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鱼婆

<h3>6月8日</h3><div> </div><div> 有人说: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div><div> 自从去年河南自驾游后,我们四人团队的快乐感染了周伟很多朋友,今年的再次出发 ,变成了八人团队。人员增加了一倍,快乐就会增加一倍----</div><div> 早晨6点30分从锦州出发,历经10多个小时,晚上7.00多抵达了我们此行的第一站—阿尔山市。</div><div> 阿尔山市是全国最小的边陲城市,人口仅5万多人,也是维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漫步在阿尔山市的街道上,放佛走进了瑞士山脚下的小镇,充满着异域风情,与河南的郭亮村一样,她像是一个养在深闺中娇羞的少女,显得静谧、整洁,连空气中都透着舒适。相比于都市人山人海的喧闹,这里有着难得的安逸。</div><div> 阿尔山火车站是伪满时期日本人所建,也是众多抗联题材影视剧的外景地之一。近距离观望,总能让人想起地段厚重而屈辱的历史。</div> <h3>6月9日</h3><div><br></div><div> 阿尔山森林公园属于火山熔岩地貌,景区内松柏苍苍,流水潺潺,奇松怪石遍布脚下,鸟语花香充满空气中。</div><div> 驼峰岭天池是阿尔山景区两大天池之一,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湖泊。我们沿着新修的栈道缓缓向山上行走,绿色的驼峰耸立在湖泊上,而天空,时而白云朵朵 ,徐徐上升,时而乌云密布,微风细雨,在湖水和驼峰之间和谐地交融着。</div><div> 杜鹃湖,有着童话一样的美景,因湖畔开满杜鹃花而得名。据说,每年五月下旬,杜鹃花灿然怒放,湖面被映衬得如霞似火。</div><div> 置身于这样的美景当中,湖面像一面镜子,将远处的青山和蓝天、白云映衬在水底,倘若此时有一丝风掠过,湖水会托起青山、蓝天白云慢慢波动,仿佛大师手拿画笔在描绘一张巨大的山水画,笔停风止,湖面会立刻归于平静,而空气清新得令人心旷神怡。</div><div> 石塘林,号称亚洲最大的近期死火山地貌,是由火山喷发后岩浆流淌凝成,塘内无一寸土壤,但依然石林相依,花草相融。</div><div> 当我们感叹于这奇特的熔岩海洋时,遭遇了冰雹袭击。</div><div> 阿尔山的天气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前一刻钟还蓝天白云,眨眼功夫便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豆粒般大的冰雹从天而降,给没有任何准备的我们来了个措手不及。我们在奔跑中相互搀扶,偶尔也会顺一眼两边的独特风景。到达车上后,我们每个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奇怪的是,大家对这变化多端的天气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沮丧,仿佛陪着一个顽皮的孩子尽情玩耍了一番,谈起玩耍的过程,还会开怀大笑,不忍责怪孩子一句。</div><div><br></div> <h3>6月10、11日</h3><div><br></div><div> 满洲里历史悠久,是欧亚第一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和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被誉为“东亚之窗”,随铁路的兴建而生,曾经是俄国对日作战的物资储运后方基地,一度成为“万国商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将这条铁路打造成了通往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许多我党的高级领导人从满洲里出入国境。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苏联支援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前线。</div><div> 九八年的时候,我因公出曾经在满洲里小住了几日,那时候的满洲里街道狭窄,没有几座高楼,环境不整,整个城市显得灰暗。</div><div> 二十年后故地重游,满洲里的变化让我瞠目结舌。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绿草如茵;碧波荡漾的呼伦湖,纤尘不染;庄严肃穆的国门,巍峨耸立;异域风格的城市建筑,将中西文化浑然天成;整洁、清新的街道,到处透着文明与规矩。</div><div> 尤其在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套娃广场,我们每个人都找回了久违的童年。巨大摩天轮、疯狂的碰碰车、心惊肉跳的过山车,让人兴奋不已;《穿越满洲里》6D电影,带我们领略了西伯利亚的寒冷,体验了一碧万顷的草原上扎赉诺尔人的生活,亲近了贝加尔湖湖底的五光十色,陶醉于大兴安岭森林的鸟语花香,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div><div><br></div> 6月12日 &nbsp;<div><br></div><div> 额尔古纳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也是鄂温克人曾经生存的地方。 &nbsp;</div><div> 几年前,我曾经读过一本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来自大兴安岭的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十,鄂温克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的自述,讲述了数百年前从贝加尔湖畔迁徙至额尔古纳河右岸、与驯鹿相依为命,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的生活。所以,我对额尔古纳的向往,由来已久。 &nbsp;<div>  我们登上山顶,俯视这条美丽的鄂温克人曾经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河流镶嵌于森林和草原之间,蜿蜒曲折,呈一个大大的“S”形,仿佛在述说着鄂温克人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以及眼睁睁地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 &nbsp; 白桦林景区是距额市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整个景区遍布高大笔直的白桦树,树枝茂密、姿态优美,有如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妖娆多姿。下午的阳光,透过厚厚的绿叶,稀疏地照在白色的树干上,显得那样温和、那样浪漫。 &nbsp;</div><div> 傍晚时分,我们入住了室韦小镇。小镇地处中俄边陲,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俄罗斯民族乡之一,常住人口1800多人,华俄后裔占60%。整个小镇的房屋大多是圆木制成的木楞房屋,我们下榻的客栈便是如此。室内铺设着木制地板,干净、雅致,满屋充满着木制的清香味道。而镇上仅有的一条主要街道干净、整洁,也许是由于刚下完雨的原因,空气清新得沁人心脾。街道上行人稀少,两旁的木制房屋错落有致,房前的花草被雨水打湿后显得更加翠绿欲滴,傍晚的夕阳懒散地照在街道上,让人觉得那么地安静、那么地与世无争。 &nbsp;</div><div> 此时此刻,我好想停住旅行的脚步,在镇上小住几日,白天闲坐木屋内,捧一本书、品一杯茶,偶尔看窗外云卷云舒;傍晚或漫步于街道,或在草场策马扬鞭,或在屋外点一盏灯,就着伏特加偿一块烤肉,静静地享受这远离纷扰的日子,那会是别样的惬意。</div></div> <h3>6月13日</h3><div><br></div><div> 离开室韦小镇,我们冒雨驱车13小时 来到漠河县。漠河县是中国版图的最北部,也是中国维度最高的县城,被誉为“神州北极”。</div><div> 我们所看到的的漠河县城是1987年5.6火灾后重新修建的新城。行驶在整洁、宽敞的街道上,我们丝毫看不出这里曾遭受过一场大火,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显得安静、祥和。</div> <h3>6月14日</h3><div><br></div><div> 离开漠河县城,终于抵达我们国家的最北端—北极村 。</div><div> 北极村地处我国最北端,也是黑龙江的源头所在。这里的一切好像都冠以了“最北”的名号。“最北邮局”的古老、“最北哨所”的威严、“最北供销社”的返璞归真,难怪许多游客到这里后都会由衷地感叹“我终于找到北了”!</div><div> 北极村将青青草原和广褒森林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不仅保存着完好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而且乡土气息浓郁,同时以“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现象而闻名于世。</div><div> 黑龙江江面宽阔、平静,对岸是俄罗斯村镇,两岸青山绿树倒映江面,给人以“高峡出平湖”般的感觉,从这里孕育出的黑龙江,不仅是中俄边界的一条届河,还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被誉为东北的母亲河。</div><div>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能在景区内住宿,未能亲身体验极昼极夜现象,但我们仍感觉不虚此行,因为“我们终于找到北了”! </div> <h3>6月15日</h3><div><br></div><div> 离开北极村,我们渐渐远离了草原。当车驶进松嫩平原时,这片广褒的黑土地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蓝天下的白云和一望无际的田野,显得美丽而富饶。</div><div> 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千古荒原、沼泽遍布,数万名解放军官兵、知识青年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来到“北大荒”。他们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爬冰卧雪,,开垦荒原,用青春与汗水、鲜血与生命,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了如今的“北大仓”。</div><div>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段历史不仅让当年的兵团人刻骨铭心,也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艺术题材,而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div><div> 傍晚入住龙镇,得佟队的老朋友——崔姐一家的热情款待。崔姐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八十年代到锦州工作,与佟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前几年退休后仍然眷恋着这片黑土地,每年夏天都会回家乡住上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人待人热情真挚,性格豪爽,让我们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div> <h3>6月16日</h3><div><br></div><div> 今天我们抵达此行的最后一站—五大连池风景区。</div><div> 五大连池是国家5A级景区,是若干年前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形成五个互相连接的湖泊,也因而得名,被誉为“天下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也是我国唯一的活火山。</div><div> 可惜我们感到景区时,天空下起了雨,无法登上老黑山俯瞰景区全貌,只能选择几个相对精 致的景区参观。</div><div> 龙门寨,是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石塘,像一个黑色的火山石海。由于下雨,大部分石头上挂满了翠绿的苔藓,到达观景台,举目四望,涛涛石海,形态各异,而石海中的植物多姿多彩,让人不禁联想:几万年前,滚滚岩浆似大海奔流,浩浩荡荡,经过多年的风化,形成这奇绝的熔岩景观。如果能走下栈道,一定会有在大海中踏浪一样的感觉。</div><div> 白龙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长的火山地下熔岩隧道,常年气温在零下5度—零下12度之间,全长大概500米。洞中,冰凌终年不化,各式各样的冰雕与天然水晶融为一体。冰与火原本是不相容的,在这里却浑然天成,构筑了这火山冰洞奇观。</div><div> </div> <h3>6月17日</h3><div><br></div><div> 10天的行程转眼就结束了,与去年的河南之旅相比,这次显得有些疲惫,但却不觉枯燥与乏味,两辆车之间的互动,更让我们感觉旅途的快乐 。</div><div> 开车行驶在路上,草原天路和松嫩平原及巍巍兴安岭的沿途风景美到让人心醉。借用老舍先生当年第一次去呼伦贝尔时对草原的描写抒发一下我们的心情:</div><div>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div><div> 我发现,旅游就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知识的经历,就好比我们此次出行,遭遇了冰雹、经历了坎坷的长途跋涉,也享受了北大荒人的盛情款待,但这一次,我们体会的不是疲惫,而是愉悦的心在路上-----</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