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

秋雨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序言</b></h1><h3><br></h3><h3>外婆走了,走了很久,快35年了,可我们依然像往日一样翘首以待,等她老人家回来。</h3><div>外婆走了,走的很远,即使我们找遍了千山万水,也不见她老人家熟悉而又蹒跚的身影。</div><div>外婆走了,走的很急,以至于我还来不及将我的第一份工资报答她,她老人家就仙去了。</div> <h3>外婆,您为何走的那么急、那么远、那么久,难道您不知道您的外孙们一直等着您回来、等着您来给我们讲故事、等着您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等着您拿出糖果、糕点分给我们吃?</h3> <h3>外婆,作为您最亲的外孙,我无时无刻无不想着您、念着您,不知您在那边过的好吗?身体可健康?走路是否不颤颤巍巍了?是否又与外公在一起了?还有我的三个舅舅、舅妈及大姨妈、大姨父是否也来到您的身边?</h3> <h3>外婆,尽管您走了很久也走的很远,可在我们心里,您始终在我们的身边。您的音容笑貌、您的慈祥宽厚、您的和蔼可亲,时时温暖着我的记忆、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h3><h3>(以上均非外婆本人照,是从网上搜得,尤其第二张为国-母宋庆龄,与外婆很像。)</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图为父亲(后排左二)参加干部集训班合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一、外婆,母亲身后的母亲</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div> </div><div>外婆,是四位祖辈中唯一一位陪着我、见证我从童年长成少年的祖辈。因此,外婆既当了外婆外公,更当了祖父祖母。</div> <h3>母亲,是外婆六个儿女(三男三女)中最小的女儿。 </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父亲,是一名有着25年军龄的职业军人。从1951年入伍赴朝参战到1976年转业地方,父亲长年在部队服役,无暇顾及家庭,是母亲及她身后的母亲——我的外婆,她们两代母亲共同承担了抚养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支撑起了我们这个缺少父爱的家庭。<br></h3> <p class="ql-block">在我和姐姐、妹妹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外婆的深情厚爱和我们对外婆的依依恋情,是外婆以母亲的母亲,把我们一个个育养大。</p> <p class="ql-block">图为父亲(二排左三)参与国庆十周年受阅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母亲带着姐姐去部队探亲,在天安门广场合影。</p><p class="ql-block">父亲服役的是工程兵部队,正赶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建设的需要,父亲的探亲假常因工程繁忙而取消,不得不由母亲带着我们仨中的一个去部队反探亲,而留下的其中两个就被寄养在外婆家,是外婆既当爹又当妈的照料我们,直到我们上学。所以童年时的我,一直自私并错误地认为:外婆是我们兄妹仨的外婆,而非表哥表姐们共同的祖母或外婆,表哥表姐也不羡慕嫉妒恨,大度的把外婆的爱分给了我们。</p> <h3>上图为父母亲及姐姐合影。</h3><h3>尽管如此,外婆的这种分担与对我们的特殊厚爱,难免会被舅舅、舅妈的误会,同样的孙辈,为何在外婆的眼里只有外孙,外婆有偏心,特护小妹(母亲的小名)。可外婆心里知道,如果她不帮母亲一把,让母亲独自一人带着幼小的我们、况且还没有住房(我的祖父母在父亲13岁时就已故世,幼小的父亲是在他舅舅家长大,直到参军入伍,根本无房),这日子真的很难过。外婆既心疼母亲、更心疼我们,所以把我们收留在她老人家身边照顾我们,直至我们借到房子出去单过。</h3> <h3>上图为母亲与我及姐妹合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二、众口皆碑的外婆</b></h1><div> </div><div><br></div><div>外婆,七岁就以童养媳的身份嫁给了外公。外公与外婆生有六个儿女,外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伟大的母爱,和外公一起把六个子女抚养成人,并一一给他们成了家,使这个大家庭子孙满堂、其乐融融。</div> <h3>外婆,虽然一生没读过书,却明事理、懂妇道,上孝双亲,下慈儿孙,善持家业,宽厚待人,将一个十几人的大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条、和睦有加;在家里,尽管外公脾气火爆,外婆却从不与他一般见识、二般争吵;对外,外婆待人热情好客,与邻为亲,因而赢得了邻里乡亲一致的佳好口碑。</h3> <h3>外公,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手工艺者——篾匠,他手编的篾制品,远近闻名,是四里八方乡亲购买竹器的首选。别看外公的手艺非凡出众,但他有一个让人难以相处的缺点,即脾气暴躁,周边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倘若有邻里乡亲向他借用东西,到傍晚还未归还,外公就会站在门口、朝着借用者的方向,口出不逊,甚至骂娘。大家都知道外公这脾气,所以借东西都向外婆开口,外婆呢是有求必应,无条件出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外婆家的大庄园 </b></h1><div> </div><div><br></div><div>外婆的勤俭持家与外公的勤劳编篾,使外婆这个大家庭逐渐殷实、小富起来,外公因此陆续购置了些田地,并在此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只有外公兄弟俩合住的独家大园。</div> <h3>外婆家的大园,东南西三面临河、北接沪杭公路,它是一座纯江南明清风格的建筑,较之于北方封闭式的四合院或大宅院有所不同。大园的东、西、北三面皆是房,正南是一片开阔地。其中东西走向的是十开间的高大正房,中间为客堂,高大宽敞,地面为清一色六十见方的方砖;房屋的基本框架,是由立地的木柱与房梁铆接而成一体,因此非常牢固。墙壁用青砖砌就,给人的感觉既大气、古朴,又清凉、雅致。正房的两侧分别为面东或朝西的双排厢房,两厢房中间是人行过道,屋顶有檐沟,所以无论刮风下雨,雨淋不着、风吹不到,这也是我喜欢外婆家这座大园的一个理由。</h3> <h3>正房与厢房围成的方正园子,是一块数百平的场地,园子的四角栽有四颗棕榈树,四季常青,喻示着外婆家族之树常绿、后继有人。两厢房南端有一条由西向东、两条由北走南的青砖道,直达东、南两河边的两座石水桥。由这三条青砖路围成的前园,是外婆家的菜园子及东西两边柴房,最南端种植有一排东西走向的高大榆树,庇护着外婆一家洪瑞吉祥。</h3> <h3>外婆家的这个庄园,可惜于1978年因上海市政府开挖一条大治河(西起黄浦江、东至东海)而被迫拆除。其实,这一拆,何止是这个庄园,更是外婆的一整个大家,从此舅舅们各居东西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四、让人心疼的外婆小脚</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nbsp;</div><div>生于清末的外婆,自然没逃过遭强行裹足的厄运,被缠过足的外婆,双脚生长受到严重束缚,脚趾硬生生地挤兑一起,脚掌变形弓起,这就是所谓的三寸金莲,却不知坑害了多少中国妇女。这样的小脚,由于走路时难以平衡,往往是摇摇晃晃状,看着让人心疼。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外婆,当她走上四五里地、且还要像体操运动员走平衡木一样,过一宽不到五十公分、长数十米的方形水泥渠来我家时,我们真为她老人家担心。所以每当母亲要接外婆来我家住,都是派我们去接她老人家,而且走的是大路,每当外婆回去时,母亲总要我们护送她走过这水渠,可每次都要被外婆拒绝。</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五、外婆的护短</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br></div><div>小时候的我特皮特坏,做了好些坏事,绝对是个问题少年。若不是后来浪子回头,说不定现在是个问题老年了。</div> <h3>上图为父亲与我和姐的合影。</h3><h3>在学校(小学),常常逃学,老师上门告状是常客;在校外,所有的坏事几乎都有我一份,谁家的玻璃窗、灯泡坏了,肯定出自我操练弹弓之手;谁家的小孩挨打了,也是拜我所赐,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把人家掐的送医院抢救;玩劳动手推车把妹妹的手臂玩骨折;更惊天动地的一件事,与小伙伴一起玩火,竟玩出了一起火灾事故,把两家人的住房烧坏了。每当我的坏事败露,总逃不过母亲棍棒伺候,假如碰巧有外婆在,她老人家就像高尔基《三部曲》中的外祖母一样会护着我,让我免受皮肉之痛苦。</h3> <h3>在外婆传下的八个孙子与外孙中,我是最小的一个,可我跟着表哥们一起玩耍时,却一点不落下风,包括翻纸片、扔砖头、抽棱角、打弹弓、弹玻璃球及斗鸡等活,甚至跟表哥们下军棋,我也不输他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我童年玩的花样与技术,比表哥们更多更奇更高,因此表哥们乐意跟我玩,但这样却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表哥们常因跟我一起玩而误了家务,弄的表哥们不时遭舅舅或舅妈训斥或责骂,我也成了所有外甥中最让舅舅舅妈“头大”的一个。</h3> <h3>每当舅舅舅妈对我这个外甥流露出些许不满时,外婆总要站出来护我,她对舅舅舅妈们说:志忠是皮了点,但他是你们的外甥,人小不懂事,你们先管好自己的孩子,多担待他一点,毕竟明龙弟不在家(外婆对父亲的称呼)。</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争着去外婆家</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nbsp;</div><div>尽管我不太受舅舅舅妈“欢迎”,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去外婆家的热情,厚皮厚脸的我可不管大人们的“看法”。照样有事没事常到外婆家作客作主人,而且我们姐弟妹仨,时常因抢着去而争吵,每当这时,我们仨不是抓阄就是猜拳来决定,为了能争得去外婆家的机会,我通常会使一些小手段,比如用小恩小惠或暗地里给妹妹许下有好处的诺言,让妹妹放弃与我争去的权力;在跟姐姐争夺时,我使用一些作弊手法,如猜拳时我故意迟出拳或中途变指,抓阄时故意让做裁判的妹妹在折法上小有区别,这样我去外婆家的机会就大大增加。</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七、外婆特别的藏与特别的爱</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br></div><div>到外婆家的好处,除了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表哥玩,跟他们一起去镇上捡糖果纸、香烟牌纸外,更重要、更让我贼惦记的是,外婆家瓮钵里的零食。虽然外婆藏的很隐匿,但对于有狗鼻一样嗅觉的我来说,总能很快地找到零食的藏身地。外婆每次看到我翻箱倒柜的举动,非但不发火,相反却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说:志忠啊,你别找了,在这儿哪。说完,就把零食拿出来给我,并嘱咐我:慢慢吃,别噎着,喜欢吃就多吃点,也给凤芳与军花她们留点。</div> <h3>外婆知道我们家缺吃少穿的,所以常常把人家送的零食包好,藏在填足石灰石的瓮钵中,可使食品的保质期更长。但这样一来,由于石灰石吸干了食品中的水分,使之变的坚硬如石,可馋坏了的我,硬是吃的津津有味。当然,这些仅存的零食,是外婆特意给我们留的一份特别的爱。</h3> <h3>我的童年,正值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各类物资严重匮乏,那时的人们不用说零食,就是吃饭也最多只能吃个半饱,能吃上糖果或者糕点之类的食品中,算是开零售之大荤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八、外婆的守候与香喷喷的咸肉菜饭</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br></div><div>我念初高时,是在航头镇上的一所中学,外婆家就在我上学的中途。那时,我们每周上六天的学,其中每周三下午是老师进修、学生放课。这也成了我去外婆家蹭饭蹭吃的理由,每周三外婆总要给我做一些好吃的菜等着我,我人还未到,心急的她,早站在屋角处、踮起脚尖、向着东北方向盼候我多时了。看到我回来了,她老人家第一句话就是:志忠,你饿了吧?今天外婆给你做了你爱吃的咸肉菜饭(直到现在我还爱吃咸肉菜饭,因为这饭里有外婆浓浓的爱意)。每次外婆看着我这个似饿鬼投胎般大吃大嚼时,我发现外婆的眼眶里好像总有些亮晶晶的东西在闪烁。</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九、光荣妈妈——外婆的自豪</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在外婆心中,最让她老人家骄傲与自豪的一件事,那是她被称为光荣妈妈。事情是这样的,在外婆家里挂有一张我父母的订婚照,照片上的父亲,穿着一身军官服,军帽军衣还有武装带,英气逼人,母亲则是一头浓密的黑发加两条大长辫。这张照片被当时时入驻外婆家野营拉练的部队官兵见到后,问外婆照片上的是什么人,外婆不无自豪地说:那是自己的女婿与女儿。那些解放军战士闻言,一致叫外婆为军人妈妈、光荣妈妈,并一个个向外婆伸出大拇指。<br></div><div>从此,外婆有了一个称号:光荣妈妈!</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十、欠外婆的回报</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都说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外婆的爱则是伟大之中的伟大,因为她是母亲加母亲的爱。外婆对我们的付出,绝对是一种无私无求、无怨无悔的爱,可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却无能也无力回报她老人家的这份爱,我们只有时不时的将她接我们家,让她老人家与我们一起生活几天、共享天伦之乐(外婆自儿女们结婚后,就独自一人起居),这就是我们对她老人家所做的且微小的回报,最让我痛惜的是,外婆竟没有等到我这个外甥工作、并将我的第一份工资给她、让她老人家享受一下她曾经付出的回报,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在”。 <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结束语</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如果,我是一位画家,一定把酷似宋庆龄的外婆给画出来,让我的后辈们认识这样一位慈祥而亲切的外婆。<br></h3><div>如果,我是一个诗人,也要像卢文丽一样,用十年的时间写一本《外婆史诗》,把外婆的一生给写出来,让我的后人记住我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外婆。</div><div>如果,我是一名歌者,一定像潘安邦一样,把《外婆的澎湖湾》唱响神州大地,让人知道我的童年在外婆的呵护下是多么的幸福。&nbsp; </div><div>(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