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藤文化】今儿(6月21日)一大早驱车到城西北拜望文化名宿——姜济民先生 。姜先生接到我的电话,说要接我。我说:你没有手机,就在家,不必接。辗转数遍找不到他描述的地方,最后才在菜场的路边发现他老人家。他已经在路边等候着我多时。当我找到清瘦的身躯在轰轰隆隆的路边翘首以盼的姜老,非常激动!老人家多么需要关爱和组织的关心啊!像姜济民这样弥足珍贵的文化名家已经不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进得院子,想不到如此偏僻的地方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想不到满院的花木蓊郁青石叠障,更想不到姜老精神精神矍铄,能写蝇头小字。那堂屋中央高悬的‘’迁乡居‘’木匾是姜老(书)与俞振林(刻)的合璧,那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梁柱是从杨桥口拆迁过来的,那毛茸茸的蒲公英是从上天飞下来了的……见到姜老夫妇安居在这世外桃园,是我们所心安和希望的。</h3><h3><br></h3> <h3>姚琳说:当年我也参与姜老的搬家,在小河里清洗拆下的椽子,后来姜老还赠送每人一幅书法,至今一直珍藏在家。</h3> <h3>郁建中说:徐老师[抱拳]姜爹现居何处(只知道在森南)具体位子不知。一直想拜访,请给个定位[呲牙]他的祖父姜雪舫,父亲姜虹舫。他父亲是我的祖师爷,他父亲的学生莫承五,周承舫。我是周承舫的学生。</h3> <h3>刘枫说:二十多年前,我在少年宫做业余书法教师、曾与姜先生有所交往。那时少年宫在李雪柏先生的主持下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把少年宫搞得风声水起,十分兴旺。姜先生一手铁线篆,令人十分敬佩。</h3> <h3>姜济民(1933~ ),男,名姜熹。江苏泰州人。195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原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苏中分校教授。副编审。作品入选江苏等4届书法篆刻展览,1981年作品获亚洲书法比赛优胜奖,并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巡展。作品载入《书法》、《西泠艺丛》及香港《书谱》等。著有《姜济民书画篆刻诗词选》。1989年举办诗书画印个展,同年在书法获奖层次上被评为“泰州之最”。1991年9月江苏省电视台播出《书法家姜济民》专题节目。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印学年鉴·印人传》等。十二岁起从师研习书篆、古典诗词等。临写殷墟甲骨、周鼎商彝、秦铭汉隶和汉唐以下诸名家碑帖,对颜、柳、欧、褚诸体手摹心追。在上海、新疆等地工作期间,公务之余浏览碑碣摩刻与名家书画,得以开拓视野。一九七二年回泰后潜心创作,兼钻研诗词、美学、文字学和书法理论等。退休后任江苏省民盟书画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副编审等职。在中国书法国画研究会举办的首届中国书画金墨奖活动中被评定为创作成果类金奖。</h3><div>姜济民先生为人正直,不喜张扬,可以用他的两首诗为证:其一《为人诗》“为人耿介不高攀,附势趋炎觉汗颜,夺利争名甘退让,修身养性得安闲。”其二 《赏石诗》“鬼斧神工造就成,包罗万象实堪珍,吹嘘自我遭嗤笑,石不能言最可人。”因其不善于宣传,在泰州60岁以上的人还知道他一些情况,在中青年中就不知其人了。其实早在1981年他将自作诗词对联写成真草隶篆四体书法参加澳大利亚举办的亚洲书法比赛,结果从世界各地1万多人的来稿中评出50名优胜奖,他获得第18名,作品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巡回展览。1994年至1998年连续5年,他的书画在日本东京美术馆参展并获各个奖项。1999年他创作的国画梦幻曲舞在香港和泰国的曼谷先后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上展出,获国际荣誉金奖,并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作品载入 《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作品选集》与 《世界艺术家名人录》,还入编了《世界名人辞海》等。</div><div>在国内,1984年甲骨文自撰对联入选全国甲骨文书法还乡展,并去河南安阳参加首届殷墟笔会。1986年大篆“天下为公”并题行书自作诗入选首都举办的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 (江苏省只有肖娴、姜济民等四人入选)。1999年迎澳门回归书画大展赛,姜济民以自作诗写成创新隶书参展,获金奖。2003年在中华文人优秀书画小品展中,其行草扇面获银奖。他的国画入选1995年中国体育书画大展与1997年龙脉杯全国书画大展,获得优秀奖。2003年山水画“夔门夕照”、“三峡风光”与“姚黄魏紫牡丹图”获人民日报《艺术名家》金奖,同年在祖国颂国际书画摄影大赛中,他的楷书、草书、隶书三副对联,行书春夜宴桃李园序与国画仕女“湖滨消夏图” “屈原行吟图”“听雪图”被评为特等奖。</div><div>姜济民的书画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周总理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等收藏,并为国内外单位和个人所珍藏。1989年姜济民在泰州文化宫举办个展 (包括诗书画印),简介和请柬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签。</div><div>姜济民诗书画印皆能,探寻原因有以下几条。首先,他有童子功,七岁在私塾里就开始练正楷,十二岁拜曾任泰县代县长的著名书法家萧然为师,学习古典文学和书法,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及长,广泛阅读《全唐诗》、《宋六十名家词》、以及宋元明清诗词选等,所读诗词不下万首。十一岁拜山水画家金野樵夫子为师,耳濡目染,对山水画法有了基本领悟,他的父亲姜虹舫是泰州名中医,擅长书法篆刻,故而姜济民幼年即喜操刀刻印,掌握了篆刻的基本技法。第二,他中青年时有机会遍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创作素材,提高了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第三,知识面广,他不仅具有科学和文史哲知识,而且好学不倦,年轻时他自学了器乐(小提琴、二胡、京胡、箫、笛等)与摄影,拍了不少山水照片,以后自修了 《中国文字学》、 《汉语音韵学》,古今书法论文、画学论文、 《黑白艺术学》、《形式构成》等等。从而提升了理论水平。第四,多年来在书法上他是“四体兼攻百帖临”,并与省内外书家交流。第五,他学的是理工科,在从事科技工作中,养成了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姜先生的诗词,或为自作书画题句,或与诗友唱和,皆婉约、文雅、感人。其书法风貌独特,尤善用飞白,金石味浓,令人视觉一新。先生的画作,有书篆功力垫底,线条雄强、准确,精妙部位的处理到位,于细腻中含变化,有书卷气自然溢于行间,令人敬佩。</div><div>篆书方面的成就,为先生的金石治印奠定了良好基础。先生刻印,追求刀和笔之间的契合与融会。构稿时按字数和笔划之多少,尽心揣摩最佳构图,而后奏刀。其刀法精湛,印面或雄浑沉着,或绮丽缜密,气势迂回,神情朴茂,得秦玺汉印古拙神髓,而见新意,方寸之内,气象万千。</div><div>一九八一年,姜先生以楷、草、隶、篆四体自作诗、联参加亚洲书法比赛获优胜奖以来,其甲骨文、大篆、楷行、草书和创新隶书作品入展全国及国际书画展,书画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等海内外单位和个人所珍藏,入刻黄河碑林、翰园碑林等国内重要纪念性建筑永久展示。一九八九年,先生举办个人诗书画印展,费新我为其题签。</div><div>姜先生以“诗书画印习须恒”自励,在“迁乡居”凝神聚思,或与名家交流。心境静则艺境进。先生致力于继承传统基础上的诗书创新,潜心探求玄妙而又抽象意蕴的艺术真谛,以高妙的艺术造诣,推出诗书佳作,给人以美的享受。</div>