对经典艺术品的理性认知,转入对"点彩"技艺的体验尝试,环环相扣,步步为赢。最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呈现"点彩之江山如画",将"技艺"提升到"爱祖国山河"的情思表达。整堂课有梯度,有高度。</h3><h3><br /></h3> <h3>学生作品展示。</h3> <h3>  第三节课是山东省苏美荣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刘大方老师的《东方梵像·青州风格》。</h3> <h3>  性格爽朗,语言有力度有爆发力的刘大芳老师用活泼俏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密神秘庄严的佛像密码。导入简洁明快,用快闪视觉软件引领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又从相同点不同点入手,用通俗的儿童语言和重复的反问,结合西游记解读佛像发型,引出佛教历史。师生概括佛像特点为秀骨清像,丰满圆润,并与西方油画蒙娜丽莎比美。课堂最后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各大博物馆,欣赏了抖音视频"国宝会说话",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本课学习。</h3> <h3>  上午第四节课是来自天津魏瑞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赵凯老师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h3> <h3>  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联想"两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平凡的东西变得精彩。"一把勺子的思辨"一步步打开学生的思路,随后赵老师示范了"勺子的联想",顺势提醒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创作的步骤。</h3> <h3>  老师再次示范鞋子的联想,在不经意间告诉学生如何完善画面。整堂课前面结构简洁,把时间留给学生,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少,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h3> <h3>  学生最终的作品给了老师特别多的惊喜,无论是想象力还是情感表达,都特别有创意,老师的用心引导得到了回应。</h3> <h3>  上午的四堂课讲述完毕,山东省美术教研员肖钢老师提出我们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达到"虎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并从观课细节详细地列举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在点评课的同时,也详细指导了听课老师应该怎样去听一节课,从哪些角度深入思考一节课,提醒老师们要伏下身子做研究,扎扎实实做教育。</h3><h3><br /></h3> <h3>  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华站在大教育家情怀的角度,高屋建瓴,有理有据地对上午四节课逐一做了详尽点评。他认为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课堂开始关注本民族、本地域的历史文化。</h3><h3> </h3> <h3>  评课结束的时候已经是12点40分了,集体乘车去饭店吃午饭,吃完午饭就已经是1点半了,没时间午休,又匆忙从饭店赶回会场,继续听下午的课。 </h3> <h3>  下午第一节课是东道主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祝捷老师讲的《沙绘古州》。</h3> <h3>  祝老师设计了说青州-游青州-沙画青州-爱青州四个环节。首先展示龙兴寺、佛教造像、李清照纪念祠、十里古街、云门山、范公亭美景。再从观看沙画视频中让学生发现没有学过的亭子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接着总结出了沙画亭子的步骤技法。再次欣赏视频引出沙画的灵魂-转场,同时充分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紧跟着是学生目不暇接的沙画作品呈现。使我们真正的体验到用沙画表现的青州的古乡古色之美,认识到了沙画的魅力,是一节视觉盛宴!正如朱敬东教授说的:祝老师的课美的干净,美的纯粹,学生的作品形如流水,很值得我们学习!</h3> <h3>  下午第二节课是张挺峰老师《树的故事》。</h3> <h3>  作为浙江省学科带头人,张老师将整节课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深入浅出。带着一群一年级天真可爱的孩子痛快淋漓的玩了一场笔墨游戏。</h3><h3> 张老师并没有刻意教授笔墨技法,而是分步骤教学,先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掌握国画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后又将绘画教学融入故事情节,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渐自然的掌握笔墨技法。张老师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有效示范,在引导学生练习作业基础上怎样进行联想调整画面时,张老师适当的示范启发了学生如何进行大胆创作。</h3> <h3>一颗种子的联想。</h3> <h3>  整节课教师几乎都没有谈用笔用墨、构图等国画知识技能,把中国画教学置于生命成长的情境中,把对树的观察感知与笔墨体验融为一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体验用笔用墨的童真童趣。真可谓张弛有度、大道至简、润泽无声,浑然天成。</h3> <h3>  下午第三节同样是浙江省学科带头人李晨霞老师的《茶话瓷语》。</h3> <h3>  李老师的课让与会的老师真切感受到细腻的心思和文化的一种凝香。一句咱们一起边聊天边喝茶,把孩子们和老师们的距离由此拉近,感觉就是朋友在一起聊聊说说那么简单。</h3><h3> 整节课由四大章节组成,环环相扣、内容紧凑。第一章品茶:李老师一道道泡茶工序宁静而优美,让孩子们品味这夏日的清新,摸着自己选择的茶杯感受下茶的魅力。第二章赏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茶杯,从器型、纹样、工艺、釉色四方面全面分析了龙泉青瓷。第三章寻瓷:一群奋发向上的青年艺人,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青年艺人的艰辛和智慧,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第四章匠心:让我们知道了一种民族文化的魅力、一种浓厚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这个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永远记住了中国文化在生活中的情境晕染,就像朱敬东老师说的:这节课就是一颗种子,重点在种下而不在急于收获。这是一种生活的意境,也是一种文化的渲染与传承。</h3> <h3>  下午第四节课是浙江省课一等奖获得者谢烨老师的《正负图形》。</h3> <h3>  课前谢老师与学生握手交谈,缓解了会场紧张的气氛,以教师的神秘名片拉开了本课的序幕,通过中国太极图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正负形之间的关系,课堂中学具袋很好的辅助了教学,通过星级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的正负形的相关知识。教师课堂中设置了小练习,一只手有母爱、暴力、阻止、求助等诸多含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最后呈现的课堂作业,很好的诠释了学生的思维转变。</h3> <h3>  下午四节课结束后,朱敬东教授对前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细致得分析了各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课堂里需要怎样的人,把儿童当儿童来教,把儿童当儿童来学,指出课堂的素养指向,从审美升华到文化,再到情感、判断和责任,突出美术的育人价值。</h3> <h3>  吴立文老师对后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指出课堂中学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理解,教师要更多的去倡导,而不是去命令。吴老师通过两节课思考的"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更多的关注了课背后的深层含义。</h3> <h3>  点评结束已是晚上7点,教研,我们美术老师是认真的。</h3> <h3>  伴随着两位专家的精彩点评,本次活动的十六节展示课(包含高中4节)全部完成。感谢各专家团队带来的精彩课堂,让我们受益匪浅,也将南北两地对美术教育的独特见解再次在青州碰撞,完善了我们对美术课堂的认知。最后借用朱国华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本次学习心得的结尾:</h3><h3><br /></h3><h3> "有了理性的坚持,我们的教育才有未来,有了艺术的苍厚,才有人生的美妙。"</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