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还记得去年5月份,高淳人民医院举办的消化道早癌大型筛查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支持,早癌筛查,利国利民。在鼓楼医院的帮扶下,其实消化科这几年开展的治疗及手术,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减少了患者就诊的麻烦,进一步提高了生活质量。</h3> <h3>早癌筛查主要针对于健康人群进行检查。患者发现恶性肿瘤时,绝大部分是中晚期,生存率较低,若早期发现肿瘤,五年的生存率可达90%以上。常规体检不等于早癌筛查,全身PET主要针对于直径1cm左右的肿瘤进行筛查,会出现漏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针对性较低,会出现漏诊。早癌筛查主要针对于特殊人群进行,可大大提高敏感性,减少误诊。</h3> <h3>消化道这几年开展的检查及治疗,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h3> <h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针对黏膜病变,如早期胃癌、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黏膜病变、大肠侧向发育型腺瘤、黏膜的可疑病变等,利用高频电切技术而进行的,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或作大块组织活检而协助诊断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h3> <h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2 cm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h3> <h3>ESD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h3> <h3>微创、最大优势在于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h3> <h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h3> <h3>EUS检查的重要性</h3><h3>EUS可帮助医生相对准确地判定病变所在层次,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接受ESD的适应证。我们在诊治过程中发现,医生从内镜直视下感觉一些病变就在黏膜层,但经过EUS检查,可能提示病变浸润深度超过ESD的范围,那么应该推荐患者去接受其他手术。</h3> <h3>胃镜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也是指这种检查使用的器具。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对微小的病变。胃镜检查是利用一条直径约一公分的黑色塑胶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前端装有内视镜由嘴中伸入受检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肠,藉由光源器所发出之强光,经由导光纤维可使光转弯,让医师从另一端清楚地观察上消化道内各部位的健康状况</h3> <h3>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是如今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它是通过安装于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结肠粘膜的图像传输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中心,后显示于监视器屏幕上,可观察到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h3> <h3>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 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h3> <h3>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esophageal varix ligation,EVL),其原理类似痔疮橡皮圈结扎法。EVL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和预防出血的治疗方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药物止血无效者;食管静脉曲张反复出血,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者。</h3> <h3>不断的开拓进取,当然离不开我们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相信我们消化内科在鼓楼医院的帮扶下,在凌主任的带领下,诊疗技术会更上一个台阶,让我们的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